江蓉 劉建華
[摘要] 目的 研究超急性期腦梗死患者采取急診綠色通道靜脈溶栓治療的價值。 方法 方便選擇該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納入的110例超急性期腦梗死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各55例,研究組采取急診綠色通道靜脈溶栓,對照組采取常規治療,對比兩組治療結果、不良反應發生率以及不同時間段兩組NIHSS評分變化。 結果 研究組總有效率92.73%高于對照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881,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5.45%低于對照組18.1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777,P<0.05);治療前兩組的NIHS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6 h、1 d及1周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診綠色通道靜脈溶栓治療應用于超急性期腦梗死中效果較好,可避免不良反應產生,改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為預后提供保障。
[關鍵詞] 安全性;超急性期腦梗死;臨床效果;急診綠色通道靜脈溶栓
[中圖分類號] R74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10(c)-007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patients with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10 patients with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were included in the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enrolled conveniently.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method, 55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study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routine treatment, comparing the treatment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changes of NIHSS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2.73%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0.00%,the differ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6.881,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5.45%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8.18%,the differ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7.777,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NIHS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NIHSS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at 6 h, 1st and 1st week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hich can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deficit and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prognosis.
[Key words] Safety; Hyper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effect; Emergency green channel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發生較大變化,我國腦梗死發生率逐年升高,已成為威脅人們身心安全的主要疾病[1]。其中超急性期患者由于腦組織缺血缺氧極易產生神經功能障礙,因此臨床應及時采取有效救治,挽救其生命安全。臨床上常規治療方式較多,雖然能夠緩解相關癥狀,但效果并不明顯[2]。該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方便選取11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此展開研究,探討急診綠色通道靜脈溶栓應用于超急性期腦梗死中的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擇該院納入的110例超急性期腦梗死患者,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各55例。均經過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研究組男28例,女27例,年齡53~70歲,平均年齡(63.4±1.4)歲,發病至治療時間1~4 h,平均時間(2.6±1.1)h;對照組男29例,女26例,年齡54~70歲,平均年齡(64.2±1.5)歲,發病至治療時間1~4 h,平均時間(3.0±1.3)h。比較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3]:①均符合超急性期腦梗死的臨床診斷標準,并經過心電圖、CT等檢查確診。②均經過所有患者及家屬同意并自愿加入該次研究中。③發病時間均≤4 h。④資料齊全,患者意識狀態較好,能夠配合研究。
排除標準[4]:①合并嚴重腦功能缺損者。②研究前采取抗凝治療者。③具有頭部創傷或者大手術史者。④合并精神疾病者、文盲或者溝通障礙者。
1.2 方法
研究組: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在最短時間內通知醫生,并初步評估患者生命體征。醫生在5 min內詢問病史、檢查體征等,針對其中腦卒中患者應啟動綠色通道,同時采取心電圖、血糖及血壓等常規檢查,給予心電監護,必要時采取氧氣支持,開放靜脈通道。抽血后進行肝腎功能、凝血指標、血常規及心肌酶等檢查,并采取CT檢查。通知神經內科醫生展開會診,盡量在15 min內結束CT檢查,并總結檢查結果,其中符合溶栓者可納入卒中單元。嚴格按照患者具體病情采取阿替普酶(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 KG,S20020034)進行靜脈溶栓,0.9 mg/kg,用藥劑量按照患者體重調整,最大劑量不得超過90 mg。首先給予10%阿替普酶+生理鹽水進行靜脈注射,隨后將剩余的阿替普酶置于輸液泵內,嚴格控制滴速,時間控制在60 min。對照組:常規治療方式包括:給予血小板抑制劑、自由基清除等治療,采取阿司匹林(國藥準字H11021614,40 mg),口服,初始劑量為300 mg/d;待患者病情恢復后調整為100 mg/d。其中腦水腫者增加20%甘露醇(國藥準字H11020 861,250 mL:50 g)進行靜滴,0.25~2 g/kg,時間控制在30~60 min。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進行隨訪,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6 h、1 d及1周發放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調查表,同時記錄不良反應發情況,對比兩組治療結果。①療效判定標準[5]:顯效:患者相關癥狀消退,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80%以上;②有效:患者相關癥狀緩解,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40%以上;③無效: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不足40%,相關癥狀未改變,甚至加重;②NIHSS評分標準[6]:0~15分屬于輕型;16~30分屬于中型;31~45分屬于重型。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結果
研究組總有效率92.73%高于對照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不良反應
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有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及腦出血等,其中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5.45%低于對照組18.1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NIHSS評分變化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6 h、1 d及1周研究組的NIH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腦梗死是指患者供應腦部血液動脈出現血栓或者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從而使局部急性腦供血不足造成疾病;還有部分患者是因為某些異常物體沿著血液循環進入腦動脈或者頸動脈,使正常血流受阻、血流量降低,從而造成對應支配區域的腦組織出現軟化、壞死現象[7]。
臨床為延長患者生存周期,應及時給予溶栓治療,其中針對腦水腫者可采取甘露醇進行治療,但效果并不明顯,治療后不良反應較多,導致預后較差。隨著醫療技術的完善,臨床提出急診綠色通道靜脈溶栓治療效果更好,可快速給予有效治療,改善生活質量,促進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恢復[9]。該文研究結果中:研究組總有效率92.73%高于對照組80.00%(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5.45%低于對照組18.18%(P<0.05);這與陳耀華學者[8]在相關研究中得出,采取急診綠色通道靜脈溶栓后,臨床治療有效率達65.41%,明顯優于常規治療,且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89%,低于常規治療,與本文所得結果相近。且該研究中治療前兩組的NIHS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不同時間段研究組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研究組可快速改善治療效果,避免不良反應產生,促進血流恢復、改善神經功能缺損,避免梗死面積增大,為預后提供保障。針對卒中者應開通綠色通道,給予各類檢查及心電監護,組織會診。最后采取阿替普酶進行靜脈溶栓治療,能夠直接刺激纖溶酶原轉變為纖溶酶,通過靜脈給藥后呈現出非活性狀態,與纖維蛋白發生結合反應后被激活,從而轉變成纖溶酶,使纖維蛋白降解,促進血栓溶解。因此急診綠色通道靜脈溶栓可促進患者腦部血運恢復,避免神經功能及細胞受到損傷,降低致殘率,使閉塞的腦血管暢通,保證急救順利完成,改善缺血性腦組織的血液供應,促進病情穩定。
綜上所述,急診綠色通道靜脈溶栓應用于超急性期腦梗死患者中具有重要意義,安全性高,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改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
[參考文獻]
[1] 王祖棣.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溶栓治療結合綠色通道構建的臨床探討[J].吉林醫學,2015,36(16):3489-3491.
[2] 曹姣娥,鄧可.r-PA 治療超急性期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2):6-8.
[3] 佟靜,劉寶戈.急診全程優化綠色通道在搶救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6,11(12):1155-1158.
[4] 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卒中學組,中國卒中學會急救醫學分會.急性腦梗死溶栓治療急診綠色通道構建專家共識[J].中國急救醫學,2017,37(8):681-684.
[5] 魏海東.急診綠色通道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7):189-190.
[6] 于麗君,邱學榮,強家奇,等.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聯合尤瑞克林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疑難病雜志,2015,14(4):346-348,352.
[7] 趙沄.早期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6):56-57.
[8] 陳耀華.急診綠色通道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20):56.
(收稿日期:2018-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