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一致
【摘要】語文學科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指的是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而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主要側重于學生對語言把握能力的培養與養成,實際上只有學生真正能夠把語言的學習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并且做到準確無誤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那么語言的能力就會得到很大提升。必須總結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以及重要意義,并在此基礎來總結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培育的課堂實踐路徑探析。
【關鍵詞】語文學科 核心培育 課堂實踐 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8-0055-01
前言:
從語言學的基本原理上來說,一門語言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必須著眼于能夠應用這門語言,語言應用的前提是能夠把自己的內心意思表現出來。語文教學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階段也是學生掌握語言的基礎階段,只有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能夠真正積累學習語言的基礎,為語言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才能真正實現語文學科教學的目的。從應然意義上來說,語文學科教學對于教師來說也是相對較為輕松的。教師只有立足于語文教學的實際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實現語文學科教學的教學目的。
一、語文學科教學中核心素養課堂實踐的教學原則
(一)教師堅持平等的教學理念原則
平等的教學理念一直對于教育學來說,具有很深的意義與價值。尤其是在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平等的教學理念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因為:其一,語文學科教學中的教師與學生同處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在語文學科教學中都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文化傳統以及文化信仰,只有教師在實際的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能夠真誠地對待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學生,才能形成語文學科教學的良好的教學氛圍與學習氛圍。其二,教師只有在實際的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能夠真誠地對待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才能使得學生真正地養成平等的文化價值觀念,往往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如果教師本身就對學生的平等的文化價值觀念具有一定的文化誤導就會使得學生也不能養成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念,使得語文學科教學的實際目的不能達到。
(二)教師堅持文化教學原則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對于語言文化的理解與掌握。前已述及,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實際上都是一種文化的學習,只有語言學習者能夠在更深的意義上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才能在更深層次上實現語言學習的目的。首先,語文教學是基礎的語文文化教學,只有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對語言語文背后的文化因素進行細致講解才能使得學生對于語言語文的理解實現文化式的理解達到學習語言的目的。其次,文化教學原則要求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其實,從根本上來說,教師只有把語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向學生傳達之后,學生在實質意義上只有把語言文化因素理解清楚才能在更深層次上對于語言語文的學習擁有更高的興趣以及積極性。
二、語文學科教學中核心素養課堂實踐的方法
(一)教師要加強課堂互動的效果
課堂互動指的是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能夠使得語文學科教學的目的真正達到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溝通與交流。首先,只有教師不斷地增強其課堂互動效果,才能真正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與學生學習語言語文的積極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學生只有在課堂互動中,真正地展示出語言學習的興趣以及動力,學生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實現學習語言語文的目的。其次,課堂互動效果的良好展開需要教師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學生學習語言的能力實際上依靠教師平等對待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文化傳統。只有教師能夠平等地對待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文化傳統差異,才能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使得學生真正能夠融入語文教學中去。
(二)教師要加強提問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的運用
提問法是指,教師在語文教學階段,能夠依據學生的學習的實際情況,對學生所掌握的語言語文的實際能力進行一定程度的提問。這種方法既要求學生要用相應的語言回答教師的問題,同時也要求教師用語言來問學生。這種教學方法,之所以能夠在語文教學中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是因為:能夠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來回答教師的問題。在實際的語文學科教學中,尤其是語言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只有真正地把語言語文運用到具體的語境環境之中。并把學生也引入到這個語境環境之中,才能真正地把學生的語言感覺培養出來。不能對學生的語言感覺進行培養就不能真正地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結語:
在語文教學的階段,一定要明確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以及對于學生學習的意義與價值,在客觀理解學生學習語言語文能力的價值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地認識學生學習語言語文的價值。在此基礎上認真分析語言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遵循的原則,進而分析具體的教學實踐方法,達到語文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海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及培育路徑[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11):37-39
[2]劉晶晶.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內涵及構成[J].教育探索.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