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8-0204-01
中國畫藝術博大精深,反映了中國古代的哲學、文化、建筑、雕塑等各方面內容,是中國文化藝術的精髓。中國花鳥畫是中國畫三大題材之一,其內容豐富廣泛,緊密聯系學生生活;方法靈活多樣,適合學生創造表現,因此花鳥畫題材深受學生喜愛。本文筆者將從興趣、能力、方法技巧幾方面闡述自己在小學花鳥畫教學中的一些觀點。
―、在加強學生對花鳥畫的認知中培養學習興趣
在《花鳥畫》教學中,我與其他學科進行整合,常伴隨美妙的古典樂曲古箏曲,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用事先制作好的PPT課件向學生展示從古至今的名家花鳥畫作品,學生仿佛穿越了中國花鳥畫的演變過程。接著我讓學生在簡潔的表格中歸納花鳥畫的歷代演變特點,并借助表格回答欣賞前的思考題:花鳥畫題材內容、什么是花鳥畫、花鳥畫從表現手法來看分為幾類、古代文人花鳥畫更注重什么,學生在欣賞歷代名家花鳥畫之后,在意象中對以上問題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經過老師的點撥和引導,解決了學生對中國花鳥畫的初步認識問題,奠定了學生對中國花鳥畫探究分析的基礎,同時培養了學生對花鳥畫的學習興趣。
二、在引領學生賞析名家作品中培養創作能力
欣賞本身就是藝術創造的一部分,特別是讓兒童從小就接觸經典,與大師作品零距離直接對話,引導學生通過欣賞大師的名作,可以感悟大師們是怎樣對自然界的物體進行大膽地再創造的。向大師學習就是要學習大師們進行再創造的精神和勇氣,而不是因襲大師繪畫上的皮毛。
如在《嬌艷的花》這一課的教學中,我選擇張大千、齊白石兩位大畫家的荷花作品,不僅引導學生在對比分析中學習兩位畫家用勾勒、沒骨兩種不同方法表現荷花,同時引導學生欣賞理解張大千用勾線留白、重色畫葉的方法襯托出荷花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新之美,而齊白石則以大膽濃艷的紅色直接點染荷花花瓣,以重墨畫荷花葉子表現出荷花“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艷麗之美。
在與大作品零距離的對話中,學生不僅學習到中國畫的繪畫技巧,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我在《花鳥畫》這課教學的欣賞環節,請學生觀看我事先準備好的PPT,首先欣賞集詩、書、畫、印于一身的國畫四大名家之一的吳昌碩先生的菊花,取對角斜式構圖,枝干交叉錯綜回應,色彩斑斕,氣勢磅礴;而小寫意花鳥畫奠基人孫其峰先生筆下的小鳥活潑可愛、神態各異,畫工精細畫法嚴謹;欣賞“中西融合”藝術理論的倡導者、開拓者林風眠先生所創作的小鳥則高低錯落、相互顧盼,畫面右上方背景加以渲染,形成了這幅畫的畫眼,使畫面極富空間感……學生在這樣的欣賞環節明白大師作品的畫面構圖、所表現物體的特征及作品風格,從而引領學生更好地臨摹和創作,這樣兒童的眼界才能更開闊。
在賞析大師作品時,我強調的是細心的觀察和正確的分析力是學習國畫不可缺少的因素。但絕大多數兒童作畫時喜歡按照自己的主觀意識作畫,用自己對事物的認識代替視覺。根據這一生理和心理特點,我們用比較、分析的方法引導兒童對被描繪的物體進行觀察、分析,培養他們敏銳的觀察力和正確的分析力,同時培養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三、在講解和示范中讓學生掌握花鳥畫的方法技巧
學生在觀察教材插圖進行學習比較間接,不能看到作畫的實踐操作過程,而觀看教師的示范可以讓學生看的仔細清楚,方法步驟一目了然。如:我在教學生畫菊花時,先示范,調好墨色,分為重墨、淡墨、濃墨,在畫花瓣時,勾勒法用重墨勾線,再用色暈染,不能用濃墨勾,太濃會顯花色之慘淡,不能用淡墨勾,太淡則顯花瓣之灰暗,所以要適度。而在畫菊花的葉則要注意濃淡相宜,大小高低交錯,成幅作品要注意花葉的疏密布局,構圖形式要活潑。同樣強調注意用筆,畫濃的葉子要畫出層次感。根據畫面的需要布局,勾葉脈時要用濃墨畫,這樣會產生一種濃淡效果。最后畫小鳥,先畫眼睛,其次畫嘴巴,再次畫羽毛,根據毛的走向畫,最后畫翅膀。教師通過邊講解邊示范,學生了解了國畫花鳥畫的基本方法,作業效果很好。
學生學習國畫有一定難度,針對他們的身心特點,為了力求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汲取國畫基本知識和基本技巧,我們可以用現代化的手段,課前制作好微課視頻,將要掌握的知識要點和方法技巧通過視頻清晰地展示在大屏幕上,前后排學生都能看清楚,雖然老師準備起來繁瑣一些,但是學生學起來輕松便捷了許多,課堂效率大大提高了。我們還可以將這些用筆用墨技巧編成兒歌的形式,如:筆者在講解示范畫菊花、麻雀時,以“側鋒點畫頭身翅,中鋒短線畫尾羽;頭、身、翅皆用赭石,嘴眼羽尾用濃墨;腹部白色一條線,背部點上黑斑點。”這樣的自編兒歌的形式講解,淺顯易懂、簡潔易記,學生樂于接受,很快掌握。
總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沿襲教材中傳統技法,同時要力求創新.精心設計國畫教學活動,在水墨游戲活動中滲透方法技巧,激發學生對國畫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