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洋
【摘要】作文課堂教學,通過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不斷挖掘同學的作文寫作潛能。引進競爭機制,活躍思維,通過表揚激勵引導學生留心生活,憑借感覺器官對人、物、事進行全方位的感知,如中醫的望聞問切,開闊學生思維,引發聯想和想象,捕捉生活素材,為作文服務,使作文內容真實而精彩。
【關鍵詞】課堂氛圍 競爭機制 感知工具 作文成型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8-0091-01
有生活中每天都有事情在發生、發展。我們也都在經歷著、看著、聽著、感悟著。每天我們都在與物與景與情碰撞著,或輕微或猛烈。生活的事也許如沙細小、平凡、普通,甚至有時不為人們所察覺,然而只要你用心感悟,細細琢磨,生活中處處有精彩,時時有感動。
作文亦是對生活的記述,描繪與感悟,只要用心搜集生活的沙子,經過打磨,讓沙子熠熠生輝,變為美麗珍貴的珍珠。生活的沙子普通、普遍,唾手可得,關鍵是你能如何慧眼識真金,如何打磨這些沙子,讓它成為珍珠,讓自己的作文妙筆生花。
平常作文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是引導學生如何審題、組織材料、開頭結尾、突出主題、謀篇布局等方面進行指導,有時或借助某一范文進行指導,讓學生模仿。面對學生作文素材的來源,捕捉現實生活素材的能力培養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
而該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善于捕捉生活信息,不但要求學生要有豐富的生活體驗,更要有發現美的眼睛和善于聯想和想象的能力。找出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點、關聯點,進而豐富作文素材。而課堂氛圍的形成,教師的引導對學生捕捉生活素材有關鍵的推動作用。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課堂教學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合作、探究的良好習慣,讓老師把微笑帶進課堂,營造寬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作文感知能力訓練教學,也正需要這樣一片肥沃的土壤,唯有營造寬松、愉快的氣氛,讓同學暢所欲言、開闊思維,才會達到提高學生收集生活素材、豐富作文內容的目的。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在歡樂中收獲成果。
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需要老師的耐心引導,也需要老師有著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駕馭課堂的較強能力,做到收放自如,講究“追問”的藝術性,莫讓老師的追問成為堵塞學生思路的絆腳石。老師的“追問”看似“窮追猛打”,實是在引導學生開闊思維,發揮聯想與想象的能力,挖掘心靈深處看似平凡卻又似珍珠的沙子。從而使作文顯得有物有事可寫,且越寫越有的寫,越說越想說,使作文內容豐富起來。
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可以促進全體同學的作文寫作能力的提高。有的同學面對作文題目茫然不知所措,不知從何處感知,而當老師在“追問”個別同學,引導感知時,讓意識在流淌,使生活素材一一呈現在全班同學面前。此時個別同學的生活經歷、人生閱歷、生活感悟就成為大家所共有的資源,實現資源共享,進而讓其他同學模仿,探尋思路的源頭,以開闊自己的思維。
二、引進競爭機制,活躍思維
中學階段是個爭強好勝的年齡階段,很多同學不服輸、不認輸、不甘失敗,所以在競爭面前,很多同學都會殫精竭慮,想方設法以取勝對方進而達到開闊思維、活躍思維的目的。“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發揮集體的智慧,集思廣益,使更多的人擁有成功的感覺。
課堂教學新模式要倡導課堂教學引進競爭機制,培養團隊意識,培養同學間的合作與探究能力。在作文感知能力訓練課堂教學進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競賽,答題可采用搶答的方式進行。目的在于挖掘盡可能多的生活素材,盡量擴散同學的思維。同時也使課堂教學緊張而活躍,以清晰學生的作文思路、作文取材,使同學的作文能如行云流水,不愁字數達不到。
競爭機制的引入,通過多種方法使學生經常處于受激勵的狀態,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不斷超越由差異性引起的教學要求間的距離。見識廣、經歷多的鼓勵“能飛則飛,能跑則跑”,可以促進同學獨立思考以及課前課后,留心生活,留心社會,積累素材,并可以與同學分享素材,取長補短,取其精華,為我所用。
三、感知工具的巧妙運用
人的感覺器官:眼耳口鼻手,有著對外界極強的敏感性。為了激活素材,讓同學積累的生活素材為作文所用,我們可以憑借感覺器官對人、物、事進行全方位的感知,如中醫的望聞問切,開闊學生思維,引發聯想和想象,使作文內容真實而精彩。
如在感知葉子的作文教學課上,同學們看見葉子脈絡清楚,有同學說那是一張用愛編織的網呵護我成長;有同學說那是法網,讓犯罪分子無路可逃;有同學說那是心連心手牽手團結的象征,等等。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用耳聽葉子,有同學說風吹葉子的聲音如一章交響樂;有同學說那是勞動的聲音。用口嘗葉子,有同學說澀的味道,如青春男女生的情感;有同學說澀的味道是成長路上的艱辛。用鼻嗅葉子,有同學說是帶著泥土的氣息,憶起樸實憨厚的父老鄉親。用手觸摸葉子,有同學說那有一種粗糙感,想起爺爺一雙飽經滄桑的勞動的手。
眼耳口鼻手的全方位感知,可以使作文由物即人及事,達到豐富作文內容,升華文章主題的作用。
四、教師的歸納點撥畫龍點睛
當學生打開思路,活躍思維時,如天馬行空,又如玉女散花,作文素材到處都是,此時的素材也解決了同學面對作文題不知所措的問題,此刻的作文素材如沙灘上的貝殼,需要用一根線去串起來,就可成為一串美麗的貝殼項鏈。這就需要老師的歸納點撥,以突出主題,讓思緒回歸,讓零散的素材連成一篇結構完整的作文。
如在感知同桌作文教學,同桌的手很冰,為什么冰?是因為少穿衣服。為什么少穿衣服?穿多了不好意思。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愛風度不要溫度。于是同桌的人物形象便躍然紙上。所以老師的歸納點撥,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世界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留心生活,用心品味,美就在身邊。學會感知,使生活的素材為作文所用,從平凡、普通的生活瑣事中感悟生活、品味人生,讓沙子變為珍珠。
參考文獻:
[1]田玉:《作文學評》編委會《作文能力訓練通用教程》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版,ISBN978-7-5402-2053-2
[2]《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3]何鎡基:《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新模式》,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1版,ISBN7—5334—3258—4
[4]陸志平:《語文課程新探》,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年版,ISBN7—5602—3098—9
[5]陳旭遠:《新課程 新理念》,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ISBN—5602—2986—7
[6]謝雪戀:《飽吸生活雨露 下筆流金灑玉》,2007年5月,福建教育學院學報第100期,ISSN1673-9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