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袁躍
聯洋人才以“大客戶管理”為重點服務模式,向汽車制造、房地產、金融、互聯網、文化教育、新能源、消費等行業的企業提供高效專業的中高端人才訪尋服務,并為企業,提供直擊痛點的針對性培訓服務。
過去幾年,中國人力資源行業逐漸從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恢復,受益于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向高附加值上游發展,企業轉型升級以及全球化發展,企業的人力資源需求進一步增長,并衍生出多種細分行業和模式。2016年行業全年營業總收入正式跨越萬億門檻,達到1.18萬億元,繼續保持了近幾年20%以上的高增長態勢。2016年,全國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共幫助1.8億人次實現就業和流動,為2820萬家次用人單位提供了人力資源服務,同比分別增長17.7%和15.9%,說明人力資源服務業在促進就業創業和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方面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北京聯洋人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洋人才”)是中國快速成長的中高端人力資源整合服務供應商,以“大客戶管理”為重點服務模式在中國本土市場和全球十幾個重點國家和地區,向汽車制造、房地產、金融、互聯網、文化教育、新能源、消費等行業的企業提供高效專業的中高端人才訪尋服務,同時也為企業提供以職業英語培訓、跨文化溝通培訓等為主的深層次人才培訓服務。
2016年8月4日,聯洋人才掛牌新三板。面對上市之后走過的歷程聯洋人才CFO盧曉慧直言,“上市公司好比一盤大棋,各個團隊便是棋盤上縱橫交織的一個個小方陣,而我們每個人便是一顆顆棋子。如果想走好這盤大棋,贏得長久的勝利,只靠一個棋子或者一個部門的孤軍奮戰則難成大勢。”
隨著中國企業本土品牌國際化和外資品牌本土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因為英語能力不足而在面試、國際交流、項目推進中慘遭淘汰,并阻礙自身的職業發展,甚至影響企業的綜合實力,一些企業的重大項目也因缺失英語嫻熟的人才而遭遇擱淺,國際化進程收到一定程度地影響。同時,很多大咖也因為蹩腳的英文錯失一些職業發展的機會。2016年10月,聯洋英語成立大咖英語勝任力實驗室,推出針對大咖的英語和跨文化培訓品牌——咖瑞英語,為大咖英語學習提供高端定制化的解決方案,讓大咖少花時間、無痛學習。

聯洋人才創始人張林軍率領團隊實現每年為知名企業客戶推薦近萬名人才,為超過10萬中外經理人和中高層技術人才提供職業發展咨詢服務,并一直關注英語培訓市場。觀察到新東方、英孚、華爾街等英語培訓機構很難深入到汽車領域的專業細分領域,而這恰恰為其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盧曉慧表示,聯洋人才與寶馬中國、Technicolor、SIPO等多家知名品牌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共計完成5000余人企業內部培訓項目。
此外,聯洋人才還著眼于互聯網英語教學工具的開發。作為互聯網英語培訓項目的主要推動人,盧曉慧表示,“未來教育的模式,一定是建立在科學與技術的前提下進行。在項目推動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挑戰,將英語專家和研發團隊擰成一股繩、緊緊圍繞企業全盤的大目標、緊密合作顯得異常重要。”盧曉慧坦陳,CFO靠技能生存的時代已經過去,而是必須善于帶動團隊、增強凝聚力。
盧曉慧十分欣賞任正非“去一線看地形,滾上一身泥巴,就是真正的專家”的做事風格,在深知榜樣的力量重要的同時,也非常注重保持CFO的敏銳判斷力,這樣才不會讓企業陷入形式一片大好的“虛假繁榮”里。
盧曉慧特別強調,“其實每個公司在行駛的快車道上,即便是藍圖再美好,也不會永遠都是綠燈,一定會遇到紅燈和黃燈亮起的時候。企業遇到的紅、黃、綠燈并不像公路旁的路燈一樣自動亮起,而是如同在迷霧中穿行,需要具備一雙慧眼才能透過重重迷霧看到依稀閃爍的燈。”深入了解業務,與業務人員一起梳理流程、研究產品、拜訪客戶,建立業務線的要素分析表,通過對要素的風險預警燈(紅燈-高風險;黃燈-中風險;綠燈-低風險)的提示分析,對風險進行防控,及時調度資源進行有效配置。這如同給公司填了一雙具有洞察力的慧眼,不僅能夠很好地識別“虛假繁榮”,也有利于企業應收款的收回。
匯款周期長一直是人力資源行業的痛點。關注應收賬款的關鍵之舉是抓住重要時間節點,盡量壓縮時間成本。如果客戶選擇分期付款,那么一個候選人的回款應該體現在不同月份,并在備注中將這些候選人重點標示,提醒尾款的回收。聯洋人才回款跟蹤表為此應收賬款“進展”列共排出12種矩陣圖,盧曉慧表示,“列入回款跟蹤表中的當月和下月預測數據,應是收回可能性較大的候選人,應充分考慮候選人離職周期、客戶審批流程等,才能避免‘虛假繁榮’。”
此外,了解客戶付款的審批流程和付款周期、關注審批的關鍵人和關鍵點、與客戶保持良好溝通、及時掌握信息同樣非常重要。在聯洋人才的紅黃藍警示燈的提醒下,每條業務線需要逐步去梳理自己客戶的付款流程,每個業務線負責人都要對所報數字負責。

>> 當問題出現時及時調整應對策略,將問題消滅在萌芽。
“十分注重團隊培養,經常鼓勵團隊通過多方驗證建立相關小組的風控機制,當問題出現時及時調整應對策略,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盧曉慧進一步解釋,如果財務人員遇到靠自身解決不了的問題應該及時上報、請求援助并提供從個人角度看來行之有效的方案。財務部門應該積極配合業務部門,通過要素分析發現業務線存在的問題,通過不同的顏色(紅黃綠)來標注,對處于紅、黃狀態的要素提出有針對性的快速解決方案,并與付款方HR溝通盡可能把流程中的核心人物都加入到應收賬款的培訓中來。回顧七年歷程盧曉慧坦言,“我們通過業財融合,不斷完善業務要素分析模型和財務預警機制,整合資源進行限期要素補充和全流程監控,全力防止部分流程的失控,確保稻谷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