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興財務云
信息披露系統在整個財務系統中處于核算層中的會計核算信息系統部分。
會計信息披露是指企業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使用者決策的重要會計信息以公開報告的形式提供給信息使用者。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可分為兩大類:其一是以財務報告為核心內容的定期報告,如中報、年報;其二是重大事項的臨時公告,也稱為非定期報告1。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規范始于1993年證監會出臺的《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實施細則(試行)》。其后,我國又出臺了《企業會計準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非貨幣性交易》和《債務重組準則》,并在1999年7月1日正式頒布了《證券法》。2016年,隨著中國股市由“核準制”向“注冊制”的改革,信息披露的廣度、深度和頻率等預期都將增長,這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系統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針對非上市公司,證監會于2013年1月1日頒布了《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令第96號)》。非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對象主要為債權人、政府機關等。相對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較低,但也應結合非上市公司的特點,有重點地進行關鍵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過程中會計信息的流轉(如圖1所示),在信息披露過程中,披露的主體是企業,客體是會計信息,對象是信息使用者2。其中會計信息包含:基本會計信息和特殊會計信息。基本會計信息是指目前會計信息披露主體普遍披露的會計信息,主要包括財務會計信息、稅務會計信息、管理會計信息、審計信息和內部控制信息。特殊會計信息是上述基本會計信息即共同會計信息之外、因不同行業不同部門的特點而表現出的差異性的會計信息,如重工業企業關于處理生產所排放廢棄物的信息等。
由于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相關信息披露系統也應運而生,企業開始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來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和相關性,滿足監管和投資者決策的需求,幫助企業提升會計信息披露管理水平。

圖1 會計信息流轉圖
信息披露系統在整個財務系統中處于核算層中的會計核算信息系統部分。從信息來源來看,信息披露系統中的數據信息主要來源于其他核算層財務系統,并從各類業務系統中獲取需披露的數據信息。其他不能通過自動化采集的數據,也可由對應人員在線填報或進行文件導入。收集完的數據通過信息披露系統的分析、整理、加工并經相關人員審批通過后,以符合信息需求方要求的形式展示或傳遞。信息披露系統的定位(如圖2所示)。
信息披露系統的業務流程(如圖3所示)主要分成四個階段:
(1)披露信息收集。披露信息的來源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數據由系統自動收集,系統根據后臺設置的數據來源規則,通過接口從各個對應的其他系統中收集數據,一部分沒有其他系統支撐的數據可由人為編制導入。
(2)披露信息接收處理。披露信息收集完成后,系統需要對數據進行接收、校驗,系統可內置校驗庫,校驗規則需滿足企業內外部的相關要求。另外,校驗內容也應多樣,如校驗業務數據與會計數據的一致性、校驗不同報表同類會計數據的一致性等。
(3)披露信息審核。根據披露信息、披露對象等的不同及重要程度,披露信息經不同的領導審核,審核通過后,方可通過系統對外報送。
(4)披露信息發布。已審核通過的披露信息可通過信息披露系統平臺直接對外發布。披露信息使用人可直接登錄平臺,在自身的權限范圍內,進行披露信息的查閱、下載等操作。通過接口發布的披露信息,主要針對一些監管機構要求企業在其指定的系統中錄入對應的披露信息,對此企業可直接將信息披露系統與對應的監管機構系統作對接,將監管機構要求的披露信息傳遞至對應的系統中,同時披露信息應滿足對多個監管機構的報送規則。

圖2 信息披露系統的定位

圖3 信息披露系統業務流程

圖4 信息披露系統功能架構圖
信息披露系統的功能框架3(如圖4所示)包括數據報送平臺、接收平臺、審核平臺和披露平臺。系統基于標準規范,需要披露的會計信息通過數據報送平臺自動收集或經人為導入或錄入平臺。之后由接收平臺接收數據,通過校驗、清洗后進行存儲,并通過數據接口方式將文件傳遞給審核平臺,相關責任人進行審核,同時利用統計分析技術,輔助以自動審核、指標計算等,對有關信息進行分析診斷、審核并輔助形成內部審核報告。在審核通過并符合預披露的前提下,由披露平臺以文件查詢、展示、數據接口等形式正式對外披露。
(1)數據報送平臺。披露信息的來源主要有在線填報、文件導入、自動化采集三種形式。自動化采集作為主要的收集手段是指系統根據后臺設置的數據收集規則,將相關系統的數據自動采集至信息披露系統報送平臺。在企業相關會計核算系統、業務系統健全且數據共享的情況下,數據基本都可實現數據自動化采集。另外,在線填報、文件導入作為其他兩項輔助信息收集形式,主要針對無法從相關系統獲取,需要手工收集整理或從外部獲取的數據,系統支持多類型的數據填報,填報流程可以后臺定義,此處可設定對應的數據復核員對錄入的數據進行復核確認。

圖5 需報送的數據類型
報送數據主要包括: ①各類財務報告,從內容上看包含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會計報表附注等,從時間跨度來看包含年報、中報、季報等;②其他財務信息,如發生在報告期內的重大訴訟、仲裁進展情況、涉及估計金額,報告期內購買和出售重大資產的情況,重大合同等;③稅務信息,主要是有關稅費核算、納稅申報、稅務籌劃方面的信息,另外還應披露稅務會計報告,稅務會計信息報告應描述涉及的稅種的計稅基礎、稅率、應納稅額、減免稅額等信息,同時披露稅法與會計準則的計稅差異和調整;④管理會計信息,主要內容包括管理層論述、分析以及其他披露所需要的分行業、板塊的宏觀經濟相關數據、行業市場數據、成本、銷售、籌資投資分析、存貨管理、固定資產管理、預算管理等。需報送的數據類型(如圖5所示)。
(2)接收平臺。完成收集報送后,系統自動將相關披露信息傳遞至接收平臺。接收平臺統一對信息進行接收。之后系統自動進行質量校驗。校驗規則可通過后臺設置,如設置符合準則規定、符合外部監管要求的各項條件。校驗通過后,系統對不符合要求的信息進行清洗并反饋。校驗通過后系統對各類信息進行分類存儲,并對各類信息特別是自動化采集的信息數據進行格式化管理,滿足后續展示、發布的需要。
(3)審核平臺。系統接收的信息,可按是否重大,是否需要相關人員審批的維度來劃分。針對重大披露事項需要特別標識,并提交相關人員審批。對于一些常規性的不需審批的披露信息,可設置系統自動審批通過。針對不同的披露信息后臺支持設置不同的審批流程,并可就同一披露信息形成不同格式的文檔供不同的審批人審閱。
(4)披露平臺。審批通過的披露信息,支持在線展示,以表格化、柱狀圖、折線圖、餅狀圖等形式展現,并支持Word/PDF/Excel等多種格式文檔的在線下載。平臺上提供靈活的報表、豐富的統計圖表展現輸出。披露信息使用人可在自己的權限范圍內在平臺上全方位的進行數據查詢,查詢更加靈活。披露信息使用人還可基于關鍵指標對需要獲取的信息進行關鍵信息提取,進行自主分析。另外平臺還支持披露信息以接口方式輸出,如將平臺與國資委組織開發的網絡版報表管理系統直接對接,輸出滿足國資委監管要求,包含財務類動態監測報表等在內各項報表,實現統一的對外數據報送。
(5)后臺管理。后臺管理的內容主要分成三大部分,一是權限管理,權限管理主要包括用戶管理、角色管理、組織管理等,進行披露相關擬、審、核、決責任人設定,關聯方(法人、自然人等)設定,完成多角度多層級的權限控制。二是流程管理,主要是披露上報、公布流程設定。三是數據管理,如股權投資關系和關聯方關系數據的維護;交易所規定的關聯交易披露“臨界值”以及年度關聯交易計劃分配數的維護;公告模版設定等。

圖6 信息披露系統的對接管理
信息披露系統和業務層、核算層、管理層和決策層的信息系統均產生對接關系(如圖6所示)。
對于業務層,信息披露系統從客戶管理系統CRM中對接合同維度的信息,從供應鏈管理SCM中對接供應鏈維度的信息,從人力資源系統HRM中對接重大人事變動信息,除此之外,信息披露系統還可能和其他業務系統產生對接關系。首先,對于核算層,信息披露系統從合并報表系統中對接報表數據,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等,這些是信息披露系統的核心披露信息。其次,信息披露系統和核算層的稅務管理系統對接納稅申報、稅務籌劃方面的信息,具體表現為納稅申報表及其附表、各種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對于管理層,信息披露系統和成本管理系統對接成本分析信息,和預算管理系統對接預算信息。對于決策層,信息披露系統和經營決策支持系統對接經營決策信息。
(1)提高信息披露的規范性、完整性和準確性。對于企業的信息披露,財政部的會計準則、中國證監會發布的各類準則及解釋性公告等均有明確的要求。對于企業必須披露的內容要求,系統設計為必填項。對于部分企業適用的信息披露要求,如擔保、訴訟事項,可選擇性設置。針對企業已填寫的披露信息,如從單一會計報表內不同元素間、不同會計報表相同元素間以及報表項目與會計報表附注間,均利用計算和公式鏈接庫建立起強大的勾稽校驗邏輯,從而確保企業能按照要求全面、準確、規范地披露公司信息,減少披露信息補充和更正現象。
(2)統一對外信息口徑。打造公司對外信息披露統一管理平臺,確保財務報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提高信息質量和披露的實效性、降低合規風險。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由于會計信息的采集、處理的實時性和自動化,使會計人員擺脫了繁雜的事務性工作,而能把工作重點更多地轉向非事務性的管理工作。會計核算信息系統處于財務信息系統整體框架中的核算層,按照預定的程序和規則對業務信息進行財務處理和記錄,并將結果按照財務的語言輸出至相應的用戶,以觸發新一輪的信息處理過程。會計核算系統圍繞憑證、賬簿、報表替代了絕大部分手工財務處理工作;合并報表系統在處理集團大量子公司合并抵銷事宜時最大程度地減少人工差錯;信息披露系統自動按照預定的設置將會計語言按照既定的格式、頻率向相關用戶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