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俊俠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了建設“交通強國”的戰略目標,這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建設“交通強國”是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目標的重要支撐,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增強發展后勁的必由之路。交通事業的迅速發展,對交通檔案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據《2016年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2.4萬公里,其中高鐵營業里程超過2.2萬公里;公路總里程469.63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3.1萬公里;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2.71萬公里,港口擁有生產用碼頭泊位30388個;頒證民用航空機場達218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正由“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邁進,交通事業的發展任重道遠,交通檔案管理工作也必須主動適應交通事業的快速發展。
科學合理的檔案管理是促進交通事業迅速發展的重要保障,對交通檔案各種信息進行有效分類管理,能夠大大促進各類交通工程建設的順利開展,有效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交通檔案作為交通運輸中一個重要的載體,一方面可以反映交通事業發展全貌,另一方面還可以為日后交通發展提供重要的依據和參考。
檔案真實記錄交通發展的全部,為大交通發展提供重要的依據和參考。做好檔案的收管用才能為大交通發展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沒有資源,檔案為交通發展服務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必須加強檔案資源建設,做到交通建設到哪里,檔案就記錄到哪里,把各類交通規劃﹑施工﹑建設﹑運行情況等信息及時﹑客觀﹑全面地記錄下來,夯實交通系統檔案管理的基礎。
1.依法接收。根據檔案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結合交通行業特點,制定歸檔制度,明確接收范圍﹑內容﹑時間和整理要求。根據交通建設周期長﹑跨度大的特點,跟蹤指導培訓,提高專兼職檔案人員的專業素養,做好歸檔檔案資料特別是各種技術施工檔案的齊全完整,同時做好照片﹑錄像及其他特殊載體檔案的收集,做到檔案應收盡收。
2.做好征集。施工中會遇到各種各樣復雜的地質地貌及技術難關,要做好散落在技術人員手中的隨手筆記及各種照片﹑錄像等檔案材料的征集工作。
有了豐富的檔案資源,必須有科學的管理,才能更好展現交通歷史,服務現實。
1. 要積極探索交通檔案管理模式,遵循交通檔案形成的內部規律和特點,制定交通檔案的管理方案。交通檔案一般以項目為單元,因此要嚴格按照科技﹑基建檔案管理辦法進行整理歸檔,使其符合文件的形成規律并保持文件間的有機聯系,確保整理質量,便于管理利用。
2. 加速推進信息化建設,實現現代化管理和信息共享。交通業務要與電子檔案無縫對接,實現檔案收集整理與業務“同生同結”。在檔案數字化的基礎上,針對交通工作業務環節的特性,可以更高效地進行協同協作,增強內控及監管的時效性,實現檔案資料的實時共享。對于年代久遠的歷史檔案,可以采用政府采購外包等方式,加快歷史檔案數字化進程,全面提高交通檔案的全方位服務效率。
3. 通過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整合交通數據,在不同業務系統之間建立共享與平衡的新型大交通檔案信息數據中心和共享平臺,實現“區域交通云”的諸多先進功能﹑遠程利用等。要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對日益增長的交通檔案信息進行深度挖掘,提供決策依據和統計分析,并根據對各種交通檔案信息的多維分析,為提高交通質量管理提供有效憑證和參考。
建立健全交通檔案,根本目的是為迅猛發展的大交通服務。創新服務方式,讓交通檔案“活起來”,才能為大交通發展保駕護航。
1. 檔案海量原始數據直接利用。交通檔案管理部門必須告別傳統檔案的利用方式,響應用戶對檔案信息和數據需求,及時更新檔案數據庫,更廣泛﹑更及時地優化和調整檔案信息化存儲結構和利用流程,優化數據查詢性能,便于用戶從海量的數據中找到所需檔案信息。
2. 挖掘檔案價值,提供主動服務。適應大交通用戶對檔案信息普遍化和個性化需求,從海量的檔案信息和數據中積極地提取價值更大的信息,通過采集﹑分析﹑整理加工成相應的檔案信息,使其變成綜合性較強﹑具有共性價值或特殊價值的的電子檔案編研產品,主動提供有針對性的檔案信息參考數據,為大交通科學規劃﹑施工﹑運行﹑維護等提供及時有效準確的信息服務。
3. 創新服務手段,提升服務效率。傳統檔案信息傳輸慢﹑加工時間長,往往會減弱檔案利用效率和利用價值。因此,要不斷創新服務方式,開發適用于新型載體的檔案信息利用和服務平臺,為相關用戶量身定做針使用數字檔案信息資源的各種技術,讓智能手機等新型載體用戶能與檔案部門的咨詢服務無縫銜接,確保大數據背景下各種用戶獲得差異化﹑個性化服務,實現信息共享,提升大交通檔案信息的利用效率。
總之,交通檔案管理工作要想適應建設“交通強國”的戰略目標,必須著力提高檔案管理水平,充分發揮交通檔案作用,進一步提升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大數據﹑云計算﹑智慧交通迅猛發展,信息時代的檔案收管用已賦予新的內涵,也必將為大交通發展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