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嵐
(海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海南 海口 570228)
和諧的美琵琶曲《春雨》,是上世紀九十年代首琵琶獨奏作品,由朱毅、文博共同創作完成。這首作品顯示了作者豐富的生活積淀和獨特的藝術視野,尤其在以琵琶這件民族樂器上所進行的藝術表達,把琵琶演奏推向了一個更為闊達深厚的藝術境界。
琵琶曲《春雨》,作者的視角運用是頗具眼光的:在充滿繁盛景象的大自然中,偏偏選擇了”春雨”,真可謂由于藝術視角的長期積淀而勃發出的表現。作品從開始至99小節為第一部分。在這一段落里,作品采用D大調來開啟春雨的表現。D大調,在音樂的調式中,飽涵著一種熱情向上、頑強不息的精神特征。音樂開始,是以慢板在安靜之中緩緩展開。這一手法,一下子把人帶入到春雨在天空中降落的那種極其細微的狀態中了。尤其是,琵琶的輕盈微弱的泛音,形態立體逼真,使春雨從細細的流動中引起人的注意,讓人的眼睛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地接近春雨。當人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春雨形態流動的幅度開始增大,此時音樂漸漸加快,雨落的速度也在加大。
音樂進入A調,節拍由起初的2/4拍變為4/4拍。4/4拍在這里,以寬闊的空間迎接了春雨的到來。此時,琵琶在復調的手法上表現出動人的歡呼。隨著旋律大幅度的擴展、琵琶輪指的變換,一幅春雨與大地交融升騰的景象瞬間崩發出來。春雨的加速的流動,那種喜悅的垂落,與大地、與人相碰撞瞬間激發出的雨花,變幻著各種形態:有的雨花四濺有的輕盈落地、有的連跳翻轉、有的直擊目標。
春雨是春天的景象,它的出現預示著大地春暖、萬物復蘇。由于春雨的播撒,大地上的植物和萬物的生長,也還有人,都隨之開啟了新的生命輪回。可以說,沒有春雨就沒有人與大地萬物生長的可能;對于大地萬物的生存和生長,春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因素之一。這部作品的作者,從大自然的規律出發,運用美妙的藝術思考,對春雨景象做深層次的動態描寫,刻畫出春雨與大地渾然交融的圖景。這幅美景,充滿頑強生命力的,具有強烈動人的力量。
且看,當節拍又轉入2/4拍,速度慢起漸快,音樂在連續的三連音中伸展起來。這一大段的三連音,在多達64拍的連接中急速而出,一氣呵成。此刻,仿佛充滿雨水的天空已變得越來越厚,云層由白而黑顯得越來越濃,不時出現閃爍的雷電,雨量隨之而加急加大。頓時,一個巨大的驚雷爆響,瞬間閃電一亮,接連是傾盆大雨急遽而至。此時音樂用密集的16分音符,在琵琶的快速彈挑劃滾中急速地彈奏出來,把春雨的沖擊力量表現淋漓盡至。當音樂在琵琶低聲區中以短促的止與連的控制中生成時,發出劇烈的回響,表現雨水落在大地上的那種巨大的沖擊力量。這里表現出的是頑強向上、生生不息的精神,是以生命的力量全力沖擊的堅強信念。這種精神和信念,直接體現在春雨那從天空直落而下的不可阻擋的氣概,顯示出春雨自身生命力的再延伸和再創造。
春雨的播灑是一種自然現象,同時也有著人與春雨互相交流的過程。這部琵琶曲,表現了這個過程, 描述了人與自然兩者相融合時所呈現的形態;并且以遒勁的生機和活力,盛贊其間的和諧之美。
作品在第二段的電閃雷鳴、傾盆大雨之后,進入了第三部分,即從189小節至作品的尾聲。在這一部分里,音樂采用2/2的拍子,情緒寬廣而激情,仿佛是雨過天晴后天空中出現了一個大穹形的彩虹 ,人們用雙手迎接著天空還在播撒的春雨。這時候,春雨已從剛剛的巨大沖擊漸漸變細變小。當細小的雨線落在人們的手上和臉上時,人們與大地上的萬物在相互親吻,而音樂在長拍的空間中伸展開翅膀,仿佛帶著人們飛向天空翱翔起來。此際,音樂在琵琶的共振中加大起來,仿佛要穿越天空飛向更遠的外太空。人們互相擁抱起來, 雙手都捧著春雨,激動地與春雨盡情傾訴,一任春雨在人們的心中漸漸融化,進而融為一體,呈現出崇高的和諧之美。此時音樂在漸漸減弱,進入了自由地無限留戀地情境里。
琵琶曲《春雨》,從大自然摘取春雨發生和變化過程,把春雨的表現與人相融合,既表達了大自然的美,同時也抒發了人的情感與精神意識。雖然春雨在大自然中存在緊緊是個短暫的過程,但這部琵琶音樂作品卻賦予了春雨永恒的藝術生命。其突出的特點是,把自然界的春雨與人的精神、氣質、意識和情感融合在一起,賦予春雨以遠遠超出自然的生命力量。音樂作品還成功地歌頌了春雨的生命力量與人的精神情感的融合在一起的和諧之美,這是最為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