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劍
(黑龍江省歌舞劇院交響樂團,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0)
弦樂四重奏的構成是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四把樂器組合在一起演奏稱為四重奏,彼此間音色相同,和諧配合,演奏起來以歌唱流動性的感覺來表達情感和技術性。四重奏是當今世界上最受人民群眾歡迎的室內樂。
在古典的室內樂中,弦樂四重奏具有很高度的藝術表現力,能夠體現出作曲家的作品情感表現和扣人心弦觸動內心的音樂形式。四重奏演奏要素包括音準、節奏、聲音力度、弓法等。
弦樂四重奏的音準是由演奏者自己來控制和掌握的。演奏者要具備良好的演奏能力。還必須有良好的聽力能力和作品分析能力。
“音準”決定于弓弦樂器演奏好與壞是非常重要的。音準在音響當中標志著絕對要準確的概念。四種樂器發出的聲音都有自己的旋律在交替。如有一方音樂偏低,那么聲音音準就達不到和諧。很多音樂作品都是自然大小調體系構成的。在自然大小調中能和主音構成純四度和純五度音程分別是Ⅳ和Ⅴ級音,弦樂器調音使用純五度音程,演奏調式的Ⅰ、Ⅳ和Ⅴ級音時可以用主調性內的空弦去校對。大小調調式的Ⅲ、Ⅵ級音與主音分別構成和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音程,而Ⅱ、Ⅶ級音又可以與Ⅳ、Ⅴ音構成和諧的大、小三度音程。
任何一種樂器,都需要調音。尤其弦樂四重奏,調音是一個基礎。四重奏運用五度音程來調音,如用校音器調音結果就是大提琴和中提琴G,C弦的音準要略微低一些。D、G、G弦同C弦的純五度音程關系稍微緊湊一些,如把G弦、C弦調高一些,整個音高就好些,平衡了。大提琴弦軸系統相定比較穩定,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弦軸在調音過程中不太穩定,大提琴根弦中A、D、G與小提琴、中提琴三根弦是不同音組的同一個音。所以大提琴的A來校對三件樂器的A,這樣就有了四根空弦音的音準,在這基礎上校對出的音給演奏者穩定可靠的保障。
在弦樂四重奏演奏中。如果出現音高不準或偏低時,首先要注意演奏態度和演奏技術。技術不到位也直接影響音準。
弦樂四重奏在聲部的復雜形式、聲部之間關系混亂,進出不齊,聽不到主導旋律,結果造成了音樂結構的混亂和音準的偏低。要正確演奏作品中聲部間從屬關系,掌握主導作用和輔助作用。這樣演奏起就不會亂了。
本人從事中提琴專業,弦樂四重奏實踐了十幾年,演出了數百場。深有體會的是大提琴、二提琴和中提琴。這三種樂器輔助于小提琴。小提琴是第一旋律,是主題音樂。海頓d小調(五度)四重奏的第一小節到第二小節相應換了兩個和弦,調性發生了變化,從F大調主和弦轉到屬調聲部與大提琴進行連接(根音與五級音)然后進入二提琴聲部的三級音。在第二小節中二提琴與大提琴對應構成了根音與五級音,然后進入中提琴級音聲部,第三小節二提同中提聲部和聲連接,從主和弦轉換下屬和弦。
小提琴在四重奏中應該是主旋律,主旋律的音準直接影響著其他聲部的旋律。旋律是經過藝術思維形成,有節奏的、有線條的、有音準的。旋律是建立在調式和節拍的基礎上。旋律是有規律的,按一定音高、音量和音的時值所構成,是音的基本要素。四重奏中,突出主旋律,其它非旋律襯托了主旋律。旋律能表現作品的感情和內在的靈魂,而作品的和聲更使音樂靈魂得以升華。
調性就是24個大小調,調與調中的音樂色彩都是不一樣的。在弦樂四重奏演奏中反映調性的色彩基礎就是音準問題。許多演奏者對音準的把握是不到位的,主要是對作品的調性不夠理解和分析。如果作品是以低音來建立的調性,那高聲部就要向低音靠攏。
在演奏中臨時出現變音所引起的音準問題。這些變音豐富了作品的情感和作品的處理及作品的分析。當變音臨時出現時,必須找出合適的解決方式。是屬于和弦音還是和弦外音。例如在作品中出現“升G”,左右音都是A,而在三個聲部中都沒出現“升G”,那么這個地方的調性是穩定的。這個臨時變音屬于和弦外音范圍。
無論是調性還是臨時變音,都需要提前對演奏做出調整,如果單純為了運用方法去解決問題,會導致調性偏移,這就是臨時變音處理不當。
四重奏中的揉弦源于右手對發音的控制以及左手揉弦的豐富變化。揉弦常常會給音帶來消極影響,避免揉弦造成音準的偏差。揉弦方法有手腕揉弦,帶動手指關節運動。手臂揉弦是以手臂的前后擺動,帶動手指關節運動。不論哪種揉弦都是用手指尖的肉墊按在琴弦上,手指關節前后滾動起來的效果。所以,揉弦帶來的音準問題,都是左手腕右手臂前后擺動的手指關節運動。因此光靠手指關節運動是不夠的,肩關節肘關節都要運動的。穩定和相互的揉弦動作,盡量避免揉弦時所造成的不合理運動,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音準。
弦樂四重奏的音準問題是很復雜的。不僅和調性、和聲、旋律及演奏力度發音有關系。更重要的是演奏者音準概念上的協調統一。本文列舉的音準處理方式及演奏者如何掌握音準的框架,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只有把握這一原則,有助于改善音準方式。此篇論文是本人對弦樂四重奏演奏中的音準問題進行探討。愿弦樂四重奏不斷發揚光大,使更多的老百姓都能欣賞高雅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