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金
(深圳市橫崗高級中學,廣東 深圳 518000)
高中音樂鑒賞課是國家統一在普通高中開設的藝術欣賞課,是一門培養學生鑒賞藝術能力的課程,雖然沒有納入高考范疇,但對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個性具有重要意義,新課程改革更是明確指出了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因此,學校應該更加重視音樂鑒賞課的教學,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運用“師生角色互換”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教學質量,是一種創新、實效的教學模式。
我校音樂教師曾對我區高中學校做過調查,大部分學校的音樂課都是隔周開設一節,或是半學期音樂課半學期美術課每周一節的課程設置,導致音樂課程的連續性被打破,知識體系也未能較好銜接。
在大多數鑒賞課的課堂上,教師依據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采用單一的教授法,如在課堂上簡單的介紹創作背景、曲式風格,隨后便開始播放視頻或音樂進行自由學習,導致課堂成為了“放羊式”的“聽歌課”,這種我教你學,我講你聽,沒有自身體驗的傳承式教學抹殺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抹殺了音樂的魅力,缺乏自主體驗和主動參與,歸根結底在于教師教學方法的局限性。
通過觀察發現,有些音樂教師的課堂氛圍相當好,究其原因,一有較高的專業素養;二有音樂學科之外的文、史、哲等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試想一下,有這樣高素質的音樂教師上課,學生的上課積極性,課堂氛圍應該不差。
音樂鑒賞課一直處于附屬地位,經常被其他科目占用等等,這樣的教學現狀需要合作教學,更需要教學行政人員,學科教師以及學生之間的全員合作,形成一種動態多維立體的合作體系,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真正改變鑒賞課的教學現狀。
合作教學可分為生生合作、師生合作、師師合作,而師生合作是最常見,也是最容易輕視的合作教學形式。
課前教師選擇較為適合學生自學的章節,讓學生有充分的準備時間,從教學“指導者”演變為教學“促進者”。鑒賞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他們的興趣點和興奮點,設計相關問題,采用小組討論等形式,進而對作品開展深入研究,教師或其余小組給予補充,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和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和意義。在這一過程中,始終貫穿著美的情感體驗,教師亦是學生,都能使他們產生相互認可的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達到情感體驗的共同性和共融性。
好的問題能夠有效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也能開啟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提問的方向一般有兩個種:一是知識總結方面,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二是促進學生對自我的認識,便于學生心智的成長。音樂鑒賞的教學,是一種體驗式教學,更是一個動態的互動,幫助學生探求新知、建立分析問題能力,作為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空間,激發學生想象思維,民主平等地吸納學生的不同體驗與不同問題。
實施共享測評的前提是教師應掌握整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仔細聆聽學生的教學過程,也要組織大家課后進行統一的總結和分析,遵循師生共評與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的有機組合。這樣,不僅要在合作教學中倡導學生學習自主性,而在對學習的評價中也要讓學生擔任積極的角色,主動參與。
無論是教學模式也好,還是教學方法也好,它們本身就是一個需要不斷發展與完善的事物,只有不斷的調整革新,才能滿足持續發展的教育,才能實現培養人才的目標。在基礎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一線教師對音樂鑒賞課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是一個新興的研究課題,更是一個持續性的話題,我校自開辦以來,更是全民開展課程改革,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更應該摒棄單一、守舊的教學方法,力求創新與突破,才能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和實現對人才的全面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