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彬彬
(湖南女子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大學音樂專業,相較于其他傳統專業,本身就具備一定的前瞻性與創新性。高師音樂專業學生的培養,必然不是需要培養一批只會機械化運作的機械性教師,更多的是對高師學生創新型和前瞻性思維的培養。高師音樂專業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培養,正是應了這一要求而產生的一門學科。具備對學生創新型培養的功能,是多元化教學和個性化教學的產物。
鋼琴的即興伴奏是一種在沒有伴奏譜只有音樂的情況下根據自身的基礎鋼琴水品和創興型的意識進行即興表演的一種伴奏形式。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學習,是對鋼琴整體學習應運的一種體現,具備一定的綜合考察性,這種能力的培養,已經超脫基礎的素質教育模塊,到達了一個個性化教學的水平。
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發展到現在,在意識和技術上的應運,還缺乏一些成熟性。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就是鋼琴的即興伴奏教學還處于一種探索的狀態,沒有得到足夠的完善。其主要表現出來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鋼琴即興伴奏是一門綜合性的鋼琴教學學科,涉及到鋼琴各個方面知識的學習熟練。在我國素質教育為主的大環境中,學生對鋼琴的學習一般都是年紀比較大的時候才開始,短時間的鋼琴學習導致學生在進行即興伴奏的時候心中沒譜,做不到那種即興彈唱的灑脫。再者就是學生在學習鋼琴的時候,很少有人是在課下主動去做一些嘗試和探索,這種探索是學習做好的動力,學生思維模式只會按部就班導致了關于鋼琴即興創作的思維模式沒法得到滿足。
在鋼琴即興伴奏探索的現階段,國內也沒辦法根據已有的學生的學習水準為基本條件去制定統一的即興伴奏的教材。這種現象的發生導致了教師在進行即興伴奏教學的過程中,缺少合理的手段去進行有效的教學。現有的教學教材基本都不是那種合理化的教學教材,編著具有太過明顯的理性化和理論化。這些太過理論化的教學內容很難在學生即興伴奏的教學過程中產生一個良好的效果,不具備實踐性。
鋼琴即興伴奏作為一門實踐性大于理論性的鋼琴教學教材,由于受這種教學模式的起步階段影響,導致教師對教學的把控不夠到位,面對這樣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老師更多的是習慣了傳統鋼琴按部就班的教學,導致老師對即興伴奏缺乏深刻的認識及實踐,從而導致了授課形式的單一。在這樣單一的授課形式下,教師授課的創新型模式里往往會滲透著傳統基礎教學的特點,導致學生理解不了即興伴奏的演奏真諦,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水品。
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改革,不能流于一種形式,一種理想化空想,應該各方各面統籌動員起來,各自進行研究探索,培養那種全部只為創作和創新的活躍文化氛圍,實現即興表演真正意識上的改革。
不管什么鋼琴表演方式,基礎性課程的學習一定要做到扎實,這是一切創新性學習的源泉。良好的鋼琴即興伴奏能力的形成,一定建立在一個夯實的鋼琴基礎之上,如何把這些基礎的音符舞動出屬于自己的情緒,做到收放自如,其中基礎性的學習完善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也是基礎與即興關于鋼琴之間最主要的聯系。
隨著鋼琴即興伴奏這種教學模式的開發,讓人們意識到了相對于填灌式教學更加符合這個信息化的時代,然后要做的就是對這種教學模式的不斷實踐、完善與推廣。在整個過程中,開發出一套合理的關于即興伴奏的授課內容就顯得十分重要。對即興伴奏授課內容的完善,包括教師對即興伴奏認識的不斷完善和教學教材的不斷完善。教師對即興伴奏認識的不斷完善要求教師要快速在思維模式上適應并享受即興伴奏,這樣才能教好即興伴奏。
即興伴奏作為一種鋼琴的創新型教學理念,其完善過程需要廣大師生共同努力。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對鋼琴教師的培養,并不是呆板的流水線化的培養,所培養出來的人才都具有自主獨立性和創新型,比較適合這個創新化發展的社會,對未來這種創新型文化氛圍的建設起到了夯實基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