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丹
(遼寧歌劇院,遼寧 沈陽 110180 )
分析美聲唱法中的女高音的共性與個性,可以為聲樂教學提供參考和啟示,對于推進聲樂教學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可以使聲樂學習者在掌握科學的歌唱技巧上,根據自身情況以及作品意識特點選擇適合的演唱風格,更好地展現作品。
在聲帶結構方面,美聲唱法女高歌唱家的聲帶短而薄,其長度為8~12mm。所以,相對來說,美聲唱法女高的的歌聲更加明亮纖細,其高聲區的發聲也更為方便。同時,由于美聲唱法的呼吸方法比較科學,所以美聲女高音的歌聲中具有“混合聲”的氣質。此外,美聲唱法中的女高音演唱者大都采用假多真少的混聲方式,即以假聲為主,同時又混入少量的真聲,其混合聲的調節比例也比較科學。美聲唱法中的女高音在進行演唱和藝術表現時,注重強調對頭腔共鳴的運用,這種演唱方式可以使得其聲音位置較高,并且還能夠為其歌唱表現增添泛音色彩。在進行中低音區演唱時,也會運用到少量的頭腔共鳴來進行重低音與高音之間的銜接,使得整個聲樂作品能夠完成得更為自然、完整。
美聲唱法中的女高音比較注重聲音品質和美感,她們在演唱時注重吐字咬字的清晰、情感的豐富激越、氣息的扎實彈性以及發音的穩健舒展,所以,美聲女高音大都具有柔和的音質,并且其音質極具穿透力[1]。美聲唱法女高音歌唱家對自己的聲音特色具有較強的把握,所以其在進行聲樂作品演唱時,能夠充分利用自己的聲音特色,將聲樂作品賦予不同的藝術風格。在聲樂作品演唱時,基于美聲的發聲方式,可以使得女高音歌唱家聲音的音色和音質更顯圓潤規則、飽滿結實,所以,美聲唱法女高音的聲音具有標準化的共性特征。
在美聲唱法中,女高音可以分為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以及戲劇性女高音三種類型,所以美聲女高音也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不同細化類型的美聲女高音歌唱家在音質音色、聲樂作品類型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差異。例如,花腔女高音可以更好地表現出年輕女性的活潑性格;抒情女高音可以更好地展現貴族夫人的典雅端莊;戲劇性女高音可以更好地展現人物的戲劇沖突和內心復雜情感。這種類型化的聲音個性使得美聲唱法中女高音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同時也能夠使女高音歌唱者展現出強烈的個性特征和自身獨特的聲音魅力。
美聲唱法女高音的聲樂作品演唱風格,主要來源于藝術作品的主要意識風格以及歌唱家自身對意識作品的再創造時所賦予的風格特征。但是,由于不同演唱者生長環境差異,再加上歌唱家對于作品本身的理解不同,所以不同的歌唱家會演繹出不同風格的角色,并且不同歌唱家在表現同一作品時也會出現一定的差異。美聲女高音歌唱家隨著從藝時間的增長,其經驗積累也會越來越豐富,演唱風格也會發生一定的改變。美聲女高音歌唱家在進行聲樂作品表現時,應先了解其時代背景以及作品風格,然后再結合自身的聲音特點進行作品的藝術表現。
深入研究其共性和個性,可以為聲樂教學提供指導。在聲樂教學中,要樹立求同存異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進行恰當的聲樂學習和訓練。其中,求同是指導認識聲樂演唱技巧最普遍的規律,并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性技巧訓練,使其能夠擁有飽滿而靈活的氣息及良好的呼吸控制力,幫助其打下堅實的聲樂演唱基礎。而存異是指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教學時要先確定學生的基礎發展類型,在聲樂作品演唱時要引導學生進行“二次創作”,使學生能夠在充分認識聲樂作品的基礎上,對其進行自主闡釋和理解,從而促進聲樂教學中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使學生的歌唱聲音達到共性與個性的完美結合。
通過對共性和個性的深入研究,對于促進我國聲樂教育的發展具有一定作用。在實際教學中,認真分析學生聲音的個性和特點,激發學生潛力,尋找到適合不同學生的不同教學方法,同時樹立科學化的求同存異教育思想,從而實現聲音風格上的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