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霽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廣東 廣州 510303)
現今,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世界貿易的往來愈加頻繁,世界文化的交流范圍進一步擴大,民族聲樂在世界舞臺上的展現幾率增大,這就給我國民族聲樂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在我國,最先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開展民族聲樂教學,并獲得了一定的成效。隨后,在各大高等院校中開始陸續開展民族聲樂教學,從而使我國聲樂藝術文化更加多樣化,推動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民族聲樂教學中,教師借助多樣化教學方式,從而提升民族聲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推動民族聲樂教學的長遠發展。
現階段,對于民族聲樂教學的開展,大部分高校仍就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與理念難以滿足教學需求,具體體現在:(1)所采用的民族聲樂教學理念為以往保守的美聲唱法,未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其教學內容中呈現的“民族性”對教學方案進行制定,這就導致美聲唱法和科學唱腔相混淆,無法對民族特色與技巧間的尺度加以掌握,且無法適應當前多元化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2)在民族聲樂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式為“一對一”的單一教學方法,然而民族聲樂具有比較強的靈活性,這種教學模式無法對學生的藝術特色進行培養,大多數高校往往采用“一師終身制”,也就是教授民族聲樂的教師始終是同一人,在沒有特殊原因的情況下是不會更換教師的,這就使得學生一直只接受一種教學方式、一種藝術觀點,進而導致學生的藝術視野過于狹窄,學生只是模仿教師的演唱方法,欠缺自我辨識度,甚至學生還模仿了教師的不足之處,最終對學生藝術的全面良好發展受到極大的影響,并阻礙了多樣化教學模式的創新,不利于整個民族聲樂藝術的繼承與發揚。[1]為此,民族聲樂教學應依據多元化經濟發展與學生具體情況對相應的教學方案進行制定,在提升學生民族聲樂藝術演唱技能的前提下,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從而促進我國民族聲樂教學的長遠發展。
在新時期背景下,要求民族聲樂教學應在基礎知識普及與層面的基礎上,對學生的長處與不足之處進行全面分析,引導學生學習與訓練最基本的發聲練習曲,秉持先簡后難的原則,循序漸進地開展民族聲樂教學活動,從而加強學生聲樂練習曲的掌握能力。[2]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準確的發生技巧與方式加以更為深刻的感受,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演唱歌曲,更好地抒發歌曲中的情感。此外,我國民族聲樂存在上千年,涵蓋大量的知識內容,學生需要花費時間去掌握與認識,學生要能夠更好地對民族聲樂所具有的震撼感與成就感進行領會與感受,必須全面了解民族聲樂文化發展的淵源。為此,在民族聲樂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更加深入地挖掘這門藝術中包含的情感,并在這一前提條件下加強對學生歌唱技巧的訓練,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民族文化,對演奏技巧加以充分掌握,最終將民族聲樂情感加以更加藝術化的表演。
在新時期背景下,要求民族聲樂教學應有效結合實際與理論,并引導學生通過參與聲樂教學實踐活動,從而提升其聲樂表現水平。在民族聲樂教學中,教師可定期組織學生到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進行考察,使其更加深入地感受與了解這一地區的民族文化,并帶領學生參觀藝術博物館、拜訪民間藝術家、觀看民族文化表演等,以便學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民族聲樂中所蘊含的文化精髓,并更加充分地了解民族聲樂這一門學科。[3]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只有對教學內容感興趣,才愿意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這就需要教師采用多樣化及具有新意的教學方式,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民族聲樂教學中,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1)教師應積極與學生交流和溝通,與學生做朋友,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向教師講述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疑惑,然后教師在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對教學方案進行合理調整,以便更好地滿足學生民族聲樂學習的需求;(1)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各教學活動中得以應用,并獲得顯著的成效,在民族聲樂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效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課下收集各個民族的音樂作品,并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民族聲樂,提升民族聲樂教學的有效性;(3)教師可將游戲教學方式引用到民族聲樂教學中,讓學生能夠在玩游戲的過程中逐漸掌握相關知識,并通過反復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加牢固地記憶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民族聲樂藝術。[4]
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師的師資水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業成績,但是,現在教師隊伍中存在一些渾水摸魚的人,這些教師并沒有盡到自己作為人民教師的本分,未認真地對待教師這份工作,忽視自我價值的提升。在民族聲樂教學中,若教師缺乏較強的綜合素質,將大大影響學生對這一門藝術的學習,阻礙民族聲樂教學的健康發展。所以,民族聲樂老師應充分了解所學的民族文化,做好民族文化的考察工作,從而制定出科學、有效的民族聲樂教學方案,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這門藝術。
民族聲樂開展多樣性教學的必要性主要包括:(1)有利于推動民族聲樂教學教育的改革,對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創意意識進行培養,使之能夠主動去思考,且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可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極大程度上促進我國多元經濟的長遠發展;(2)通過同民間音樂進行融合、互動,有利于學生對民族生源的起源加以更加深入的了解,體會到我國民族文化所蘊含的魅力、獨具特色的表演形式,使得學生能夠對富有情感、真實的、質樸的民族聲樂作品進行表演;(3)通過在民族聲樂教學中應用多樣化教學模式,有利于促進其他學科的教育改革,推動整個教育事業的與時俱進,并能夠充分發揮與挖掘學生對民族聲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與熱情,在極大程度上提升民族聲樂教學的質量及有效性;同時,在審美與評價標準上,對人民群眾的建議進行積極采納,有利于推動社會和諧及藝術發展,具有巨大的社會價值。[5]
綜上所述,在我國民間藝術中民族聲樂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這是我國的國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對這一民間藝術進行傳承與發揚。聲樂教師作為這一藝術傳承的橋梁,應自覺地承擔起教授這一民間藝術的責任,向學生傳遞原生態的民間藝術。在民族聲樂教學中應用多樣化教學模式,可調動學生的探索熱情,使其更加深入地認識民族文化和民間藝術,更好地體驗這一藝術中所蘊含的魅力及獨特價值,進而大大提升民族聲樂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