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治平
(保山學院,云南 保山 678000)
現階段,合唱與指揮教學已成為學生成長的重要課程。讓學生通過對音樂、合唱的學習,不僅能緩解學習壓力,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培養積極健康的心態。然而,在合唱指揮教學過程中,受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的影響,學生對合唱指揮專業的知識學習并不理想,他們不能完全掌握合唱和指揮教學的重要知識,師生間也缺少足夠的交流,這導致我國高校學生對合唱和指揮教學的興趣不高,從而影響他們對此專業課程的學習。
教材是學生學習、理解知識的主要載體,只有讓學生被教材內容所吸引,才能夠讓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從而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然而,我國高校合唱指揮教學依舊以舊教材為主,由于舊教材的教學內容比較單一,甚至還會將簡單的知識點用復雜、冗長的話語表述,而且舊教材中很少有插圖,只有單純的文字表述,學生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很容易因為文字過多、話語難理解失去學習合唱指揮的自信心,他們會在內心否定自己,逐步喪失學習興趣,從而影響合唱指揮教學的效率。[1]
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目前,許多合唱指揮教師依舊不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他們只是根據教材中的內容給學生講解知識點。合唱與指揮專業與其他專業課程并不相同,只有將理論和實踐充分結合起來,才能提高學生的合唱指揮能力,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缺少練習合唱和指揮的機會,從而導致學生無法提高合唱指揮能力。在我國高校合唱指揮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少跟學生進行溝通,由于學生的合唱指揮能力參差不齊,如果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基礎能力,而是采用統一的教學速率,理解能力差的學生往往會因為跟不上授課的節奏而掉隊,從而影響整體的教學質量。
從新課程標準改革提出的要求來看,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合唱指揮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積極鼓勵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展現自我,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讓合唱和指揮同時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磨合指揮員與合唱隊員的默契,從而進行更好的發揮。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小型合唱作業,讓學生自行分組,每個小組都應該有指揮員進行指揮,然后教師給學生一周的準備時間,等時間到的時候讓每個小組都在講臺上進行展示。這樣不僅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合唱指揮教學中,鍛煉學生的合唱和指揮能力,讓學生在練習中充分運用教學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還能充分磨合學生之間的默契,從而進行更好的合作。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在我國教育事業中應用得越來越廣泛,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搜索資料、放映音頻和圖片,不僅能開拓學生的視野,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合唱指揮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放映正規的合唱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作為一名指揮員或合唱隊員在合唱和指揮時應該注意的事項,加深學生的印象。這種利用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高校合唱指揮教學的教學效率。[2]
綜上所述,我國高校的合唱指揮教學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校都應該積極改革傳統教學方式,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教學內容,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愛好;同時,學校也為合唱指揮教學提供充足的器材和場地,讓學生在鍛煉和實踐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提高我國高校合唱指揮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