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秀 紅
(忻州師范學院,山西 忻州 034000)
河曲民歌是當地人民在漫長的社會生產實踐活動中創造出來的,并在歷史發展中不斷進步與完善,是河曲人民對生活的感悟,是世代河曲人民的心聲。要讓河曲民歌保存與流傳下去,就需要將河曲民歌與當代音樂教育相結合,作為當地的一所高?!弥輲煼秾W院,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增強傳承民族文化,引導學生加強民族文化的認識。
“河曲縣地處晉、陜、蒙三省交界(雄雞一唱鳴三?。┲帲忧赜小窀璧暮Q蟆Q?!边@里的人大都會唱河曲民歌,河曲民歌作為北方漢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間音樂,之所以可以流傳至今,正是因為其樸實、真摯的鄉土氣息,與人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其藝術特點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民歌是用方言來演唱的歌曲,河曲民歌當然也不例外。在河曲民歌的歌詞當中也包含著許多方言,而且其歌詞比較貼近生活,比較即興。都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有感而發的,直接表現其心情的,而不是經過專門編寫、加工的。而且其歌詞中疊詞運用較多,人們在表現感情、演唱歌曲的時候,很自然地就把平時的語言加入到了歌曲中,這樣就使得河曲民歌變得更親切。
河曲民歌的表達方式大膽,直白,細膩,往往通過具體的事物來表現心中的情緒。例如《想親親》中的“想親親想的我手腕軟那個軟呀呼嗨,拿起個筷子我端不起個碗呀兒呦”。
將民歌引進校園,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與傳承民族文化。一方面是因為教育是傳遞人類知識的一個重要過程,另一方面,老師和學生都是作為教育的主體加入到文化傳承的活動中去的。所以,將民歌引進校園,對于鼓勵社會全員參加到保護傳統文化活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民歌作為一個民族的象征,它承載著太多這個民族的文化,生活方式、語言、民俗等。通過學習中國傳統民歌,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和喜愛祖國的音樂文化,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河曲民歌作為山西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同時被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河曲民歌所產生的地理背景、社會背景、文化背景與生活成長的環境一脈相承,較外來的音樂更具親和力,更容易讓學生領會其深刻的文化精髓,從而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所以,在山西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富有特色的山西優秀民歌教學,不僅能讓學生們在旋律中體味到音樂的藝術魅力,同時在情緒輕松愉快的同時得到美的陶冶,從而豐富學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和提高民族心理素質,提高其綜合素質。
為了弘揚與傳承晉北民間音樂,讓更多大學生喜歡晉北音樂,了解晉北音樂文化,忻州師范學院音樂系開設了《晉北民間音樂概論》這門課程,并于同年十一月由音樂系聲樂老師共同舉辦了河曲民歌專場音樂會,還特將晉北民歌列入考試范圍,每位學生都需在期末考試時演奏或演唱晉北民歌。
開設《晉北民間音樂概論》這門課程,讓學生首先在理論上了解河曲民歌的歷史與發展過程,對河曲民歌進行詳細的研究與分析。通過對河曲民歌、二人臺的音頻、視頻的學習,讓同學們有機會真正全面細致的去了解和學習晉北民間音樂。
河曲民歌作為山西省忻州市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應該將其原有的音樂特點保留下來,忻州師范學院音樂系全體師生對于河曲民歌的保護與傳承一直在默默的付出,在日常的聲樂與器樂專業課堂上積極教學,強調學習河曲民歌時要注意氣息、共鳴和用聲等方面。河曲民歌是用河曲方言來演唱的要保持原有的韻味,為此,忻州師范學院音樂系還特別邀請河曲民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講座,可以讓學生們身臨其境的感受到河曲民歌優美、獨特的意境。
將晉北民歌加入考試當中,在忻州師范學院音樂系已實行多年,每位學生都需要在期末考試時演唱或者演奏晉北民歌。學校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要求,就是希望同學們可以更加地了解與喜歡晉北民歌,讓很多其他省份、民族的學生感受到晉北民歌的魅力,同時可以通過將之傳唱,讓更多人喜愛晉北民歌。
民歌是中國傳統音樂的一個重要分支,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流傳至今,一直以來都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民歌直接反應人們的日常生活,貼近現實,表達人民的心聲和理想愿望,讓人們有一種親切的感覺。河曲民歌作為忻州市的重要文化遺產,應當得到相應的保護與傳承,我校早在多年前就將河曲民歌引入到了教學當中,也獲得了不錯的成效。將河曲民歌引入課堂也我們的一項教改項目成果,希望可以通過在學校的宣傳與應用,激發當地學生對河曲民歌的保護意識,也希望各地學生可以喜歡河曲民歌,并將其推廣,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歡河曲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