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燕,吳柏惠,程貴生
(1.佛山石灣鷹牌陶瓷有限公司,佛山528000;2.河源市東源鷹牌陶瓷有限公司,河源517000)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一個企業只有不斷創新,實現產品的優化和更新才能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陶瓷是我國的傳統制造企業,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佛山更被贊為千年陶都,國內知名品牌匯聚。目前國內陶瓷品牌數不勝數,但具備研發創新能力的企業卻為數不多,真正能開發出高新科技時尚新品的企業屈指可數。一些不法企業憑借到處侵權仿冒,蠶食他人研發成果,謀取銷售利益,破壞行業秩序。
許多陶瓷品牌或小企業樂于抄襲而懶于創新的原因,主要是違法成本低、創新成本高。國家目前對陶瓷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尚未具體到位,不法企業剽竊成本低,真正因侵權受處罰的企業屈指可數。陶瓷新產品開發時間長,人力物力耗資巨大(一個新產品平均上千萬成本)。新產品開發投入市場后,還沒來得及收回前期投入成本,侵權仿冒產品便已紛至沓來,新品市場被瓜分一空,專利原創企業被迫卷入價格戰,研發成本回收遙遙無期,而研發投入與產出之間的差距,成為原創專利產品企業的負擔,阻礙企業的積累與再發展。這種惡性循環自然大大打擊了大企業原創動力,助長了小品牌或小企業抄襲的習慣。
2013年4月,知識產權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版權局聯合發出《關于加強陶瓷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意見》,旨在加大陶瓷領域執法監管力度,提升知識產權保護能力,營造促進陶瓷產業健康發展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四部委聯合出臺一個政策,說明陶瓷行業知識產權侵權問題已相當嚴重。
雖然不少陶瓷企業對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有所了解,也建立了初具規模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或部門,個別企業還對行業抄襲之風進行了有力反擊,如東鵬陶瓷與嘉俊陶瓷的洞石紛爭、2015年蒙娜麗莎公司訴廣州蒙娜麗莎建材有限公司、廣州蒙娜麗莎潔具有限公司等商標侵權案、鷹牌陶瓷的打鬼行動,但還是未能真正在行業內引起各方對知識產權管理的重視,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疑慮,裹足不前。
2.1.1 企業對知識產權管理的認識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就是鼓勵科技創新。但在目前,尊重他人知識產權,知識產權能夠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觀念在很多陶瓷企業中普遍缺乏。企業領導層、研發人員的知識產權意識還較為薄弱,相當一部分企業的領導對于知識產權工作還不重視,未能將這項關系到提升企業長遠發展戰略的工作進行認真研究與部署,難以很好地運用知識產權管理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還處在“重研發輕專利”、“有論文無專利”的階段。
在已建立知識產權部門或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的陶瓷企業中,多數陶瓷企業的管理層對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要求是專利數量達到多少,對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沒有發展規劃及側重點,將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理解為專利申請工作,甚至更加狹隘地將企業專利管理人員理解為與政府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或代理機構的接口人員。因此不少陶瓷企業專利工作僅僅局限于專利申請和專利費用繳納,專利管理人員只是被動地開展專利申請工作,要求研發技術人員提交技術交底書,只相當于公司與中介服務公司的專利對接人員,沒有深入研究企業新產品研發方向,進行專利布局,從而導致企業專利管理工作與企業研發工作乃至于與企業發展之間完全脫節。企業專利管理工作不僅不能有效與研發工作形成合力,甚至與研發工作背道而馳:需要保護的沒有保護,不需要保護的申請了許多專利。
2.1.2 企業發揮知識產權的功效不高
由于不重視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或者設置了知識產權部門,但沒有切實進行專利挖掘和布局工作,因此很多陶瓷企業不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或者申請了專利,也是質量不高的低端專利,導致企業并沒有享受到知識產權管理的效用。陶瓷企業重論文和輕專利等現象還十分突出,即使企業意識到知識產權的財富價值以及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但是也無法很好地利用知識產權這一功效。
2.1.3 企業尚未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當前,陶瓷企業一般都沒有建立起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而且知識產權管理隊伍的建設較為薄弱。絕大多數企業的知識產權基礎工作十分薄弱,大量存在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工作措施不夠到位、工作實效不夠明顯等困難,遠遠未能形成規范化、制度化與全方位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必然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本文討論的陶瓷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外部環境主要是指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體系及中介市場機構。由于中國的經濟市場化時間不長,無論是法律保護機制還是市場運作機構都還不完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缺少有利的外部環境,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2.2.1 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還需完善
1980年我國才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1984年才開始實施第一部《專利法》。目前雖然已經制定了較為全面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并應企業實際需求作過調整和修改,但是,我國的《專利法》、《商標法》、《版權法》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表現還是較為僵化。例如,專利法規定的專利審批期限過長,專利費用過高,導致企業往往因害怕在專利申請中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而淺嘗輒止。實踐中,專利審查機構由于不受期限的約束,專利實質審查過程漫長。專利的審查期限過長往往使得申請的專利技術喪失先進性,損害了申請人的利益,打擊了申請人的積極性。
“部分原住院病區改為日間病房;老院區新建日間病房;未來的新院區從規劃之初,就已將獨立日間手術中心納入設計;未來國際合作院區,雖然現在還在探討階段,但如果開展手術,也將以日間為主進行。”
2.2.2 知識產權司法機關執法不力
法律的保護不僅在于立法的完善,更重要的是依靠強有力的執法,對侵權者有震懾的作用。然而調查表明,陶瓷行業侵權現象嚴重,不少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指責都較多地集中在司法機關的執法不力,違法成本低,維權成本高。工商局、法院與仲裁機構在知識產權糾紛案件的立案、取證、仲裁過程中,無法達到及時、正確的裁斷要求,使得侵權糾紛中無法及時確定權屬,打擊侵權行為。這里除了政府部門職能交叉、法律法規不夠明晰化的歷史原因造成的外,同時也有司法機關人員的專業知識欠缺的原因。
2.2.3 中介代理市場很不完善
市場經濟中,中介機構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知識產權管理這種專業知識要求很高的市場中,專利代理機構是連接企業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橋梁,也是企業研發成果轉化為知識產權的孵化器。知識產權代理機構不僅可減少企業申請或注冊過程中所需要的時間,同時還可抓住侵權行為的要害,收集有利證據打擊侵權。雖然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中介機構數量眾多,但良莠不齊,人員素質難以滿足相應需求。
陶瓷行業屬于傳統產業,技術成熟度高,教材、期刊、報紙、雜志、論文和專利等各種技術資料涉及面廣。行業發展本身就是引進、模仿和改進國外技術及設備而發展壯大起來的。模仿、改進已成為行業發展的習慣。在這種環境條件下,具有專利性的技術創新本身不多,而具有原創和保護價值的專利技術則更少。
在陶瓷企業,知識產權部或專利部門與中介公司的合作,主要是專利知識培訓、專利挖掘培訓以及專利申請委托,與中介公司簽訂委托協議。中介公司會到工廠現場查看資料、拍設備或工藝圖片,要求企業提供技術交底書,由中介公司修改并提交專利申請。但在實際操作中,中介公司最終交給陶瓷企業的專利申請書,很大一部分專利的內容都有可能是專利工程師抄襲其它行業的設備或工藝來湊數的,真正高質量的能夠切實維護陶瓷企業知識產權的專利屈指可數。這種困境,一方面的原因是專利代理公司專業水平不高,職業道德水平也有待提高,另一方面也與陶瓷企業只追求專利數量不要求專利質量的要求有關。
企業管理層要加強知識產權管理的戰略研究,與企業營銷戰略和技術創新工作緊密相結合,并落實到研發、知識產權、營銷、法務的工作考核中。所謂知識產權管理戰略就是針對企業知識產權形成、保護、發展和價值運作而制定的長遠的戰略性規劃。日常工作中,不僅要研究知識產權的保護,還要把知識產權管理與企業的技術開發戰略和無形資產資本化運作緊密聯系起來,創造更大利潤,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企業要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配備專門的人員,并受企業決策層的直接領導。這一部門的職能是制定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并監督其實施情況;負責企業知識產權的申請、布局及保護工作,開展知識產權管理的策略研究;負責企業員工的知識產權知識培訓;建立企業內部知識產權文獻“數據庫”等。目前陶瓷行業內的不少公司,對于專利工作(包括企業專利管理、專利代理、專利訴訟等),對其專業性的認知存在較大的偏差和誤解。最明顯的現象就是:企業從事專利管理工作的人員,多數是技術人員、項目管理人員等兼任,甚至是剛剛入職的行政文員兼任,談何知識產權管理?
在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方面,首要的是知識產權管理人才。有了專業的知識產權管理人才,知識產權管理機構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促進企業的發展。目前,知識產權管理人才匱乏,既是歷史存在的客觀原因(我國知識產權發展遠遠落后發達國家),又是企業某些行為方面存在問題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國過去科研與生產相脫節,大量科研人員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業科研力量不足,導致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人員的來源不足;另一方面是我國實施市場經濟和知識產權保護的時間較短,通曉知識產權法律和知識產權資本化運作的人員很少,這導致企業可能還認識不到知識產權管理能帶來的巨大收益,或者認識到了,但由于缺少相關的人員而不知如何著手采取行動。
企業一方面要加強對員工知識產權管理知識的宣傳與培訓,把知識產權管理意識貫徹到企業各項工作中去,爭取培養一批具備專業能力的專利代理人或能夠撰寫技術交底書的研發人員;另一方面,企業還要學習和引進國外陶瓷企業先進管理經驗,充分利用專利文獻,為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與運作提供指導。
陶瓷行業專利申請重點分布在布料技術、陶瓷裝備、環保新型材料制備技術、新能源與新功能化材料制備技術這幾個方面。其實,陶瓷磚產品、坯料制備裝置、布料裝置、打磨裝置、粉料制備方法、布料方法、坯料組分,均可以申請專利。企業在培養和鼓勵研發人員開發新產品新工藝的同時,應注意增強研發人員的專利風險意識。
知識產權管理知識,可以從專利的專業性角度,開拓研發人員研發思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風險意識,從而在企業研發工作中有效規避知識產權侵權風險、有意識地及時將研發成果轉化為知識產權成果,將知識產權中的最新技術,作為新的研發工作的起點,確保研發工作建立在一個較高的起點,避免低端研發或重復研發,確保在研發的不同節點最有效地開展專利工作,最為有效地發揮專利管理工作對研發工作的積極影響。
首先,陶瓷企業要充分利用高校專業研究人員資源,廣泛開展與高校的產學研合作,邀請教授帶領團隊與企業研發部門對接,在開發新產品新工藝新設備的同時,也做好了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像景德鎮陶瓷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這些專業對口的高校,陶瓷企業應積極溝通聯系,在人才培養、產品研發、專利申請和保護方面開展合作,可以有效解決目前陶瓷行業知識產權管理人員不足或素質不高的狀況,同時也有助于陶瓷研發人員換個新角度解決研發瓶頸問題。政府在陶企和高校的合作過程中,通過產學研項目專項資金、專利培訓、專利補助、新型研發機構項目等,對陶企、高校的研發和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給予資金補助和榮譽獎勵。
其次,由行業協會牽頭,陶瓷行業代表企業和政府部門加強溝通,共同制定陶瓷行業知識產權管理守則,建立知識產權侵權通報機制,對行業內的不法企業形成震懾。行業協會在陶瓷行業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也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如知識產權協會、陶瓷行業協會、輕工業行業協會等,都是在陶瓷行業中舉足輕重的行業協會。
最后,選擇有資質有行業口碑的專利代理公司,合法合規地開展合作。絕大多數陶瓷企業的知識產權基礎工作十分薄弱,存在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工作措施不夠到位、工作實效不夠明顯等困難,遠遠未能形成規范化、制度化與全方位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因此,迫切需要專利代理公司在知識產權方面給予協助。專利代理機構數量眾多,陶瓷企業需要擦亮眼睛,選擇專業水平高和職業道德水平高的代理公司進行合作,才能有效開展企業的專利申請和保護工作。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積極與政府、行業協會、專利代理機構開展合作,吸取高校、其他企業及專利行業中的管理工作經驗為我所用,才能提高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水平,從而有效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服務,達到維護企業利益的根本目的。
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知識產權保護條例和政策,鼓勵企業積極開展創新工作。加強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發掘企業知識產權中蘊含的巨大商業價值將成為企業在競爭中制勝的法寶,知識產權管理能力已成為一個成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從目前來看,陶瓷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政府、代理機構、行業協會、專利代理機構的大力支持與密切配合。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保護企業知識產權的重要目的,從而為實現陶瓷行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顧永東.企業自主知識產權措施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6,(1)
[2]江蘇省知識產權局.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實務[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6.
[3]封珍.淺談陶瓷企業的知識產權特點及其保護[J].佛山陶瓷,2012(10).
[4]梁祺.中小陶瓷企業不同階段的專利策略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