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嬌
(浙江省樂清市白石小學,浙江 樂清 325608)
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讓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真正的喜歡上音樂并擁有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所以想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首先要重視學生的音樂教學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對音樂美有屬于自己的見解和感受。而鋼琴教學就是為學生創造一個可以直接接觸音樂并感受音樂的機會,讓學生對音樂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感受能力就是學生在欣賞音樂時對于音樂作品的所產生的情感感受。想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要讓學生了解音樂并感受音樂作品到來的情感體驗,只有學生了解音樂所傳達的感情后才能進一步的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學生在學習、理解音樂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就是“聽”,所以教師要將“聽”重視起來,訓練學生的聽覺對于音樂的敏銳度。在鋼琴教學時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聽,音樂教師要引導學生聆聽鋼琴演奏出來的作品幫助學生練習如何從聽覺上分辨音色的不同,因為好的鋼琴音樂作品不只是演奏者擁有高超的演奏能力最重要的是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音色是否正確。
例如: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演奏,在學生演奏后教師可以將學生演奏的樂曲再演奏一遍,讓學生從兩段相同的樂曲中找出其中的差異。這樣學生在演奏的過程中就會非常清楚地感受到教師與學生之間演奏的作品的音色差異,使學生能夠更近一步的了解音樂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
感悟能力是指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理性上的認識,學生在對音樂有了一定的認識后通過對于音樂的學習和對于音樂作品的積累,能夠促進學生對于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理解,逐漸的開始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在這一階段的音樂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后將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感受音樂想要表達的意境。音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音樂與生活中間的聯系更加貼切的了解音樂并在彈奏練習的過程中更加深刻的了解音樂中所蘊含的感情。
例如:讓學生在回家的路上注意觀察自己聽到的聲音,可以是路邊的鳴笛聲還可以是有節奏的叫賣聲,讓學生真切的感受甚或中的音樂。使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由感性理解到理性理解轉變,對于音樂能夠有更深的理解。
創造能力是無論學習哪個學科都應該具備的,想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就要為學生樹立正確的相關理念,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活躍課堂氣氛更加投入到音樂教師的鋼琴教學中。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鍛煉學生學習的獨立性,防止學生在學習時過于依賴教師的教學,在學習過程中受教師的影響限制學生思維。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是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與感受,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從多方面了解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與內涵。音樂教師在設計課堂教案時可以對音樂作品進行分類,并描繪出作品的意境,引導學生欣賞同一種音樂風格的作品,發揮想象對于其中的意境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描述,反復練習鍛煉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音樂學習中最少不了的就是音樂表演,但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有了一定的收獲,屬于自己的音樂表達形式有一定的形態時,教師就可以請學生進行表演,在表演中發現自己的不足,鍛煉學生的變現能力。小學生的表演欲是最強的所以在學生進行表演之前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認識到參加表演的目的注意自己在表演中表現力的發揮,注意自己在音樂學習中的不足,之后進行總結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音樂水平。例如:教師可以組織一些音樂演奏比賽,并讓一些專業人士進行評判,讓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滿足也讓學生從評價中看到自己的不足。
學生在音樂中的審美能力是通過長時間的音樂學習不斷地積累出來的,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就是學生自身對于不同音樂的見解與識別。對于好的音樂作品學生可能需要反復的進行聆聽才能夠真正的了解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意境與作者想表達的情感。所以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是建立在豐富的音樂作品基礎上的,所以音樂教師在鋼琴教學中還是要多讓學生欣賞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在這一教學階段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不能只是專注于學生的鋼琴演奏學習,還要重視學生的所接觸的音樂作品,為學生選擇一些對于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有幫助的音樂作品,多接觸不同風格不同類型的音樂拓展學生對于音樂的認識。
總而言之,如今的教育對于音樂等藝術類學科越來越重視,家長對于學生學習一門特長也越來越支持,所以音樂教師在教授音樂時會有越來越多的助力。鋼琴教學不僅為學生帶來樂趣還讓學生學會一門屬于自己的技能,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喜愛,使學生在音樂教學中不僅能夠鍛煉音樂審美能力還能讓學生從音樂學習中收獲喜歡音樂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