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牛曲哈莫
(四川音樂學院,四川 成都 610021)
四川涼山彝族被稱為“生來就會唱歌的民族”,鄉土音樂又起源于勞動之中,多數表達彝族的本土鄉俗文化,所以四川涼山彝族的鄉土音樂最能代表彝族的民族特色,拉近彝族人民之間的距離。近年來,由于現代音樂的不斷發展,對民族鄉土音樂沖擊極大,原來的民族音樂正在慢慢的消失,同時也因為當地缺乏對于鄉土音樂的保護和傳承,所以,現如今,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慢慢地遠離人們的視線。
四川彝族一直以來被稱為火的民族,位于四川省的西南部,由于四川山脈較多,所以,民族之間的人員不是很密集,所以鄉土音樂歌曲的種類較多,且曲風豐富,但其特點都彰顯著本民族的特點和區域性。四川涼山彝族的鄉土音樂歌曲的創作由來大都是結合當時的環境背景所創作,一定程度地記錄了彝族的生活特點、文化傳承等方面的民俗特點,其歌曲語言通俗易懂,歌曲大都是即興創作。彝族的歌曲在鄉土音樂中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其中較為突出的是山歌、勞動號子、小調、情歌等[1]。
四川涼山彝族的人民大都居住在深山中,所以,大都歌曲都來源于勞動中所創作,例如:如著名歌曲《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則是由彝族人民好客、樸實親切的特點所創作,以當時彝族撒尼風格的曲調作為主旋律,同時融進了民歌《放羊調》的音樂,當時被大江南北廣為傳唱。其中還有山歌中較為出名的如《馬兒快些跑》,《對歌》也極具特色。
在彝族的鄉土音樂中情歌也極具特色,情歌表達了男女之間互相愛慕的心意,但情歌一般都避開家中長輩,在室外二人之間或對唱或齊唱。其中情歌最具代表性的有《想表哥》等。兒歌因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歌曲歡快活潑且歌詞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也被廣為流傳。兒歌代表作有《五指歌》等[2]。
四川涼山彝族鄉土音樂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與民族特色,代表了彝族民族文化的發展歷程,鄉土音樂是非常值得珍藏的民族文化的寶物,用歌曲的形式向人民展現了農耕勞作,男女交往,孩童教育等方面的情感,充分感受到彝族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但是隨著現代化的發展,歌曲形式也在不斷發展,彝族音樂的原貌也隨著現代化音樂的流行而漸漸消失,尤其是鄉土音樂缺乏音響資料的保存,本地又缺乏對鄉土音樂的保護和傳承,所以,現代音樂對彝族鄉土音樂的沖擊很大。
四川涼山彝族由于大都居住在山脈中,且民族之間分散較廣,沒有豐富的鄉土音樂教師資源,所以,導致鄉土音樂的傳承很難進行下去。且地方學校對鄉土音樂的推廣意識較欠缺,沒有完善的鄉土音樂的教育體系,所以,很難將鄉土音樂的傳承進行下去。同時,由于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網絡化時代的到來,年輕的音樂教師大都對流行音樂認知深刻,對傳統的民族音樂理解和認識不夠。年輕教師對鄉土音樂來說是不了解的,且沒有很大的認同感。同時,因為彝族民族鄉土音樂的種類多樣性,所以適合學生學習的歌曲并不是很多。因而,四川涼山彝族的鄉土音樂傳承有很大的阻礙[3]。
由于現代經濟的不斷發展,網絡化時代的到來以及外來音樂的傳播,都給鄉土音樂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使青少年一代的人們逐漸選擇追逐現代音樂、搖滾音樂等音樂形式,從而忽略了對傳統鄉土音樂的選擇,因此,鄉土音樂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人們在音樂的歌曲選擇上逐漸偏向對現代音樂流行音樂的選擇。
在進行鄉土音樂的文化傳承時,受傳承人個人的喜好影響,導致鄉土音樂在傳承時缺少很多,還有一部分人在受利益的驅使下,選擇性的進行傳承鄉土音樂,也一定程度上的減少了鄉土音樂的流傳。同時,現在經濟的發展,外界的誘惑逐漸增多,年輕人要么努力學習奮斗,為自己的將來贏得一個好的條件;要么早早地離開山區,去外界打拼,很少再有人熱衷于傳統的鄉土音樂,因此,傳統的鄉土音樂的傳承人嚴重缺少。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由于經濟杠桿的作用,原有的傳承人文化水平不是很高,除了耕種勞作沒有其他的生存能力,所以,很多人在如今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逐漸選擇了外出打工這條看起來更具發展性的道路。且由于網絡化的發展,各種外來知識不斷的傳播,年輕人對于沒有發展的鄉土音樂沒有任何的興趣。同時,因為鄉土音樂沒有任何的發展,跟不上當今時代的新鮮元素。
四川涼山彝族鄉土音樂彰顯了民族文化的特點和人文特色,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對鄉土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的道路雖然很艱難,但還是要堅定信念,不斷發掘保護鄉土歌曲的方法與途徑[4]。
四川涼山彝族當地的學校要培養引進鄉土民間音樂歌曲的師資力量,教師在教授音樂課程的同時,融入四川涼山彝族當地的鄉土音樂,讓學生感受民族當地的民族特色和人文特色,從根本上進行對于彝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同時,教師自身也可以參與到彝族鄉土音樂的收集、整理和編寫創作,對彝族文化進行一定程度的保護,讓彝族的鄉土音樂留下珍貴的音樂資料和音響資料,讓后代可以一直將四川涼山彝族的鄉土音樂歌曲傳承下去。
為保護四川涼山彝族鄉土音樂的傳承,可以在當地的中小學音樂課堂中融入鄉土音樂的課程,增加學生對于音樂的熱情和積極性,促進學生了解本民族的民族熱色,從小耳熟能詳本民族的鄉土音樂歌曲,充分了解本民族的人文特點,更好的讓孩子們了解彝族的民族音樂且使鄉土音樂更好的廣為流傳。
因為學生相對于成年人來說,理解和接受能力要更強一點,所以鄉土音樂的傳承要從校園開始。學??梢栽谝魳返恼n堂上融入鄉土音樂的教學,還可以通過請民間藝人進入音樂課堂進行教學,讓學生親身體驗到鄉土音樂的優勢。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潛移默化的進行鄉土音樂的教育,讓學生長期與鄉土音樂進行接觸,隨著對鄉土音樂的了解,會出現一大批對鄉土音樂歌曲感興趣甚至熱愛的學生,進而以興趣為基礎,逐漸發展成傳承人,去宣傳推廣四川涼山彝族的鄉土音樂歌曲。
對于鄉土音樂歌曲的推廣傳承,也可以在四川涼山內的大學開設一些關于彝族的特色課堂,讓學生作為選修來學習,使對鄉土音樂感興趣的學生可以更好的了解和感受彝族的鄉土音樂歌曲,學習民族民間音樂,豐富自身的素養和知識。同時,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們去彝族地區里進行踏青、采風,切身體會彝族的民族特色,更好的理解彝族的民族歌曲,如:對口弦調《麻哥調》、短笛曲《放牛調》、月琴曲《雷波調》的感受,更能深入的了解曲中所含有的意義,同時,還可以促進彝族鄉土音樂歌曲資料的保存,以書本、音響、影像等方式進行保存,促進四川涼山彝族鄉土音樂歌曲的保護和傳承。
四川涼山彝族鄉土音樂歌曲還可以在各區縣的社區進行宣傳,適當進行涼山彝族的民族鄉土音樂歌曲教育,讓廣大民眾更好的了解涼山彝族的民族音樂歌曲,了解民族音樂的內涵和優點,使喜愛涼山彝族鄉土音樂歌曲的人們更好的接觸了解民族音樂,也讓涼山彝族的鄉土音樂歌曲更好的融入社會,得到發展和傳播。例如:《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是1953年時范禹和麥丁所創作的,靈感就是來源于熱情好客、性格豪爽的彝族人民,同時,這首歌融入了彝族民歌《放羊調》的音樂。當時,周恩來總理就曾用此歌曲作為人民大會堂的迎賓曲目。因此,讓更多的人了解鄉土音樂,有助于吸引更多人去對鄉土音樂進行保護和傳承。
對于四川涼山彝族的鄉土音樂歌曲的保護與傳承來說,離不開一定程度的理論研究。鄉土音樂歌曲作為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關注,在對鄉土音樂歌曲進行研究的同時,可以為鄉土音樂的傳承提出合理可行的方案,可聯合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對涼山彝族的鄉土音樂歌曲出臺相關的保護政策,以達到保護和傳承的目的。所以,鄉土音樂歌曲的保護和傳承離不開鄉土音樂的研究者,因為有他們的存在,四川涼山彝族的鄉土音樂歌曲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播。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網絡化時代的到來,四川涼山彝族的鄉土音樂歌曲受到了嚴重的打擊,為了使具有民族特色的涼山彝族音樂在音樂的歷史長河中得到更永久的保存,要讓更多熱愛民族音樂的人感受到民族文化與民族特色的厚重。在鄉土音樂歌曲的長河中,彝族音樂是十分出彩的,因其具有獨特的曲調,經歷了悠久歷史的沉淀,承載著涼山彝族民族發展的特色和特點,所以,我們不能讓我國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向滅亡,涼山彝族音樂需要我們的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讓四川涼山彝族的鄉土音樂歌曲在音樂的歷史長河中發展悠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