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海縣西店鎮中心幼兒園 馮婷聰
幼兒園教育應該讓幼兒體驗生活、接觸社會。根據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思想,結合本地特有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職業資源,我園于2014年開始,進行了“古行今當”職業體驗游戲的實踐探索。
兒童建筑設計師馬克·杜德克說過:建筑應該是一個未完成的故事,應該讓每個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加入到這個敘事故事之中。我園在設計“西西職業體驗館”時,就通過聊天的方式先征求孩子們的想法,并且從幼兒的視角考慮,創設與幼兒生活經驗相關的游戲場景。
創設一個“真”環境能讓幼兒更快地投入游戲,更深地體驗角色。因此,我們在創設職業場館時,極大程度地模擬了真實職業場,讓幼兒能夠身臨其境。例如在西西消防場館,讓孩子們穿上小消防員的服裝進行技能訓練和工作,人人化身為真正的消防員,職業感油然而生。同時,我們還根據各個場館的不同需要定制了多種真設備、真工具、真材料,讓幼兒在與真材料的互動中體驗“工作”的感受。
為了營造“小社會”的氛圍,滿足幼兒互動交往的需要,我們充分利用體驗樓的特點精心設計游戲空間,滿足幼兒游戲的不同需要。
1.“獨、串”結合,營造氛圍。根據職業特點,我們把23個場館變成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串通的空間,營造出一種“街市”的感覺。
2.“專、邊”結合,有效利用。有些場館設在寬大的專用室內,也有的只有一塊門牌,一個柜子,比如保潔公司;還有些是利用角落創設的,比如花藝坊——專用室和邊角落結合,最大程度地利用了空間。
3.“內、外”結合,豐富資源。場館不僅有室內的,還根據不同職業的特點設立了室外館,如小農夫、交通警、快遞員等,不斷豐富了職業體驗的內容。
我們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興趣點出發,結合特有的地域資源來構建職業游戲課程內容,既承襲傳統行當,又融合現代職業。
在增添游戲內容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幼兒不僅著迷于現代職業游戲,還對職業的來源產生好奇。如在玩西西電影院的時候,幾個小朋友的討論引起了老師的注意:“很早很早以前沒有電的時候,人們都看什么?”幼兒刨根問底的好奇心推進我們創設了多個傳統場館。
開辟古行區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幼兒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體驗傳統匠人的艱辛。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點,對傳統文化中的職業進行篩選,選出適合幼兒操作的、有文化傳承意義的職業放入我們的場館中,如造紙、印刷、皮影等。此外,我們還創設了沿襲至今的一些地方特有的職業場館,如,織網坊、工藝美術廠等,這些場館的創設讓幼兒體驗到家鄉獨特的文化。
我們根據現代職業的性質把它們分成了以下類別:
1.生活服務類,即在生活中提供服務和便利的職業,多為生活中的服務和娛樂行業,如烘焙、影院、花坊、超市等。
2.公共服務類,即為生活中提供公共服務的行業,如警察局、消防隊、醫院等。
3.生命研究類,即以研究生命的起源、動態及與生態相關的各種物體為內容的行業,如,生態研究所、考古所等。
4.其他類,在這一類中本地域最有特色的行業,如本地的支柱產業手電筒工廠,把這一行業納入場館能讓幼兒更深刻地了解家鄉。
在“古行今當”體驗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和幼兒都是課程的積極構建者,我們在與幼兒的互動反饋中認真謀劃并實施了三大有效策略。
職業體驗游戲是一種親身體驗的創造性游戲。我們從學校和班級兩個層面開展了以職業為主題的課程探究活動,讓幼兒在探究中更深入地了解職業本身所蘊含的意義,從而推動職業體驗課程的深化和拓展。
節日課程是我們從學校層面開設的園本主題課程,以各個職業節日為契機,開展對職業的深入了解。如在“教師節”主題活動實施之前,教師根據幼兒的興趣來生成教師主題課程,制定符合幼兒年齡特征和發展需要的主題目標,預設主題的組織框架,然后在實施過程中不斷豐富和完善。通過讓孩子們當小老師,培育了孩子們尊師的品德與責任擔當。
除了全園開展的節日園本主題外,每個班級每學期選擇一種職業進行主題探究,我們稱之為特色班本主題,如小畫家、茶藝師等等,這些職業的生發有些源于體驗活動后幼兒興趣濃厚的主動探究,有些則是教師引導幼兒發現一些有趣的有意義的職業。這些班級特色職業課程的探究,彌補了園本課程的不足,豐富了課程的內涵。
如果說主題探究活動是源頭活水的話,那各種體驗游戲就是支流,匯集各個支流的體驗游戲是構建課程體系的重中之重。在游戲中,我們利用“三卡”來突破混齡游戲的難點,實現多角色自主體驗的目標。
1.利用館卡自主選館
為了讓幼兒和教師能迅速辨別場館,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每周讓幼兒自主選館,選好后發館卡,活動時幼兒手持卡入館。
2.善用星卡自主入職
如何讓不同年齡、能力的幼兒自主入職呢?我們把每個場館所需要達到的技能或認知目標進行分類,并按難易程度分成不同的星級,制作成不同的星級卡片懸掛在場館的顯眼處,幼兒根據自己能力選擇難易程度適當的星卡進行活動。
3.巧用消費卡自主交往
在各場館中經常會有一部分場館因缺少顧客而使活動脫節或中斷,據此情況,我們組織幼兒設計了“消費卡”,一種為打折卡,另一種為體驗卡,體驗卡一學期最多只能發放三次。這樣一來,不僅解決了顧客問題,還使他們有了一種危機意識,促使孩子提高技能。
我們所在的社區中蘊藏著豐富的職業資源,于是,我們整合家長和社區資源,建立了若干“社區實踐基地”——單位實踐場、社區實踐場、家庭實踐場。
單位實踐場是指政府機關類的實踐基地,如交警隊、派出所、消防隊等。我們與這些政府機關單位建立“手拉手”合作單位,引進專業的資源為幼兒提供專業的指導。如119消防日,我們把孩子們帶到消防隊參觀學習,消防員叔叔為孩子們展示了真正的消防車及消防工具,演示了如何快速出警,如何使用工具排除危險,遇到危險情況如何正確報警和正確自我保護,然后讓孩子們穿上了消防制服,真正體驗了做消防員的感覺。
社區實踐場是指社區服務行業的實踐基地,如小超市、電影院等。
家庭實踐場是指個體家庭中自愿提供的實踐基地,如手電筒工廠、小農場等。這些大多來源于家長,他們無私的提供場地、材料甚至經費,為我們開展實踐活動提供了幫助。
總之,“古行今當”職業體驗課程的實施取得了顯著的實踐成效,實現了幼兒、教師、學校共同發展的目的——首先,幼兒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的鍛煉和提升;其次,借助職業體驗課程提升了教師專業水平;最后,形成了更為完善的園本課程體系,增強了教育實效,彰顯了幼兒園品牌。
參考資料
[1]大衛·庫伯.體驗學習——讓體驗成為學習和發展的源泉[M].王燦明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肖海平,付波華.體驗式教學:素質教育的理想選擇[J],教育理論研究,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