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慶華幼兒園 丁 娜
在一次區域活動中聽見涵涵大聲向我喊:“老師,祥祥搶我的東西!”我聽見后急忙走過去了解情況……很快“糾紛”在我的調解下平息。雖說事件已經平息,但我還是陷入了久久地沉思之中。
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爭執事件頻發,歸其原因有以下兩方面:
其一,祥祥小朋友在集體生活中一直有攻擊性行為,雖然我們一直在進行干預,但與小朋友發生沖突的情況還是時有發生。對此,我們和家長溝通過很多次,但是孩子家長總覺得只要是自己的孩子沒有吃虧就行,不但如此,還會夸大其詞地批評其他幼兒的行為。
其二,我們在區角投放的材料太少、太單一,當區角內同時參與的幼兒人數大于操作材料的承載能力時,爭搶行為是必然發生的。因此,無論在游戲、運動還是學習活動中,一旦教師提供的活動材料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求,便容易引發為獲得一件物品而產生的爭搶。有時,這種爭執并非來自孩子的主觀意愿,而是為完成作品或游戲不得已而為之的。
幼兒為什么會對某一種材料特別感興趣,對于其他材料就是視而不見?教師要準確地把握孩子的興趣點,解讀孩子需求的真正含義,從而挖掘出教育的價值,為幼兒創造出更適宜的活動區角。
基于這樣的理念,我們要在了解孩子喜歡玩什么、不喜歡玩什么的基礎上,和幼兒一起共同設置區角,如在投放材料的時候與孩子商量等。大班的幼兒已經開始自發地開展各種形式的探索研究,可以在這些方面適時地引導——多種類、多方面地投放材料,并且根據孩子對材料的使用程度進行及時調整。
當孩子之間發生了沖突,我們不能簡單地認定就是孩子的問題,多想一想,我們身上的原因有多少?《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讓幼兒在體驗和探究的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尋找問題、解決問題。”因為材料投放的不足或不合理,幼兒只能靠在區角中的“搶”來獲取資源,如此,探索與發現從何談起?只有解決了材料正確、合理的投放問題,才能促進幼兒的探索研究。
鑒于此種情況,我們立即對區域角的材料進行了一次大的調整,并結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投放。同時讓孩子們也參與到這次區域材料投放工作,此后,孩子們在區域活動中玩得有滋有味!

教 育 感 言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只有認真看對待兒童每次發生沖突的原因,才能從源頭解決問題、幫助幼兒。用心去教育幼兒,處理好每一件幼兒認為是“大事”的事情,這才是教育的“細節致勝”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