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兆鵬 朱翠芹
歐姆定律是初中物理電學的黃金定律,是核心內容。如何構建歐姆定律應用的復習課模式是教師們普遍關心的問題。本節課以一個經典電路為載體,設置問題為主線,層層推進,讓學生的認知達到新的高度,使復習課實現“壓縮版”到“升級版”華麗變身。
初中物理復習 歐姆定律 問題
復習課如何上出特色,如何讓學生處于積極的思維活動中?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廣大一線教師。由于教學內容都是學生學過的,實驗又很難再做一遍,所以學生缺乏新鮮感,不能調動學生積極的思維,往往讓教師覺得復習課力不從心,無計可施。
目前,大部分教師的復習課仍然是傳統的溫習,按照教材的章節順序,把知識點簡單地重復和再現,這樣的復習課會讓學生味同嚼蠟、索然無味。對學生的思維訓練缺乏重視,極易造成學生的思維定式、束縛學生的創新意識。
沒有學生的參與就沒有成功有效的教學。怎樣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和學習的主人?我們必須優化和豐富復習方式,將知識體系進行重建,以某些板塊或道具為主線,進行相關知識的鏈接與拓展。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讓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將學生帶入新的學習情境,產生新的碰撞,獲得再次發現,從而把復習作為思維不斷深化與拓展的訓練過程,在新的認識高度上挖掘所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及物理思維方法的規律所在,使復習成為學習與探索知識的延續,從而真正達到掌握知識、培養思維、提高能力的目的。
如何重建復習課的知識體系,不囿于傳統的復習課模式,以問題為導向,讓復習課實現由新課的“壓縮版”到“升級版”的轉變,達到認知的新高度呢?下面以“歐姆定律應用”為例,談談具體的做法。
(一)拋出經典電路,引入課題。
請同學們畫出此電路對應的電路圖。(圖1)利用上面的電路,同學們可以完成哪些實驗呢?

圖1
學生:1.伏安法測電阻;2.歐姆定律;3.測小燈泡的電功率。
通過這樣的引入,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思維,還幫助教師順理成章地引入了學習內容,顯得水到渠成。
(二)利用這個電路所完成的三個重要實驗。
1.伏安法測電阻(圖2)。

圖2
(2)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電壓、電流。
(3)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改變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
(4)測量三組數據的目的是:取平均值減小誤差。
(5)若用此方法測量小燈泡工作時的電阻,能否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呢?
不能,因為小燈泡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變大。
2.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實驗(歐姆定律)(圖2)。
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
實驗1.(1)保持不變,研究I隨U的變化關系。
(2)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改變電阻兩端的電壓。
(3)測量三組數據的目的是:尋找普遍規律。
(4)實驗結論:電阻一定時,電流跟電壓成正比關系。
實驗2.(1)保持不變,研究I隨R的變化關系。
(2)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控制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
(3)測量三組數據的目的是:尋找普遍規律。
(4)實驗結論:電壓一定時,電流跟電阻成反比關系。
3.測小燈泡電功率(圖3)。

圖3
將上述實驗中的電阻換成小燈泡,就可以測小燈泡的電功率。
(1)實驗目的:測小燈泡的額定電功率和實際電功率。
(2) 實驗原理:P=UI。
(3)滑動變阻器的作用:多次改變小燈泡兩端的電壓。
(4)多次實驗的目的:比較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的電功率。
(三)故障分析。
在完成以上實驗時,連接好電路可能會出現一些異常情況,同學們能否根據現象快速排查故障?
1.一位同學連接好電路,在閉合開關時發現小燈泡不亮,電流表無示數,但電壓表有示數。試分析電路中可能出現的故障。
2.另一位同學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時,發現小燈泡特別亮。
3.一位同學在連接好電路后,閉合開關,發現小燈泡特別暗,不管怎樣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燈泡亮度始終保持不變,這可能是什么原因?
4.一位同學連接好電路,在閉合開關時發現小燈泡不亮,電流表有示數,但電壓表無示數。試分析電路中可能出現的故障。
(四)動態分析。
在實驗中,我們可能要根據需要調節滑動變阻器等來達到目的,為了快速實現,我們可能需要預先判斷各物理量的變化情況。動態變化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滑動變阻器移動引起的,一種是開關的狀態引起的。
為了讓同學們研究得更全面,我們在原來的電路上增加了電表和開關。如圖4所示:

圖4
1.閉合開關S,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動,則電表的示數如何變化?
2.若再閉合開關S1,則電表示數如何變化?
(五)滑動變阻器的調節范圍。
我們知道,滑動變阻器在任何一個實驗中還有保護電路的使命,因此,實驗中滑動變阻器可能不能隨意調節,這就涉及滑動變阻器調節范圍的問題。
如圖5,電源電壓為4.5V,電流表量程為0-0.6A,電壓表量程為0-3V,R1上標有“5Ω,0.5A”字樣,R2的最大值為20Ω,為了保護電路元件的安全,求滑動變阻器的調節范圍。

圖5
(六)考點演練:綜合應用。
五個頗具導向性的問題,讓學生沉浸在動感的思維中,獲得成功的體驗與喜悅,結合基本知識的復習,精心編制一道能力題,讓學生利用本節課所學內容解決問題,再次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圖6所示,甲圖是小明設計的測量一個小燈泡額定功率的電路圖。已知滑動變阻器R(20Ω1A),電源電壓為12V,小燈泡L的額定電壓為6V、額定功率約為3W。

甲

乙
1.請你用筆畫線代替導線,根據圖甲所示的電路圖,將圖乙所示實物圖連接完整。
2.若小明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燈不亮,電流表有示數,電壓表無示數,則故障是 _______ 。
3.小明排除故障后,進行實驗。發現電壓表的示數是5V,接著小明應該向______移動滑片,使小燈泡正常發光。
4.小燈泡正常發光時,電流表的指針如圖丙所示,通過小燈泡的電流為_____ A,其額定功率為W,此時小燈泡的電阻為______ Ω。
5.該實驗能否用來研究導體中的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6.若小燈泡的電壓不能超過其額定電壓,則滑動變阻器的最小值為 。
(一)精心設計,出新出趣。

圖6
對于復習的內容,學生已經學過,雖然有印象,但只是模糊的輪廓,必須幫助學生重新復習,但是,如果只是將舊知識加以羅列和簡單重復,學生會提不起興趣,失去了復習的意義。那么,怎樣把這些零散的“珍珠”串聯起來,形成一條“項鏈”,讓學生在串項鏈的過程中體會樂趣,并能最終因欣賞自己串聯好的項鏈而獲得成功的喜悅。這就需要教師對所復習的內容精心設計,靠一條主線的支撐,以喚起學生對那些零散知識的回憶,并能進行分類歸納,達到認知上的新高度。本節課以初中物理電學的一個經典電路為載體,圍繞這根主線,教師通過問題的層層推進,將電學的幾個重要實驗、實驗中的故障排除、電路動態變化、滑動變阻器的調節范圍等問題串聯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出現新問題的碰撞與挑戰,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欲望,培養了思維能力。尤其是最后精心編制的一道綜合應用題,雖然只有一題,但通過問題的改編,把一節課復習的內容全部融合到一個題目中,學生抓住了知識的縱橫聯系,形成知識系統結構,達到認知的新高度。
(二)系統歸納,提高效率。
本節復習課不僅容量大,而且都很重要,在上完這節課后,學生并未覺得累。這是因為,本節課內容雖然多,但由于教師的精心設計,把同類知識系統歸納,讓學生覺得是水到渠成之事,所以不覺得累。例如,本節課所有內容的復習用的都是同一個電路,這就為學生需要重新分析電路節約了時間。又如在復習三個實驗時,有很多共同但又有區別的問題:滑動變阻器的作用、多次實驗的目的等。這樣的問題前后聯系又有區別,放在一起系統歸納,不僅理清學生的思維,也節約了時間,提高了復習效率。
(三)思路清晰,前后連貫。
雖然是復習課,但是也要考慮前后的銜接,這樣才會符合學生的邏輯思維,加深學生的記憶,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本節課始終以一個電路為主線展開問題的設計。首先出示電路,讓學生畫出對應的電路圖,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接著讓學生看著電路圖,回想用這個電路可以做哪些實驗?這個問題的拋出有兩個意圖:一是為引出下面的復習內容,二是讓學生回答問題之前對要學內容有了一個粗略的或者是片段式的回憶,但對知識又不是那么明了,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接下來就順理成章地進行了三個重要實驗的復習。這個環節結束了,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在做剛才的幾個實驗中總會遇到一些異常現象,你能否快速排除故障?很自然地進行到了故障分析環節,學生的思維連貫起來,不會覺得又多了一個學習任務而感到厭煩。故障排除后,又是一個自然的問題:實驗要根據要求調節滑動變阻器,那么你知道調節時各個物理量的變化嗎?滑動變阻器可以隨意調節嗎?這自然就引出了動態分析和變阻器的調節范圍問題。所以說,有了這樣清晰的思路和前后連貫,才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達到高效的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