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 陳俊杰 王艷瓊 黃建瓊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美容整形/燒傷外科,四川 成都 610041)
惡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MM)是由表皮基底部的黑色素細胞惡變形成的一種惡性程度極高的皮膚腫瘤[1],其發病年增長率為3%~5%[2-3],近年來,隨著對惡性黑色素瘤發病機制的深入研究,手術+免疫治療的方式已成為該病治療的首選方法。但干擾素在改善患者總體生存率[4]的同時,也對患者帶來了發熱、乏力、食欲減退等疲乏反應]5[。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 ,CRF)是一種與癌癥或癌癥治療相關的、持續性的、主觀的疲勞感覺[6],無法通過休息或睡眠等方式解除,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精神狀態[7],但現今對于疲乏的干預并不理想[8],且鮮少有對于干擾素α-2b治療惡性黑色素瘤術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現狀的報道。本研究旨在調查該疾病的疲乏現狀,分析影響因素,探討其與患者生命質量的關系,總結臨床價值,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我科從2015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惡性黑色素瘤術后患者98例,其中男41例,女57例,平均年齡(35±2.58)歲,已婚52例,中學以上文化程度58例,農村患者66例,自費10例。納入標準:年齡≥18歲;已行惡性黑色素瘤手術;免疫治療方案為注射α-2b干擾素,每日一次,每次1800萬國際單位,注射7天[2];自愿配合調查。排除標準:同時患有其他惡性腫瘤或無法填寫問卷的患者。
1.2 方法
1.2.1 一般情況調查表 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包括患者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及付費方式。
1.2.2 癌因性疲乏評價 采用香港研究者Win-nie KW So翻譯的中文版piper疲乏量表(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Chinese version,RPFS-C)[9-10],該量表共22個條目,由行為維度、情感維度、感覺維度、認知情緒維度構成。0分為“無疲乏”,1~3分為“輕度疲乏”,4~6為“中度疲乏”,7~10分為“重度疲乏”。調查時機為每次注射治療后次日早上9點,患者免疫治療期間總疲乏得分及各維度得分采用7天評分的平均值,見表1。
1.2.3 患者生命質量評價 采用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研發的生命質量測評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QLQ-C30)中文版[11-12]進行測定,該量表共30個條目,包括5個功能領域、3個癥狀領域維度以及6個單一條目和1個總體健康水平維度。評定分數為0~100分,功能領域及總體健康水平維度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命質量越好,癥狀領域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命質量越差,調查時間為出院當天。

2.1 98例患者治療期間癌因性疲乏評分 重復測量并分析發現,患者在注射α-2b干擾素前與每日注射后疲乏總分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在α-2b干擾素注射第1天患者疲乏評分最高,與其余6天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98例患者治療期間癌因性疲乏發生率 α-2b干擾素注射前與每日注射后患者疲乏的發生率均有明顯差異(P<0.05),且注射第1天患者癌因性疲乏發生率高于其余6天(P<0.05),見表2。

表1 α-2b干擾素治療98例患者的RPFS量表得分Table 1 RPFS score of patients with α-2b interferon treatment
注: 由于球形檢驗P<0.05,故需進行校正,校正系數ε均取Greenhouse-Geisser 校正系數

表2 α-2b干擾素治療98例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發生率[n,(x10-2)] Table 2 The incidence of cancer-related fatigue in patients with interferon α-2b(n=98)n(%)
2.3 治療期間患者生命質量評分 不同癌因性疲乏程度患者兩兩比較,在功能領域、癥狀領域及食欲喪失、失眠、腹瀉及總體健康水平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各項目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患者癌因性疲乏與生命質量相關性分析 患者癌因性疲乏總分及各維度與生命質量功能領域各條目呈負相關(P<0.05),與癥狀領域各條目及單一條目中的食欲喪失、失眠呈正相關(P<0.05),見表4。

表3 生命質量評分在不同癌因性疲乏程度患者中的分布Table 3 Distribution of life quality score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cancer-related fatigue
本研究顯示,患者在注射α-2b干擾素前與每日注射后的疲乏總分之間有明顯差異提示α-2b干擾素雖然可以有效延長患者的存活時間,但該藥物也會引發各類嚴重副作用,給患者造成疲乏感受[13]。在α-2b干擾素注射第1天患者疲乏評分最高,且疲乏評分隨注射天數增加而呈遞減趨勢。這可能與患者免疫治療第1天,藥物產生的副作用最強有關,隨著機體對藥物反應性降低,藥物副作用慢慢減輕,患者的疲乏得分也呈遞減趨勢。
患者α-2b干擾素免疫治療第1天,癌因性疲乏發生率最高,且96.9%的患者為中重度疲乏;第2、3天,中重度癌因性疲乏所占比例為78.5%及74.5%。本研究結果與陳良等學者的相比[14],顯示免疫治療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更嚴重,可能與疲乏調查時機有關,患者均在免疫治療期間接受的調查,而國外學者也證明,患者在治療期間感知的疲乏感最嚴重[15]。

表4 免疫治療患者癌因性疲乏與生命質量相關性分析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ancer-related fatigu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immune therapy patients
注:①P<0.05
癌因性疲乏與生命質量的相關性 患者在功能領域中社會和角色功能得分最低,可能是因為患者α-2b干擾素免疫治療期間,藥物相關副作用、疲乏、工作受到影響等原因造成患者參與家庭和社會活動減少或受限。癥狀領域中患者疲勞得分最高,提示相對于疼痛及惡心/嘔吐,疲勞對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更為明顯,且由于臨床對疲勞針對性干預措施缺乏,患者容易產生負性心理,從而影響治療[16]。單一條目中,經濟情況、食欲喪失、失眠得分較高,經濟困難可能與本研究中大部分患者來自農村、平均月收入不高且大部分費用需要自費、患者需住院進行多次免疫治療有關,沉重的經濟負擔,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17];食欲喪失及失眠主要與藥物副作用相關[18],提示臨床應重視藥物副作用對患者產生的影響并積極進行干預。
相關性分析顯示,免疫治療癌因性疲乏總分及各維度得分與生命質量功能領域各條目及總體健康狀況均呈負相關。提示癌因性疲乏對患者心理及軀體功能影響較大,可能是疲乏降低了患者參與家庭和社會活動的能力,使患者與外界溝通減少,甚至是脫離社會活動,從而使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19],導致患者的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等均受到影響,并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命質量[20]。免疫治療患者癌因性疲乏總分及各維度得分與生命質量癥狀領域各條目及單一條目中的失眠、食欲喪失呈正相關。可能為疼痛及惡心/嘔吐造成患者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從而引起疲乏;而失眠、食欲喪失對患者的軀體和精神產生較大壓力,致使疲乏加重。有研究顯示,改善患者消化道癥狀及疼痛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疲乏感[21]。
本文資料顯示,患者在免疫治療期間癌因性疲乏較嚴重,并對患者生命質量存在多方面嚴重影響。了解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對于改善患者免疫治療期間及治療后的生命質量均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1]陳海燕,鄭躍,劉惠嫻,等.惡性黑色素瘤患者出院后行干擾素藥物治療的延續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9):1071-1073.
[2]CSCO專家委員會.中國黑色素瘤診治指南(2011版)[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2, 17(2):159-163.
[3]韓毓,曲興龍.皮膚惡性黑色素瘤的治療現狀與進展[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4(30):3416-3419.
[4]張建中.中外皮膚病診療指南—專家解讀[M].北京: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14:167.
[5]王新艷,沈春霞,王貴芬,等.黑色素瘤患者術后大劑量使用干擾素不良反應的觀察與護理[J].河北醫學,2014,36(7):1093-1094.
[6]Gulland A.Global cancer prevalence is growing at “alarm-ing pace,”says WHO[J].BMJ,2014,348(7944):1338-1338.
[7]Ahlberg K,Ekman T,Gaston-Johansson F,etal.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cancer-related fatigue in adults[J].Lancet,2003,9384(362):640-650.
[8]田利,李惠玲,張曉菊,等.運動療法干預癌因性疲乏的系統評價再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28):2178-2182.
[9]Sura W,Murphy S,Gonzales I.Level of fatigue in women receiving dose-dense versus standard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apilot study[J].Oncology Nursing Forum,2006,33(5):1015-1021.
[10] 紀超凡,夏黎明.消化道腫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質量調查[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32):142-149.
[11] 萬崇華,陳明清,張燦珍,等.癥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EORTC QLQ-C30中文版評介[J].實用腫瘤雜志,2005,20(4):353-355.
[12] 石英光,劉林皤.40例皮膚惡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質量的臨床分期評價[J].醫學與哲學,2014,35(493):37-39.
[13] 蘭紅珍,孫雪蓉,陳俊春,等.重組人干擾素a2b治療惡性黑色素瘤患者的護理[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雜志,2013,11(4):94-95.
[14] 陳良,曹軍,楊祺.上海某社區乳腺癌術后患者癌性疲乏的調查分析[J].上海醫藥,2016,37(2):54-56.
[15] James S,Wright P,Scarlett C,etal.Cancer-related fatigue:results from patient experience surveys undertaken in a UK regional cancer centre[J].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2015,23(7):2089-2095.
[16] 李真,任靜,劉曉丹,等.國外7-12歲腫瘤患兒癌因性疲乏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30):3906-3908.
[17] 王丹,張國莉,李楠,等.聚焦解決模式對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生存質量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4):279-280.
[18] 倪建芬,張永芳,蔣春兒,等.30例黑色素瘤患者應用大劑量干擾素不良反應的護理[J].護理學報,2013,20(5B):29-30.
[19] Borneman T,Piper BF,Koczywas M,etal.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Cancer-Related Fatigue in ambulatory oncology[J].Clinical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2012,16(1): 26-32.
[20] 晁敏,梁豐,孫濤,等.不同強度抗阻訓練對老年癌癥生存者癌因性疲乏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5,30(8):777-781.
[21] 楊小平,王維利,張淼,等.腫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可控性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 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1039-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