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杰,琚 琎,李鵬飛,鄭愛榮,王彥華*
(1.周口市飼草飼料站,河南 周口 466000;2.河南牧業經濟學院;3.河南省飼草飼料站)
紫花苜蓿作為牧草之王,適應性強,營養價值高,產業化基礎好,草品質量優異,飼用功能較強,利用方式多樣,不但是當前草牧業發展和三元種植結構調整中最重要的豆科牧草,在提升畜牧業質量效益,促進種養結合,循環發展,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獨特作用,而且在改良土地,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在醫用保健方面也具有十分獨特的作用。
當前,我國城鄉居民食物類型和結構正在發生巨大的轉變,奶制品、牛羊肉和禽肉消費增長較快,因此,食物生產模式也要順應這種轉變做出相應戰略調整。根據“食物當量”研究結果,居民口糧消費逐漸下降,飼料糧占糧食總量的比重逐年增加,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居民對口糧的需求約為2億t“食物當量”,畜禽養殖對飼料糧的需求為5億t“食物當量”,飼料用糧是人們口糧的2.5倍。因此,傳統的“耕地農業”無力承擔如此巨大的飼料用糧,未來必須大力發展苜蓿等優質高產牧草種植,發揮苜蓿等飼草的“營養體農業”利用效率高的優勢,推動發展以草畜配套,種養結合為主的草地農業,改變傳統“籽實農業”飼料生產效率比較低的習慣。為順應食物結構轉型的發展潮流,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明確提出大力發展“草牧業”,強化突出飼草的畜牧轉化功能和在“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中的重要作用,豐富和發展了草業科學的現代內涵,指出要“加快發展草牧業,支持青貯玉米和苜蓿等飼草料種植,開展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試點,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又提出,擴大糧改飼試點,加快建設現代飼草料產業體系。2016年12月,農業部發布了《全國苜蓿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第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統籌調整糧經飼種植結構:飼料作物要擴大種植面積,發展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牧草,大力培育現代飼草料產業體系。胥剛等(2017)研究發現,相同食物當量的紫花苜蓿生產的一次性能源消耗和水資源的消耗,僅相當于玉米籽粒的20.50%和25.43%;而且紫花苜蓿是營養體生產,避免了廢棄物處理過程,對生態環境只有美化作用而無副作用。因此,以苜蓿為主的現代飼草產業發展迎來了歷史上難得的發展機遇,苜蓿產業也將在維護食物安全,促進農業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紫花苜蓿不但可以為家畜提供優質的牧草,保障食物安全,而且其作為營養體生產,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質(如土壤團粒結構),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效率,涵養水源,同時枝葉繁茂,能夠防風固土,改善生態環境和景觀,發展綠色生態旅游和休閑農業,還可以凈化空氣,減少噪音和面源污染。唐朝李商隱在“茂陵”詩中,贊賞關中苜蓿榴花遍近郊的景象;唐朝王維在詩曰:“苜蓿隨天馬,葡萄逐漢臣”,描繪了一幅絲綢路上的特異風光。根瘤菌可以與苜蓿結合共生,從而建立一個高效的生物固氮體系,紫花苜蓿的生物固氮功能可為后茬作物生產提供一定量的氮素肥料,從而減少了作物生產對工業氮肥的施用,這樣既節省生產成本又可以減少肥料及肥料生產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如果有計劃地大規模種植紫花苜蓿,相當于建立一個能夠長期自動運行的高效生物氮肥廠。楊何寶等(2016)研究結果表明,苜蓿接種根瘤菌后,在種植的當年,對鐵尾礦砂基質理化性質有一定的改善。苜蓿株叢茂密,莖葉繁茂,覆蓋地面效果良好,能夠有效避免暴雨沖擊地面造成的水土流失,隨著苜蓿種植年限的延長,由于苜蓿更加根繁葉茂,其對土壤的改良作用逐漸增大。Asseng和Hsiao研究結果顯示,紫花苜蓿根系較長,能夠從深層土壤吸收水分,并通過較高的植被覆蓋,截留更多的降雨,減少地表的水土流失和提高土壤水分滲入,影響土壤水分流動,在短期內增加土壤含水量。陜西關中有“一畝苜蓿三畝田,連種三年勁不散”的農諺。而且苜蓿還是“草-畜-肥-糧”物質循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菜籃子的有益補充,如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苜蓿:春初既中生啖,為羹甚香。又如唐·薛令之《自悼》:“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干?!爆F在我省乃至全國大力發展苜蓿規模種植,可以保障優質粗飼料有效供給,推進黃河灘地、鹽堿地和沙地改良,促進土地利用結構發生轉變,在起到防風固沙作用的同時,增加了耕地面積,提高了耕地質量和土地生產效率,同時能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對促進現代農業建設和生態文明社會建設具有重要作用。

紫花苜蓿的拉丁文為Medicago Sative,意思是“所有食物之父”?!侗静菥V目》關于紫花苜蓿已有記載,功能主要是:安中利人,可久食,利五臟,清身健人?!吨兴幋筠o典》將紫花苜蓿納入目錄,作用主要為:舒筋活絡、清脾胃、利大小腸,可用于膀胱結石、清腸通便、濕熱、煩熱、利黃赤、熱結腸腑。當前,從紫花苜蓿草產品利用方向看,以作為動物的飼草原料為主,作為人用的天然保健食品應用相對較少。近年來,隨著植物化學研究方法不斷更新和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對苜蓿精深加工及其應用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關于苜蓿皂苷和葉蛋白等提取物的開發應用研究日益引起科技工作者的重視。目前,苜蓿皂苷、苜蓿葉蛋白、苜蓿多糖、苜蓿黃酮、膳食纖維等提取物的研究已成為當前苜??茖W研究的熱點。苜蓿皂苷被動物吸收后,在其胃部可以有效阻止外源性膽固醇在胃腸道中的消化吸收,從而促進和加快內源性膽固醇和膽汁的排泄,并減少其重吸收能力,促使動物機體內血清磷脂含量不斷降低,保證血漿蛋白在動物機體內濃度適宜和分布正常;人們長期服用苜蓿皂苷不會產生毒性,是目前社會上較為推崇的降血脂保健功能食品。苜蓿葉蛋白含有維持人體正常生產活動所必需的8種氨基酸,而且苜蓿葉蛋白的營養價值遠高于大豆、花生、芝麻蛋白,是真正的食用原料綠色產品,其蛋白質中氨基酸組成比較平衡,被FAO認定其是一種高質量的食品。據楊麗娥等(2003)報道,葉蛋白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而且紫花苜蓿葉蛋白中礦物質和維生素含量豐富,能強身健體,具有較高的生理功能和醫用價值。苜蓿多糖無毒性和副作用,而且抗腫瘤效果顯著,可增強動物機體中T細胞、B細胞的活化和免疫,還具有較強的降血脂和血糖、解毒和抗菌抗輻射等作用,有很顯著的保健效果和免疫活性,是很好的新型保健食品和飼料添加劑。苜蓿膳食纖維可以增加人體排便的體積與速度,減輕直腸內和泌尿系統的壓力,從而緩解諸如膀胱炎、結石等疾病的癥狀,并能使毒物迅速排出體外。苜蓿黃酮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止膽固醇在動脈血管壁

上的沉積,長期食用,與苜蓿皂苷一樣可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幾率,一些荷爾蒙的不良活動也可被阻斷,抑制并分解引起機體發炎的細菌,還可以抑制微血管增生疾病,降低心臟血管疾病。因此應充分利用苜蓿中生物活性物質資源,一是開發醫藥保健、減肥抗衰老等營養品;二是利用苜蓿生物活性物質的藥理活性,制成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抗菌、消炎、鎮痛等方面作用的膠囊、片劑等保健品;三是研究開發出作為食品的天然甜味劑、保護劑、發泡劑、增味劑和抗氧化劑等。紫花苜蓿及生理活性物質的獨特作用,對于開拓紫花苜蓿新的利用方向和利用渠道,刺激苜蓿產品消費,加快推進我國豐富的紫花苜蓿資源精深加工開發步伐,提升紫花苜蓿產業的綜合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著我國農業產業結構的深度調整和建設現代畜牧業的步伐不斷加快,與之相適應,苜蓿在我國的種植區域和面積也在穩步擴大,苜蓿產業在穩步健康發展。但仍然存在“總量有缺口、質量有短板”的現象。在此情況下,苜蓿生產者、利用者和研究者為充分發揮苜蓿的綜合功能,加強基礎研究,充分發揮科技的力量,實現以最低的投入獲得最高的產出,藏糧于草,藏奶于草,對構建現代新型飼草料產業體系,保障食物安全,建設現代生態文明社會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草業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和光榮使命?!?/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