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濤


在“朝鮮導彈陰云”的籠罩下,美國和日本近日接連誤發“導彈來襲警報”,尤其夏威夷在冷戰后首次響起的防核空襲警報,讓很多上了年紀的美國人再度回想起冷戰歲月。的確,在那個時刻提防發生核大戰的時代,美國本土曾多次響起“導彈來襲警報”,幸運的是,這些誤報事件在引爆核大戰的最后關頭總是被及時制止。
天鵝的誤導
1956年11月5日,英法正為爭奪蘇伊士運河的控制權向埃及發動猛攻。當天蘇聯向美國提議,為控制中東局勢,由蘇美組織聯軍趕赴蘇伊士運河,阻止英法攻勢。作為埃及盟友,蘇聯還特地威脅英國與法國政府,若不聽勸告,蘇聯將考慮發射導彈襲擊倫敦和巴黎。
蘇聯的嚴正警告自然不能等閑視之,還未等英法做出正式回復,當天夜間位于美國科羅拉多的大陸防空司令部(北美防空司令部的前身)就同時收到多起緊急事件報告:不明國籍的飛機在土耳其上空飛行,土空軍已進入警戒狀態,上百架蘇聯米格-15戰斗機出現在敘利亞上空,一架英國“堪培拉”轟炸機在敘利亞上空被擊落,蘇聯黑海艦隊正出人意料地穿行于連接黑海與地中海的要道達達尼爾海峽……尤其是黑海艦隊的動向,被認為是蘇聯向北約發動軍事行動的先兆。
大陸防空司令部值班人員覺得事態緊急,從這些報告來看,蘇聯即將發動大規模軍事行動。值班人員立即發出警報,并將這些報告送給五角大樓高層以及艾森豪威爾總統的國防聯絡官兼白宮參謀秘書安德魯·古德帕斯特。古德帕斯特連夜與五角大樓進行緊急磋商,軍方智囊堅信,考慮到蘇聯剛發出威脅要用導彈攻擊英法,這一連串事件必然引發北約對蘇聯的核打擊,作為北約的領頭羊,美國必須領導對蘇聯的核大戰。
幸好,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一直不想被英法拖入同蘇聯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之中。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阿爾弗雷德·格侖瑟上將也是經驗豐富的老將,他建議先搞清楚報告真假再說。
這些謹慎的做法挽救了世界。接下來的調查令美國軍政高層大吃一驚。原來大陸防空司令部在11月5日晚上收到的所有有關蘇聯行動的報告都是不正確、被曲解或過分夸大的消息。所謂“不明國籍的飛機出現在土耳其上空”,居然只是一大群天鵝在土耳其天空引起地面人群的錯覺;“敘利亞上空的100架米格-15戰斗機”則是言過其實,當時敘總統舒克里·庫瓦特利訪問莫斯科后正在返回途中,一支小規模的米格戰機編隊按慣例提供護送;英國“堪培拉”轟炸機并非被擊落,而是因機械故障緊急著陸;蘇聯黑海艦隊根本不是奉命出擊,艦隊只是在進行預定的例行演練。
核沖突在臨近爆發的最后階段被叫停了。在美蘇和國際社會的反對下,英法于11月7日宣布停火,1957年4月24日,蘇伊士運河恢復正常運營。
月亮的愚弄
除了不靠譜的消息可能會誤發核警報外,自然現象也會“愚弄”現代化雷達。20世紀五六十年代擔任過美國國務院顧問的馬歇爾·舒爾曼回憶說,在冷戰高峰期,“外國導彈來襲”的錯誤警報并不罕見,來自云層反射的陽光就“愚弄”過偵察衛星,誤以為是導彈發射。1960年,一起“誤判月亮”事件更是導致美軍進入高度警戒狀態。
1960年10月5日,位于格陵蘭島圖勒基地的美國早期預警雷達向北美防空司令部報告,它偵測到蘇聯向美國發射了多枚導彈,幾十分鐘后就將落到美國本土。北美防空司令部如臨大敵,司令部司令勞倫斯·庫特上將命令進入最高警戒級別,時刻準備回應蘇聯的導彈攻擊。要知道,當時還沒有導彈防御系統,所謂的“回應來襲導彈”,就是同樣大量發射美國核導彈進行“對等摧毀”——那將是標準的世界末日景象。當時情況非常緊張,根據解密的五角大樓文件披露,庫特上將是美軍主要核戰鼓吹者之一,他主張動用核武器對付敵人。他曾建議若解放軍封鎖臺灣海峽,美國應動用核武器。這種“核鷹派”對“蘇聯導彈來襲”的態度可想而知。
千鈞一發之際,有人想起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當時正好在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考慮到赫魯曉夫連續幾天都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說,看上去絲毫沒有要同美國打世界大戰的跡象,疑惑的五角大樓和白宮高層抓緊最后機會,下令復核雷達偵測結果。最終驚出一身冷汗的軍方發現,原來剛部署在格陵蘭島的AN/FPS-50預警雷達性能并不完善,雖然它的探測功率強大,但識別能力卻很糟糕,當挪威上空升起月亮時,它收到大量雷達回波信號,被誤以為是蘇聯對美國的大規模導彈攻擊。
一場核大戰危機終于悄然過去,“惹事”的雷達后來也專門進行升級,屏蔽了那些月球反射的雷達回波。值得一提的是,赫魯曉夫被蒙在鼓里,他根本不知道美國軍方差點就對蘇聯展開核攻擊,10月9日,他還在紐約接受了“開口端”脫口秀電視節目采訪。
技術的烏龍
到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和蘇聯都依靠計算機系統偵察可能的核攻擊,盡管這種新技術更高端,但它在假警報和故障方面存在新的風險,最危險的一次發生在1979年。
1979年11月9日上午8時50分,北美防空司令部、戰略空軍司令部、五角大樓國家軍事指揮中心和備用國家軍事指揮中心的軍官們都在各自的顯示器上看到大量蘇聯導彈全面向美國襲來。由于確信針對美國的核攻擊即將到來,北美防空司令部立即通知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蘇聯已經發射至少250枚彈道導彈,目標直指美國,卡特總統需要在3-7分鐘內做出核報復決定。緊接著,北美防空司令部計算機確定來襲導彈數量為2200枚。由于找不到卡特總統,美軍在6分鐘內迅速做出安排:緊急起飛10架攔截戰斗機、命令總統的E-4B“末日飛機”(見圖,即國家應急空中指揮所)立即起飛、核轟炸機準備起飛、洲際導彈進入最高級戒備狀態,對蘇聯的核報復行動即將展開。
美國參議員查爾斯·珀西當時正好在北美防空司令部,他回憶說,司令部內一片恐慌,美國軍政高層中沒有人想到使用美蘇領導人“熱線”來弄清蘇聯的意圖或向蘇聯通報美國報復行動的理由。可笑的是,當初設立“熱線”的目的就是防止美蘇卷入核大戰,但它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卻失去了作用。
幸運的是,北美防空司令部內還有一些人堅持按核應對程序辦事,他們以極快的速度聯系上“鋪路爪”早期預警雷達系統,結果獲悉并沒有導彈來襲。同時太空衛星也反饋顯示沒有偵測到導彈來襲。在美軍導彈獲準發射前,五角大樓確定所謂“蘇聯導彈來襲”是一場虛驚。隨后的徹查顯示,一名美國技術人員無意之中將模擬蘇聯攻擊美國的訓練程序接入北美防空司令部作戰計算機內,導致計算機標示一場大規模蘇聯導彈攻擊正在襲來,并將它轉給軍方其他指揮中心。
這起烏龍事件在美國國內外引起很大反響,美國國會對北美防空司令部提出質疑,北美防空司令部也趕緊提升計算機設施。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還專門寫信給美國總統卡特,提醒卡特要注意由失誤引發的“可怕危險”。然而,北美防空司令部并沒有從這起事件中吸取足夠教訓,在這起事件后的幾個月內,北美防空司令部又發出過3次錯誤警報,其中2次警報就由計算機芯片故障所導致的。▲
環球時報2018-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