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鑫
孫阿姨患糖尿病近二十年了,但自認為血糖控制得不錯。不過近一年來,孫阿姨總感到雙腳隱隱刺痛,到了晚上癥狀尤為明顯,經過兩次住院治療,醫生認定為神經病變,但治療效果不佳。最近,孫阿姨感覺兩只腳背有觸電感,她認為是靜電,家人則覺得可能是神經病變加重。那么,“觸電”到底是靜電,還是神經病變癥狀呢?

雙側對稱,晚上明顯
糖尿病患者神經病變的表現常被表述為針刺感、蟻爬感、麻木感、燒灼感,而觸電感則較為少見。但由于這些感受都屬于患者的主觀描述,且并非每個人都有觸電的經歷,所以孫阿姨所說的觸電感并不能完全排除屬神經病變癥狀的可能。
糖尿病患者神經病變的癥狀一般有其特異性,多見于雙側下肢末端,即腳趾、腳背等,且常常雙側同時出現,晚上癥狀較為明顯。糖尿病患者如出現腳部的異樣感受,不妨對照一下,如符合以上條件,則需篩查神經病變可能,盡早接受治療。
疼痛程度不等于嚴重程度
糖尿病患者在剛出現腳部異樣感受時,由于癥狀不嚴重,往往掉以輕心。但神經病變的嚴重程度與患者的主觀感受并沒有太大關聯,有些患者明明只有輕微疼痛,卻已是神經病變的中晚期。
此外,雖然患者的主觀感受并不能代表神經病變的嚴重程度,但癥狀的變化卻提示著神經病變是否出現加重。
通常情況下,神經病變的異樣感受會持續一定時間,剛開始可能不到半小時,隨著病情的加重,持續時間會逐漸延長。異樣感受出現變化也可能說明病情變化,如孫阿姨由隱隱刺痛到觸電感,建議她去醫院做下檢查,確診病情。神經病變剛開始時疼痛會逐漸加劇,但是到了最末期,疼痛以及異樣感受都會消失,所以如果患者感到癥狀逐漸減輕,也應去醫院復查,觀察病情進展情況。
控制血糖,延緩神經病變
目前,對于神經病變的治療仍然以藥物為主,包括營養神經的藥物、改善神經損害的藥物等。
血糖不穩是誘發神經病變的重要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穩定,不僅可降低神經病變的風險,更能減緩其發展進程。另外,調節生活方式也很重要。不少糖尿病患者會因各種原因飲酒,但酒精會加速神經病變,如已有神經病變癥狀,應禁止飲用任何含酒精成分的飲品。
隨著神經病變的加重,糖尿病患者的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將逐漸失調,使得患者極易發生摔倒現象。而糖尿病患者一旦摔倒,皮膚破損、骨折等都可能造成嚴重后果。所以,有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做好防摔工作。
(摘自《老人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