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麗光
秋冬兩季因寒冷干燥傷及津液,機體抵抗力低下,是疾病的多發季節,尤其是呼吸道感染。“貓抓病”引起的發熱易與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熱相混淆,故家有寵物貓的人員若出現莫名其妙的發熱、淋巴結腫大,一定要甄別是否是“貓抓病”來襲。
何為“貓抓病”
“貓抓病”是經貓抓、咬后侵入人體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臨床表現多變,但以局部皮損及引流區域淋巴結腫大為主要特征。主要傳播媒介是家貓,發病者多為孩子及年輕人。
潛伏期長
“貓抓病”患者發病率男女無差別。雖然此病溫暖季節較寒冷季節多見,但是“貓抓病”潛伏期長,一般為2~6周,少數病例可長達數月,甚至超過1年。我們謹防“貓抓病”秋后算賬。在呼吸道多發病季節,若出現發熱及淋巴結腫大,不可麻痹大意,自認為是呼吸道感染而自行用藥,尤其是有貓抓傷病史的人,一定要去醫院做鑒別診斷。
臨床表現多樣
全身表現:典型原發損傷為,有痂丘疹(少見膿性),直徑2~6毫米。2周內產生局部淋巴腺病,常為單側性,為抓傷側(如腋窩、頸或腹股溝淋巴結)。淋巴結起初結實而柔軟,后來變成有波動感,可有液體流出,并形成瘺管。患者發熱、乏力、頭痛、厭食的癥狀可與淋巴腺病同時出現。
視神經視網膜炎:表現為視力下降、視盤水腫和黃斑部星芒狀滲出。
Parinaud眼腺綜合征:主要癥狀有結膜紅腫、充血和分泌物。此綜合征可由多種致病微生物感染引起,其中“貓抓病”是最常見的病因。
其他癥狀:還有部分病人出現一些不常見的癥狀:眼腺綜合征(結膜炎伴可觸及的耳前淋巴結)、神經癥狀(腦病變、急性發作、神經視網膜炎、骨髓炎、下身麻痹、腦動脈炎及肝、脾肉芽腫病)。其他少見癥狀包括紅斑性結節、骨髓溶解損傷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預防及護理
“貓抓病”是個可防可控的疾病,只要我們做好防護措施,是不會染病的,即便是無意間被貓抓傷而感染,只要積極應對,也不會引起嚴重病變及后遺癥。
1.家養貓咪,要特別注意貓咪衛生,不要和貓咪過分親密接觸,更不要與流浪貓狗親密接觸,避免被咬傷、抓傷。
2.有幼兒的家庭最好不要養寵物,倘若家有寵物貓,應看護好幼兒,不要讓幼兒隨意與貓耍逗取樂。尤其是在公共場所不要主動接觸貓,與貓追逐挑逗。
3.秋冬季氣候干燥,房間應定時通風,加強空氣對流,減少病菌在空氣中蔓延。注意鍛煉,以提高自身抵抗力,謹防病菌入體。
4.萬一不幸被貓咬、抓傷后,可立即局部涂抹碘酒及酒精,并及時上醫院注射狂犬疫苗。有發熱癥狀應臥床休息,補充營養和水分。遵醫囑口服抗菌藥。局部傷口嚴格處理,并保持清潔干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