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杰
何 杰
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教授,世界漢語教學學會、中國語言學會、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長期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及語言學研究。曾赴拉脫維亞大學講學、任教,同時在波羅地海語言中心講學,赴德國漢諾威參加世界漢語教學研討。出版《現代漢語量詞研究》等三部專著;出版詞典、教材共三本;出版散文集《藍眼睛黑眼睛——我和我的洋弟子們》。入選《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中國語言學人名大辭典》。2006年榮獲“全國十佳知識女性”。

1
我的希臘夢,兒時就搖搖晃晃地起飛了。一本《希臘神話和傳說》為我鋪就了起飛的跑道。
開始是被書中新奇的插圖吸引,那是從未見過的圖片。當一個個方塊字連成句子時,我看到了一個充滿了奇幻的世界。
遙遠的天邊,有一片深藍色的大海,那就是愛琴海。在那藍藍的大海上,有一片伸向大海的土地,叫巴爾干半島。半島的四周散落著許多島嶼,長滿了青青的橄欖樹。那里就是希臘,一個古老又美麗的國度,書中那些離奇的故事就誕生在這個半島上。
希臘神話是古希臘人想象的產物,是原始初民口頭流傳下來的傳說,后人將它們整理成書。希臘的神話故事廣闊浩繁,是西方世界最早的文學形式。
兒時的記憶總猶新。
那是怎樣的奇妙絢麗啊!
女神雅典娜的出生驚世絕倫。希臘的保護神、智慧之神、戰神雅典娜竟從威力無比的宙斯那令人生畏的頭顱中誕生。當希臘最偉大的女神雅典娜從父親開裂的額頭站立而出時,整個宇宙頓時氣象萬千。
雅典娜手持長矛,身披戰袍,金光四射。明眸所及,雄偉的奧林波斯圣山為之振顫,大地為之驚嘆,大海浪擊破長天。
人神都驚詫不已,傾心誠服。
云是天空的靈感;神是人的向往。
希臘究竟是一個怎樣神奇的地方?我真想去看看。
未知總鼓動著遠飛的翅膀。
2
當兒時的夢真的降落在希臘這片土地上時,我已走過人生的大半征程,也差不多走遍了全世界。我去過最富裕的美國,去過人均收入最高的瑞士、瑞典,卻在希臘感受到了真正的富有。
那是令人深思的富有,是厚重的富有。
希臘,這個面積僅有十三萬平方千米,千余萬人口的國家,卻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這個依偎在美麗愛琴海懷抱中的古老國度,為世界奉獻的是人類稀有的文明盛宴。
走上這方橄欖青青的土地,看不完的是凝固其中的歷史文化,讀不盡的是人類早期璀璨耀眼的文明。
循著古希臘人的腳印,登上一百五十多米高的石階,穿過一柱柱高大的廊柱山門,走上“高丘上的城邦”——雅典衛城(Acropolis)時,頓感天外有天。三面絕壁,四千多平方米的山丘上,展現著公元前的人文奇跡,薈萃著古希臘文明最杰出的建筑群。
衛城原是防范外敵入侵的要塞,后又相繼建起宗教祭祀的高堂玉宇。希臘英雄時代,衛城不但有奮戰沙場的士兵,也有他們心靈的殿堂。這當中最早、最富盛名的當是帕特農神廟,也就是希臘人至今膜拜的“雅典娜神殿”。
神殿四十六根巨大的大理石支柱巧妙地校正了視覺上的錯覺,剛健而柔美。柱間九十二堵刻滿神話故事的殿墻完美、自然地相連。大殿的長寬符合完美的黃金比例,使整座建筑生機盎然。可惜現在僅存林立的廊柱,縱使如此,神殿依舊巍然,散發著滄桑的輝煌,傲視著光陰和暴掠,詮釋著文明的永生。
站在歷史遺跡的面前,我覺得人既渺小又偉大。那些粗礪、堅硬、死寂的石頭,怎么就變得如此壯觀又莊嚴肅穆,仿佛它們真的也有了生命一般?
神殿的建筑氣勢恢宏,整體上既莊重氣魄,又和諧優雅,完美地體現了古希臘人的審美觀。
遙望雅典衛城,白色大理石的帕特農神廟遺跡在藍天下傲然挺立。那是衛城的標志,是希臘民族精神和審美理想的完美凝聚,是古希臘燦爛文明永久的紀念。
文明,有的詮釋帝國的無上權勢,有的顯露王朝的奢靡豪華,有的昭顯人類的睿智進步。希臘文明為何如此為后人所珍視?
3
仰望著神廟,聽著小G的講解。
小G(女孩gel的字頭,我給他臨時取的名字)是雅典大學藝術學院東方語言文學系的學生,希臘人。一個大男生,卻像小姑娘一樣文文弱弱、白白凈凈,頂著滿頭的卷發站在那里,玉樹臨風。他講解時好像背書一樣,聲音抑揚頓挫,態度極其認真。他說他在打工。小G身后是一位中年婦女,是雅典大學特意為我們推薦的學者。學者講希臘語,小G用漢語翻譯。不過,他的翻譯可遠非達到“信達雅”的境界,倒是別有一番自己的創造。
“不是吹,我講解時,下面的人們可是‘雞鴨無聲。”顯然,他把“鴉雀”錯翻成了“雞鴨”。
四周的確是無聲,因為人群中只剩下我一個人。
小G的講解分星劈兩,毛舉縷析,不厭其詳,樂此不疲,真不愧學者的優秀學生。不過旅友們好奇心切,都不知跑到哪里一睹為快去了,再加上36度的高溫天氣,又是在午后兩三點鐘。
“這樣的天,衛城的石頭上放上雞蛋也能烤熟。您是不是也有烤熟的感覺?”
小G飛眼向下瞥了我一眼。
好呀,把我比成雞蛋!我可不想當雞蛋,不過為了不使小G尷尬,我只好點點頭。那天在小G的講解中,我明白了希臘人為什么感恩橄欖樹。
古希臘不是上帝的寵兒,生存環境貧瘠。希臘只有巖石、荒山是富饒的,一年之中還得頂著三百多天的烈日。大自然又經常顯示它的威力,讓古希臘人時時感到困惑與恐懼。苦痛激發人的自我意識,磨難點燃蓬勃的生命活力,困惑也能催生神奇的幻夢,希臘神話因此而異彩繽紛。大自然雖然對希臘人異常吝嗇,卻賜給了他們橄欖樹。古希臘人用辛勤的汗水澆灌,才使橄欖青青。青青橄欖至今救助著拮據的希臘人。
那天,也感謝上蒼賜給我一瓶水,能不斷澆在頭上,涼快涼快,支持著小G的講解。
我笑了,小G不愛笑。他向我介紹了神廟后,還提出一個嚴肅的問題。
帕特農神廟內殿原來供奉著一尊雅典娜女神。神像高達十多米,木框骨架,外鑲金片,有一噸多重。公元前480年,入侵的波斯人(第二次希波戰役)燒毀了神廟,給希臘人留下痛苦的回憶。公元146年,這尊女神像被東羅馬帝國掠走,至今杳無蹤跡。
希臘人根據被掠奪走的神像原貌,復制了一尊女神像,珍藏在考古學博物館里,重溫著輝煌的夢。
講解完后,小G問道:“希臘人崇拜雅典娜,在希臘,您們隨處都可以感受到,知道為什么嗎?”雖然只剩下我一個聽眾,小G仍環視四周。“您是教授,明天,啊,不,您看過希臘,回答我就行了。希臘人對雅典娜虔誠崇拜,為什么?”
嗬,小G問我知道什么!他似乎總是提醒我,自己是偉大先哲的后代。
4
下山后,我就把偉大先哲的后代小G的問題拋到了腦后。
看不過來,也感受不過來了。踏上現代希臘的國土,除了那些處處須得仰視的古文明遺址外,處處都是新鮮感,處處洋溢著希臘人的熱情。我被包裹在他們的友愛中,美不勝收,暖不勝收。
在市區,走到馬路道口,小汽車的車窗搖下來,探出一張溫和的臉,擺手叫你先行通過。
你走在路上,查找地圖,一定會有一個伸過來的頭幫你查找要去的地方。費了半天精神,他請我原諒:他不懂漢語,也不懂英語。
有一次去衛生間 ,我怕進錯門,猶豫了一下,立即走上來一個人,關切地問你:“有什么麻煩嗎?”那人竟是個大男人。
有一次剛走出商店,我的“那一半”,軍人出身,什么時候走路都屁股后點著炮拈兒一樣。我出門來,遠遠只看見他急匆匆的背影,忙連喊帶跑地追上去,誰知竟有兩個人大男人也跟著我一塊追。他們追,我就不追了。一通解釋后,大家都笑了起來,趕忙向人家表示謝意。他們找了個廣告上的橄欖枝,向我們指指。
哦,橄欖青青。
5
去雅典體育場,我又被一群熱情的旅友包圍。其實是我問題特別多,周圍的人都成了我的導游。原以為他們也是外國游客,聊起來才知道,他們都是到這里來度假的希臘人。
綠眼睛的人一嘴,棕眼睛的人一嘴,藍眼睛的人一嘴,讓我知道了很多故事。
希臘人尊崇雅典娜到了極致。為了慶祝雅典娜的誕生,從公元前五百多年起,每四年就舉行一次“大型雅典娜節”(Panathinaia)。節日上除聲勢浩大的游行,還舉辦體育競技賽會。激情燃燒的人們盡情地表達對雅典娜的崇拜。
為什么?我明白小G為什么給我提問題了。
原來,雅典娜是希臘人的智慧女神,是農業與園藝的保護神。她教人類紡織、畜牧、繪畫、雕刻、陶藝技藝,她還是法律女神,創立雅典第一法庭,又是女戰神,保護著希臘人的城池。依據神話,雅典城就以她的名字命名。
我的一群“導游們”都說:“雅典娜太美妙了。”
她在財富、智慧和美三者中選擇了美,把美高駕于財富與智慧之上。
在這個充斥著欲望、金錢、財勢之爭的世界上,我只在希臘看到了這種獨有的選擇,這種對單純潔凈的推崇。
希臘神話是人類童年的夢,關于美的夢。
古希臘奧運會就是徹底的美的競技——只有裸體男人參加。那是為充分展示人體美,充分表達人們對自然美的贊譽而開展的競技比賽。
6
那天,熱情的“旅友”還給我講了一個爭奪雅典保護權的故事。
雅典娜與她的舅舅波塞冬爭奪雅典城的保護權時,波塞冬用象征海上勢力的三股神叉在衛城山上扎出一眼咸水泉。雅典娜拿出象征和平與繁榮的橄欖樹,立在大地之上。人們一致選擇了雅典娜做衛城的保護神。于是,荒蕪的大地上,橄欖永久青青。
故事的大型群雕,在公元前432年前,雕刻在了雅典娜神殿的西山墻頂上。
在希臘,我常分不清哪個是神話故事,哪個是歷史,但我想自己已經可以回答小G的問題了。
雅典娜是希臘人不懈的向往,凝聚著他們對公正、智慧以及美的全部追求。
我曾五次前往歐美各國游歷,也在國外生活了兩年多。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社會氛圍,有意思的是,瑞士和希臘比鄰,給人的感受卻截然不同:在瑞士,即使是不工作的人,政府也會每月資助兩千七百歐元,然而那里的人拘謹,沒有顯而易見的快樂。或許是他們的銀行負擔過重,不但有過希特勒的存款,也有猶太人永遠不需支取的錢財。
希臘則不同。我接觸的每一個希臘人都一臉自足、自豪、坦蕩。希臘人熱情奔放、快樂、單純、享受生活。他們吃著健康的食品——面包蘸橄欖油,跳著沒完沒了的圓圈舞。雖然人均月收入只有八百歐元。他們卻總說自己是富翁。
我說:“可你們總在借錢。”
小G立刻心塞,臉上的每個部位頓時錯位,聲音也不再是小溪涓涓,而是波濤洶涌:“我們光明正大地借債,不像某國,標榜中立公正,卻吃黑錢的利息,還美其名曰‘保護隱私。”
我故意揶揄他:“你們也死皮賴臉地不還債。”
“不不,希臘艱難,也被搶掠。希波戰爭中(公元前480年),波斯人一度占領了雅典,雅典衛城被波斯人付之一炬。希臘人花四十年重建衛城,創建文明盛世。最后,希臘文明被羅馬、馬其頓摧毀。”
是啊,我去過意大利的羅馬。羅馬文明的輝煌是由血腥的奴隸角斗劇場、踐踏人性的斗獸場、宮廷奢靡的浮華之風堆砌而成的,與希臘文明不可同日而語。
小G強調:“希臘生存也艱難……”
是啊!希臘人思索深邃的生存意義,于是誕生了深刻的哲學。古希臘注重自由與民主的秩序,所以建立了最完備的法典。他們富于幻想,神話璀璨爛漫 ,然而,他們獨獨缺乏防范意識。古希臘人創作了深刻莊重的悲劇,卻沒有一部兵書。
小G有點傷感:“希臘是農業國,創造盛世,談何容易。只說現代百年奧運的舉辦,最后在美國奧特蘭大舉行,那可不是神的力量,也不是美的競爭,而是商潮在淹沒著傳統。”
“但是——”小G的“但是”說得堅決又響亮,“但是我們追求經濟發展的腳步,決不踏入別人的家園,也決不允許別人踐踏自己文明的故地。為了把二百棵橄欖樹林的原始風采存留下來,我們雅典人已經改變整個城建藍圖。”死認真的小G還說:“你們不相信,推后吃飯兩小時。我帶你們去看那二百棵橄欖樹林。”
那天 ,我的旅友們第一次異口同聲地說:“我們相信!我們相信!”
說心里話,真的不必看了。
希臘人,這些蘇格拉底、柏拉圖、荷馬……的后代有理由驕傲。任外邊的世界“天翻地覆慨而慷”,他們仍在那愛琴海深藍色的浪濤中“勝似閑庭信步”,放飛著他們自由的心靈,守護著他們富有的文明,堅持著他們睿智的選擇。
哦,希臘橄欖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