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慧+李光華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及人口數量的快速增長,對糧食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加,因此,農業育種應當得到相應重視。結合現代科技的發展,在農業育種上的管理模式應當有所創新。本文對現代農業育種中高粱育種的管理模式進行研究,總結其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措施。
關鍵詞:現代農業育種;高梁育種創新;管理模式研究
中圖分類號: S3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8.02.001
為更好保障農業在當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要對其管理模式上有所創新,采用合適的方案,不僅能充分促進育種工作的開展,同時也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就高粱育種展開探討,指出在管理模式上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
1 研究高梁育種的意義
1.1 增加高粱的產量
受到國內經濟重心轉移的影響,使得高粱生產無法滿足社會需求。此外,針對當前高粱生產來講,為增強高粱的質量和產量,種子的選取十分重要,育種工作將對其產量的提高奠定基礎性作用。只有保障育種工作的開展,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實現高粱增產。
1.2 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
對大多數農民來講,為提高高粱的產量和質量,要事先對育種的種子進行品質上的篩選,選擇符合條件的優質種子。選種要具備以下兩方面優點:一是優質高粱種子能促進農作物總產量的提高,保障農民的收入,改善農民的生活質量,使其勞有所得;二是使用優質種子能確保高粱的質量,而農作物質量的好壞對其所能創造的經濟效益有直接影響,經濟效益的提高也會促進農民收入的增長。
2 管理模式在創新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
2.1 組織結構不合理
要更好地開展現代農業育種工作,育種管理模式進行不斷創新完善十分關鍵。針對現代農業育種中的高粱育種來說,是一個十分費時費力的工作,應當在有效的組織結構引導下,將多方資源整合到一起實現合理分配科學資源。但就目前實際條件來說,農業育種正式應用到農業中相對較晚,其結構組織不夠完善,主要歸結為以下幾點原因:一是農業育種組織結構的內容上來說,因為落后的信息聯系方式,從事育種的相關企業在發展方向上存在重復性內容,使得資源配置不夠合理,工作進度緩慢;二是不同的高粱育種企業或單位因缺乏交流,使得一些有用的資源無法發揮其真正作用,沒有實現資源共享,導致整體的研發效率不高。
2.2 科研隊伍不成熟
現代農業育種工作的開展需要由具備十分高的專業能力以及工作經驗的人員擔任。在科研隊伍當中需要研究人員對育種技術的發展進行不斷學習,熟練使用高科技設備,掌握核心專業知識技術。此外,科研工作本身就比較枯燥,且需要耗費大量的物力、人力,因此科研人員應當具備認真工作的態度以及堅持的毅力,能夠積極應對科研當中遇到的各種困難。但在建設科研隊伍上還需要不斷努力,相關部門應當對育種科研工作足夠的重視,積極引進高素質專業人才,并提供相應保障,減少其在生活上的壓力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在實際科研中,因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導致科研工作開展的十分艱難,相關部門應當及時對設施進行故障排查,保證其能正常運行。
3 應對措施
3.1 完善科研組織結構
現代農業育種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有一定的物力、人力作為支持,如果只依靠個人想要做好該工作將十分困難,這就需要有關政府部門做好協調工作。一是完善高粱育種的管理模式,針對科研隊伍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確保科研工作順利開展;二是建立合理的激勵制度,在相對枯燥的科研環境中激發科研人員的動力。此外,要想協調好各科研部門,應當協調好各科研部門的工作內容,避免重復發生,增強資源配置;三是利用好先進的通訊方式實現技術和信息上的交流,利用資源共享來確保科研工作的整體效率,從而降低錯誤率。
3.2 建立成熟的科研團隊
對于育種工作來說,要首先考慮科研團隊的實際需求,提高相關部門的重視度,通過相關政策的支持來促進科研工作的有序進行。此外,培養優秀的人才需要建立成熟的培養體系,在高等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發展應用型人才;在科研單位中完善相應管理培訓制度,使其能獲得足夠的工作經驗,具有不斷創新的精神,為育種科研工作緊跟時代潮流奠定基礎。
4 結語
農業作為支撐國民生活的重要產業,其中高粱的減產應當得到足夠的重視,對于育種管理模式應當找出其不足之處,并有所改革創新,緩解當前高粱減產的狀況。重視科研工作的開展以及培養科研創新人才,使得育種工作的開展有所保障,使得高粱在質量和數量上得到改善,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水平。
參考文獻
[1]劉新宇.現代農業育種創新管理模式研究[J].農技服務,2016,33(15).
[2]王雅鵬,呂明,范俊楠.我國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構建:特征、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5,36 (02):161-1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