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們為什么對德宣戰

2018-01-25 20:35:07劉英奇
歷史教學·高校版 2017年12期

摘 要一戰期間,英國開展了大規模的戰時宣傳活動,其中對協約國的主要戰略對手德國的抨擊與丑化是英國戰時宣傳的主要內容之一。從策略上來說,英國主要通過三個方面開展反德宣傳。一是強調德國的侵略性,渲染德軍對他國平民的戰爭暴行;二是將德皇威廉二世作為德國軍國主義勢力的人格化代表加以攻擊,將英德之戰描繪成自由與專制之戰;三是否定德國知識界的學術成就,突出他們對專制權力的崇拜和軍國主義傾向。從效果上看,英國的反德宣傳在戰爭期間起到了動員國內民眾、爭取美國等中立國民眾同情和支持的效果,但這種宣傳所帶來的對事實的扭曲和謊言的編織對英國戰后的國家形象和國際互信機制都造成了嚴重的損害。

關鍵詞布萊斯報告,威廉二世,軍國主義,特賴奇克

中圖分類號K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7-6241(2017)24-0061-08

一戰期間,英國和德國分別作為協約國集團和同盟國集團的主要參戰國,在戰爭中展開了全面的對抗。雙方不但在軍事上刀兵相見、經濟上相互封鎖,還在輿論上展開了口誅筆伐。雙方都力圖占據道德的制高點,將戰爭的責任推到對方身上。在這場戰時宣傳的博弈中,英國宣傳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過對德國軍隊暴行的揭露和夸大,以及對德皇威廉二世和德國思想文化界代表人物的軍國主義言論加以炒作和歪曲,不僅增強了英國本土和各殖民地民眾對英國政府參戰行為的認同,還推動了美國等中立國最終倒向了協約國,為協約國集團的最終勝利創造了重要條件,也對一戰后的國際關系產生了深遠影響。本文通過對一戰時期英國反德宣傳手法的分析,以期增強對輿論宣傳這一因素在西方國家政治活動中所發揮影響的理解,從而加深我們對西方民主社會的特征和國際關系的認識。①

英國的反德宣傳對象主要是英國國內與海外殖民地的人民,以及美國等中立國的民眾,他們語言相通,在政治上都深受自由主義思想的影響。針對這一點,英國的反德宣傳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盡管英國政府在20世紀初已與法、俄兩國簽訂了針對德國的政治、軍事協定,成為了協約國集團的一員。但當1914年7月底戰爭在巴爾干地區爆發之時,英國社會輿論仍普遍反對英國參與歐洲大陸國家之間的沖突,直至8月4日德國軍隊入侵比利時,英國民眾對戰爭的態度發生了完全的逆轉,英國政府決定立即對德宣戰。

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格雷在議會發表請求對德宣戰演講時就以德國對比利時的侵略作為主要政治理由:“我國在1839年就給予比利時中立國地位以保證,1870年我們再度重申了這一原則,保證低地國家的獨立是我國外交政策之基石。并且如果我們現在放任法國被征服,那么孤立無援、尊嚴喪盡的我們以后還能自我保全么?”①議員們對格雷的演講報以熱烈的歡呼,議會在8月6日決定撥款100萬英鎊,以支持政府的參戰決定。德國對比利時的侵略不僅使英國政府擺脫了參戰的后顧之憂,也在英國民間激起了狂熱的民族情緒:“當宣戰的消息傳到街頭的時候,聚集的人們用大聲地歡呼來表達他們的情感。人們離開了唐寧街,在陸軍部門前聚集了起來,在那里,人們不斷呼喊著愛國口號,直至今天早上?!雹?/p>

英國政府對德宣戰后,戰時宣傳隨即展開,英國政府建立了多個宣傳機構,將眾多的報人、學者、作家、政界人士等具有強大文字能力和專業知識的人才納入宣傳隊伍,這些宣傳者通過在報上發表文章、撰寫宣傳冊、制作諷刺性漫畫和發表演講等各種手段,不遺余力地開展反德宣傳。

英國報界是反德宣傳的急先鋒,其中英國報業大王北巖勛爵(Lord Northcliffe, 原名Alfred Harmsworth)麾下的《每日郵報》和《泰晤士報》表現得尤為突出。北巖勛爵告訴手下的報紙編輯們:“協約國必須永不懈怠地堅持說他們是故意侵略行為的受害者?!雹墼诘聡肭直壤麜r后,《泰晤士報》立即發表文章,將戰爭的爆發完全歸咎于德國的侵略政策:“這不是一個令人驚訝的消息,長期持續發生的事實顯示了德國是刻意地挑起了這次波及全歐的危機。它的抗議、它的推諉、它的否認都不能改變事實。”④與報風較為傳統、嚴肅的《泰晤士報》不同,面向大眾的《每日郵報》所用詞句更為直接和具有煽動性,它常常用簡短和具有明確指向性的詞句作為副標題,讓讀者對文章的意思一目了然。在英國宣戰當天的報道中,《每日郵報》用了“德國人的侵略”“城鎮被摧毀”等詞句來表現德國的侵略者面目,⑤用“襲擊前線的所有人”來突出德國人的殘暴和對平民的無視,⑥用“德國首相自我吹噓的美德”來諷刺德國首相霍爾維格在比利時問題上的辯解是“滿嘴謊言”。⑦

隨著戰爭初期德國軍隊的迅速推進,整個比利時和法國東北部的大片地區先后落入了德軍的控制之下,德軍占領區內的當地民眾與德軍間的緊張關系給英國宣傳者提供了絕好的宣傳素材。在英國的報紙上,德國軍隊屠殺比利時和法國平民的報道隨處可見,而且其殺人手法也常常令人發指:“德國槍騎兵射殺了一個年輕人,借口說他是間諜。他的一個鄰居接著遭遇了同樣的厄運。在另一間屋子里,德國人射殺了房主夫婦倆,并放火焚燒了房屋,并當著受害者兒子的面將兩具尸體投入到烈火之中?!雹唷暗聡嗽诼飞仙錃⒑翢o攻擊性的行人、騎車者和忙于豐收的農民。他們將村莊里的財富洗劫一空,強征實物和酒,他們將酒分著喝掉直到酩酊大醉。他們在街道上放槍、還向空房子里射擊,之后還宣稱有居民向他們開火,這才是到時他們去殺人、放火、洗劫房屋和犯下其他罪行的原因。”①然而,這些新聞報道很多都來自戰爭期間的流言和各種小道消息,其真實性則令人懷疑。②

除了廣泛發行的英國報紙,各種戰時宣傳冊也是英國政府用來引導輿論、丑化德國的重要手段。英國的戰時對外宣傳中,最為注重的是對美國的宣傳。為了讓遠離戰爭的美國人感受到德國人的野蠻和殘暴,英國議會建立了“德國暴行調查委員會”,并邀請在美國有著很高聲望的詹姆斯·布萊斯爵士③擔任委員會主席。委員會從流亡到英國的比利時難民和從前線回來的軍人那里搜集了大量關于德國人在比利時的暴行故事。1915年5月12日,一份名為《呈交委員會的關于德國人暴行的證據和檔案》的報告最終出版,這份報告常被后人簡稱為“布萊斯報告”,被視為一戰期間英國戰時宣傳的代表之作。endprint

“布萊斯報告”主要由幾百份證人證言組成,主要內容都圍繞著刻畫入侵比利時的德國軍隊的野蠻和殘暴展開。為了讓這些暴行故事顯得真實可靠,大部分采用了第一人稱,似乎這些故事都來自證人的“親眼所見”。故事中表現最多的無疑是最能體現德國人野蠻和殘暴的一樁樁肆意殺害無辜平民的血案:“我看見四個參與找尋傷者的平民被遭到德國人槍擊。他們沒有做任何應該受到槍擊的事情,我不知道這四個人的名字。至少我現在知道的,有12名平民就這樣被槍殺?!雹堋版傞L的兄弟和牧師被帶走,他們被命令面向教堂的墻站著,他們都被德國人用刺刀捅死?!雹荨霸诎才潘麄兠鎸φ玖⒅?,德國兵離開了他們一段距離,而后射殺了那四個男人?!雹?/p>

除了這些“普通”的屠殺行為之外,德國人對婦女和兒童的蹂躪和殘害行為是報告所著重刻畫的內容之一?!霸诨丶业穆飞衔矣龅搅肃従覦夫人,她告訴我,幾個德國兵將她懷孕八個半月的女兒趕到閣樓上并強暴了她。第二天,孩子出生了,她想上樓照顧她女兒,卻被德國人的刺刀所阻止……”⑦“就在男人們被殺后,我看到德國人逐屋搜查,將婦女和女孩兒們帶出來,大約有20個人被帶出來,她們列隊站在尸體旁邊,每個人身后都被武器頂著。她們曾試圖逃跑。德國人命令她們躺在帶到廣場上的桌子上面,大約15人當即被強暴,每個女性大約被12個德國人輪奸……”⑧“我看到德國人從那個農婦的懷里搶走了嬰兒。一共有三個德國人,一個軍官和兩個士兵。兩個德國兵拽著嬰兒的胳膊,軍官用軍刀砍下了嬰兒的頭,嬰兒的頭掉到了地上,德國人將孩子的尸體踢到了角落里,之后將他的頭踢了過去……”⑨

除各種濫殺無辜的罪行外,表現德國人貪婪和野蠻的搶掠財物、焚燒房屋、炮轟城鎮等惡行也在這份報告中隨處可見。“8月25日,星期六那天,我看到德國人向那慕爾的一所醫院縱火,那所醫院掛著白旗,還配有紅十字會的標志?!雹狻八麄兎贇Я司S勒旅館,并在同一天焚毀了62座房屋。”{11}

“布萊斯報告”出版后,很快在英國和海外引起了強烈反響。查爾斯·馬斯特曼閱讀之后,立即下令將“布萊斯報告”印刷4.1萬份發往大洋彼岸的美國。此時的美國社會各界,恰因“盧西塔尼亞號”事件而爆發了強烈的反德情緒,因此這份表現德國人“累累罪行”的報告迅速在美國社會流傳開來,讓美國社會的反德情緒迅速擴大和加深。布萊斯個人在美國的巨大威望也讓很多美國人對報告中一個個駭人聽聞的故事深信不疑。馬斯特曼在給布萊斯的信中興奮地寫道:“您的報告已風靡美國,您大概可能知道了,即便最多疑的人也宣稱轉變了態度,這都是因為報告上簽了閣下的大名啊?!眥12}“布萊斯報告”還被翻譯成十幾種文字,在美國的各新移民群體中流傳。

“布萊斯報告”取得的巨大成功讓它很大程度上成為英國反德宣傳的藍本,英國此后出版的很多宣傳冊從內容選擇到文風、語言,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布萊斯報告”的影響,即利用目擊者證言的手法表現德國人的殘暴和冷酷。“根據我方官兵的證言,德國人故意向抬擔架的人射擊這種事經常發生。因此除了有夜幕的掩護,否則去試圖將戰壕里的傷員經過開闊地運走幾乎必死。但更為嚴重的暴行是,德國人在戰場上會故意對那些無助地躺在地上,毫無防衛能力的傷員們痛下殺手?!雹佟拔衣牭綆茁暰揄?,一名154團的士兵正用槍托砸向一個法國兵(戰俘)的腦袋,他很聰明,用的是那法國人的槍托,免得自己的槍托被砸壞……”②“根據那個法國牧師所說,德國兵用腳踹英國戰俘的肚子,用槍托砸他們的后背,強迫他們睡在泥濘的地上,很多人因此得了肺病。”③

以“布萊斯報告”為代表的很多英國宣傳材料都對德軍殺人越貨的野蠻行徑進行了生動的刻畫,給人以親眼所見的感覺,但事實上,英國報紙和各種宣傳冊上所登載的各種暴行故事,其真實性都大有問題。英國報紙曾刊登一幅被砍掉雙臂的兒童的圖片來指責德軍在比利時殘害婦孺,但實際上這張照片反映的是比利時人在剛果的暴行。而在英國和海外廣為流傳的德國人用死尸煉油的傳聞在戰后也被證明是偽造,德國人實際上使用的是動物的尸體。④跟隨德軍進行戰地采訪的記者就曾對英美報紙上的德軍暴行故事提出懷疑和否定,但英國強大的新聞控制能力和英美兩國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讓這種質疑的聲音很快淹沒在反德浪潮中。在英國宣傳者的大肆渲染和美英民族主義情緒的推動下,德國人被定位為貪婪而野蠻的征服者,而英國人成功地將自己和法、俄等國塑造成國際正義的捍衛者和被壓迫人民的保護者,由此成功地在國內和美國等中立國占據了道德制高點。

英國是歐洲最早結束君主專制、踏上近代民主法治化進程的國家之一。對自由的保護和公民個人權利的重視是英國政治文化傳統的重要特點,“生而自由的英國人”常為英國人所津津樂道。因此,在英國與西班牙、法國、俄國等歐洲強國的爭霸戰爭中,英國政府常常會刻意地強調對手在政治上的獨裁與專制,把本國同外國間的爭霸戰爭稱作是自由與專制、文明與野蠻之間的善惡之戰,以此來激發本國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搶占道德制高點。在一戰中,英國的戰時宣傳沿用了這一手法,將這場歐洲國家間的爭霸戰爭渲染為遏制德皇為首的德國統治集團擴張野心的正義之戰。

戰爭爆發后,英國政府和輿論界都將攻擊的矛頭指向以德皇威廉二世為首的德國領導層,斷言正是威廉二世等德國領導人的軍國主義精神和對外侵略的野心促使德國發動了這場歐洲戰爭?!短┪钍繄蟆吩趹馉幈l后發表文章,稱德皇一手策劃了這場大戰:“歷史會告訴我們,德皇要對這場歐洲戰爭負責。如果沒有德國事先的支持,奧國永遠不可能對塞爾維亞發動缺乏依據的攻擊?!雹荨短┪钍繄蟆飞踔翆⑼婪Q為人類之敵:“因為德皇擁有實現自中世紀以來德國就懷有的統治歐洲的野心之能力,因此他是本世紀對大眾自由和人類發展威脅最大的一個人?!雹?/p>

事實上,德皇威廉二世與英國王室有著很深的淵源,威廉二世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外孫,維多利亞女王去世之時威廉二世站在旁邊的溫情場面曾讓不少英國人對這位德國皇帝抱有好感和希望。但威廉二世上臺后所推行的“世界政策”讓英國的政客和媒體人對他惡感倍增:“一想到這個現代阿提拉竟是我們英國王室家族的一員就讓我們很悲哀。”⑦英國宣傳者力圖澄清德皇與英國王室的關系,即這位英王喬治五世的表兄事實上自幼就與英國人熱愛自由與理性等傳統格格不入?!八信恕辽偎杏恕切┍仨毰惆檫@位威廉王子長大的那些人在他左右的時候都懷著恐懼和厭惡之心……人們認為他非常冷酷,極為自私、可以表現粗魯,是一個沒有善心和同情心或任何溫和品質的年輕人?!雹賓ndprint

除了強調威廉二世自小就劣跡斑斑外,英國的報紙和各類宣傳材料主要從兩方面攻擊德皇,一是抨擊他傲慢無禮,野心勃勃?!段鞑抗珗蟆氛J為德國要求比利時政府借道的要求體現了威廉二世讓人無法忍受的傲慢:“我們可以斷言,在整個的國際歷史上,還沒有哪個君王表現得如過去幾天里的德皇那樣高傲,就連拿破侖都沒達到那種程度?!雹凇短┪钍繄蟆穼l生這場戰爭的根本原因歸因于德皇威廉二世的擴張野心和他的“世界政策”:“他的野心是要將德意志帝國從一個大陸強國轉變成一個世界強國。這包括用世界政策取代了俾斯麥那種將力量集中于歐洲的政策,而且隨著這種轉變,德國在海軍和殖民事業上與英國形成了敵對關系——德皇宣布‘三叉戟必須掌握在我們手中?!雹塾麄髡邆兩踔晾猛赖纳眢w缺陷進行人身攻擊:“德皇有一只殘缺的手和一只流膿的耳朵,他還有一顆卑微的靈魂,他的頭腦里總是涌動著夜郎自大的想法。他有一位高貴的外祖母。他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她的能力,卻沒繼承她的愛心。他有她持之以恒的精神,卻沒有她的高瞻遠矚。他自我膨脹而又孤芳自賞,像個驕傲得讓人難以忍受的傻瓜?!雹?/p>

英國宣傳者對德皇的第二個攻擊指向了德皇的軍國主義傾向和霸道野蠻的本性。德皇威廉二世深受普魯士軍國主義傳統的熏陶,并在推行擴軍備戰政策的同時時常發表軍國主義言論,他在1900年對前往中國參加八國聯軍鎮壓義和團運動的德軍官兵講話中曾提出:“你們要像一千年前阿提拉手下的匈奴人那樣創造歷史……你們要在中國如法炮制,讓中國人再也不敢對我們德國人不敬?!雹菰谝粦鹬校藢⑼赖倪@段話反復提及,并戲稱他是“現代阿提拉”,并常常用“匈奴人”(The Huns)來代指德國人,暗指他們和匈奴人一樣野蠻和暴力。但實際上,英國和德國一同參加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英軍和德軍一樣在戰爭中對中國民眾實施了燒殺搶掠,英國人對此卻不愿提及和承認。為了讓國內外民眾相信德皇的侵略本性,“威靈頓館”等英國宣傳機構將威廉二世歷年的軍國主義言論加以搜集和整理,將他在戰前的軍國主義言論編輯成宣傳冊,在國內外廣為發行。一旦有德軍的“暴行”發生,英國宣傳者立即將其與德皇的“野蠻”“殘暴”作風聯系起來。

1915年5月,英國郵輪“盧西塔尼亞號”在愛爾蘭附近海域被德國潛艇擊沉,這起慘劇造成1198人死亡,遇難者大部分來自英屬加拿大,但有198人為美國公民,其中包括美國鋼鐵巨頭阿爾弗雷德·范德比爾特,英國宣傳者利用這一機會,在美國掀起反德狂潮。事件發生后,英國各家報紙立即把矛頭指向了德皇,稱“盧西塔尼亞號”事件是“德皇所犯下的最邪惡的罪行”,⑥有的報紙甚至提出,擊沉“盧西塔尼亞號”這一暴行說明兩年前德皇對泰坦尼克號事件的哀悼純屬“虛情假意”。⑦英國宣傳者引用“盧西塔尼亞號”船長特納的話向德國統治者發出了飽含血淚的控訴:“我們也要對那艘潛艇的長官、對德國皇帝和德國政府發出控訴,正是他們發出的命令,在文明世界的注視之下犯下了整個這一罪行?!雹嗟聦嵣?,“盧西塔尼亞號”慘劇與英國利用客輪從美國偷運軍火的行為密切相關,根據戰后的調查,“盧西塔尼亞號”的船艙底部藏匿了大量的子彈、雷管和導火索等軍火物資。

1915年10月,一位在比利時設立醫院,收治協約國傷兵的英國護士伊迪絲·卡維爾,被德國軍事法庭認定犯有幫助戰俘逃跑等罪行,被德國當局判處死刑,盡管有英美兩國各界人士的求情,但她仍被德國當局處死。此事在英美兩國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憤怒,英國報界和各宣傳機構借此機會再度對德皇發難,聲稱德皇是此案的幕后兇手。實際上,德皇并未真正插手此案,但英國宣傳者提出:“正如德皇要為對比利時的入侵和因此而引起的相關暴行負責一樣,他無法推脫自己的責任,就像麥克白不能說他兩個屬下的行為與他無關一樣?!雹儆麄髡咧栽谶@件事上發難,是因為卡維爾所從事的人道主義工作和柔弱的女性形象能夠在英美民眾中贏得無限同情,而她臨刑前極富人道主義精神的言論“我認識到愛國主義是不夠的,我必須不對任何人懷有怨恨或仇視之心”,②讓她在英美兩國民眾心中成為天使一般的人物,也讓處死她的德國當局顯得如魔鬼般邪惡。

為了讓美國人切身感受到德國人的威脅,英國宣傳者還不斷暗示德裔美國人有在美國進行陰謀活動的危險,以引起美國社會對德國的警惕和恐懼。“德皇告訴洪·詹姆斯·W. 杰拉德,他在美國有成千上萬的忠誠臣民,杰拉德先生回答說,美國也有很多的燈柱,如果那些人不忠于我國政府的話,足夠將那些人吊死。”③

英國宣傳者對德皇的攻擊并不是完全的憑空捏造,而是通過對威廉二世在不同時期的軍國主義言論加以搜集、整理,在報紙上進行持續刊登和具有引導性的分析,或是在各種宣傳冊上對德皇的好戰言論予以集中展示,使威廉二世作為野心勃勃的軍國主義分子的形象深入人心,成為普魯士專制和好戰傾向的人格化象征。英國宣傳者的這種移花接木的手段讓廣大英國民眾產生了這樣的感覺,即英國政府的參戰并不是為了爭權奪利,而是為了捍衛歐洲免遭專制暴君的侵略和統治。很多英國人由此重溫英國打敗路易十四、拿破侖和尼古拉一世等專制君主,多次“拯救”歐洲大陸的光輝歷史,從而使英國民眾的參戰熱情隨著時間的推移仍能保持下去。

英國宣傳者針對德皇的宣傳所起到的另一個作用是成功地在與英國有著相近政治文化的美國掀起了對德國的排斥和敵視情緒,而威廉二世和德國高層的錯誤政策客觀上為英國宣傳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尤其是“盧西塔尼亞號”事件和齊默曼電報事件給英國宣傳者的反德宣傳提供了絕好的素材,使美國社會的反德情緒與日俱增,最終為美國放棄中立、加入協約國陣營作戰的政治選擇提供了強大的社會輿論動力。

在一戰以前,德國在學校教育和科學研究上處于世界頂尖水平,高傲的英國人對此也自嘆弗如:“那片土地上的文化孕育了康德,而我們的文化卻孕育了很多虛偽的陳詞濫調。”④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教育改革家馬克·佩蒂森認為:“世界上的學界資本掌握在德國人手里。”⑤20世紀初的英國學者很多都有留學德國的經歷,他們與很多德國學者有著良好的私人友誼,因而對英德兩國刀兵相見的殘酷事實難以接受,曾留學德國的著名英國經濟史學家威廉·阿什利在戰爭爆發后哀嘆:“在今后的很多年里,也許是我的余生中,我所珍視的兩國間的親密合作不會再有了。”⑥德國知識界對戰爭的公開支持讓很多英國民眾對德國知識界的印象迅速逆轉。endprint

1914年10月,包括著名物理學家倫琴、化學家歐立希在內的93位德國知識分子發表了《德國知識分子宣言》,稱:“作為德國科學和文化界的代表,我們在這里要向文明世界表達我們對謊言和污蔑的抗議,我們的敵人用那些不實之詞不遺余力的對德國的生存之戰(這場戰爭是強加給我們的)進行玷污……德國軍隊和人民是一體的,今天,這種意識讓七千萬德國人不分階層、職位、黨派,如兄弟般團結在一起?!雹叩聡R界這種對戰爭行為的辯護和支持讓很多英國知識界人士感到震驚和憤怒,英國報界和各宣傳機構趁機組織和發動知識界人士對德國文化和德國知識界進行全面性的否定和批評。

英國宣傳者們首先試圖打破英國學界對德國科學和教育水平的崇拜,對德國在科學、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成就提出質疑。1914年12月,《泰晤士報》發表了牛津大學亞述學教授塞斯的文章,否定了德國在科學發展和學術研究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稱:“在科學、文學、古典學、哲學、天文學、藝術、建筑和考古學上,沒有一個頂尖人物是德國人,我們還可以繼續添加其他學科,如農學、灌溉、廢物回收與給水、極地和地理探索、公共衛生和診斷與藥學的諸多分支學科,情況也是如此。”①塞斯的說法得到了動物學家雷·蘭開斯特的呼應,蘭開斯特認為,德國在科研領域的優勢地位是一種“幻覺”,是近期從德國大學中留學歸來的一些青年英國學者的“不負責任的夸夸其談”。②伴隨著這股對德國科研實力和學術成就全面否定的浪潮,一些學者對英國學界的“德國依賴癥”提出了批評,認為:“這產生了一種奴隸學術,盡管仍有一些令人欣慰的例外。”③阿什利也提出:“(在德國之外)存在著幾乎有著同等價值的知識,知識是透明的、可辨別的、平衡的,我們可以從其他地方更好地學到這些知識。”④另外,強調德國學者的血統或文化傳承上的外國淵源也是英國宣傳者們的手法之一,例如《泰晤士報》記者斯蒂芬·格拉漢姆提出尼采身上更多的血統來自波蘭。⑤

英國宣傳部門對德國學者們的另一個指控是指責他們沒有知識分子所應有的理性和中立的態度,完全依附于德皇威廉和軍國主義勢力,公然為德國的侵略行為辯護。歷史學家歐內斯特·塞德勒認為,德國的教育導致了“單方面的杰出成就”,“(德國教育)精密的組織、國家的大力支持,削弱了其道德獨立性”。⑥牛津大學的學者們在炮制的宣傳冊中甚至指出,作為德意志自由和理性精神象征的著名啟蒙思想家康德,在本質上也是君主專制和軍國主義的擁護者,康德倡導的共和主義與法治精神與英國人以保護公民個人自由權利的法治、共和等政治概念有著本質的區別?!肮埠椭髁x在他(康德)看來應該意味并應該意味著體現公共福祉的法治,而一切個人和階級的利己主義應該被清除掉……康德在他那個時代對自己成為一個自認為是‘國家第一公仆的王室的臣民感到非常滿意……康德不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他愿意承認在戰爭中‘深藏著并設計了體現著高級智慧的計劃,以準備、如果不是建立的話,在國家自由中對法律的遵守,在這一過程中這些國家會形成一個完善的道德系統。他甚至準備承認戰爭對一個民族能起到凈化和提升的作用?!雹?/p>

此外,英國宣傳者還將德國學者對本國政府的辯護、攻擊協約國的言論選擇性地刊登在報紙和各種宣傳材料中,通過德國人之口來讓英美民眾感受德國知識界的傲慢、野蠻和軍國主義傾向。其中,最頻繁被英國宣傳者們提到和引用的德國思想家是哲學家尼采和歷史學家特賴奇克。

英國宣傳者抓住尼采的名言“上帝已死”和“權力意志”理論,來攻擊德國現代哲學的離經叛道和專制傾向?!啊易l責基督教,尼采大聲說,‘在我看來,它是最大的騙局?!@種褻瀆神靈的精神似乎已經傳染給了這個國家的軍隊。魯汶的毀滅向我們展示了‘權力意志這個讓人感興趣的理論付諸實踐的后果?!雹嘁恍┯⒚缹W者對如此庸俗和片面地解讀尼采提出了批評,但仍無力扭轉人們對尼采的惡劣印象。加拿大哲學家赫伯特·斯圖爾特悲哀地說:“在現如今一片狂熱的話語當中,當然會有過度的夸張和誤解,不幸的是,讓英國的讀者獲得真相有些困難。”⑨

與對尼采的思想進行庸俗化和歪曲性的解讀不同,特賴奇克的作品和言論中本含有嚴重的民族主義思想和軍國主義傾向,讓英國宣傳者們甚至不必對其作品進行過多的“加工”。特賴奇克公然鼓吹戰爭具有“積極作用”,他認為“上帝會確保作為人類種群良藥的戰爭要經常發生”。⑩在國際關系上,特賴奇特認同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原則,認為“只有勇敢的民族才能確保自己的生存、未來和發展;弱小和懦弱的民族則被淘汰,而且本應如此”。①再者,特賴奇克濃厚的反英情結也是刺激英美讀者的“良藥”,他一直將控制海洋、占據大片殖民地的英國視為實現德國霸權的死敵,甚至提出:“如果說拿破侖的哪一件政策是正義的話,那就是他對海上自由的追求?!雹谟麄髡咴谙蛴⒚雷x者不遺余力地展現特賴奇克極端思想和言論的同時,還試圖讓讀者相信特賴奇克代表著德國思想界的主流,是“德國的靈魂”,但實際上,特賴奇克的極端民族主義觀點在德國史學界影響有限,他的言論常常受到主流的蘭克學派史學家們的抨擊,但英國宣傳者們對此卻視而不見。

在戰爭的大環境下,英國知識分子對德國知識界的好感甚至崇拜之情迅速扭轉,兩國學界間多年的互信和友誼在戰時民族主義大潮沖擊下中斷,眾多英國知識分子在德國知識界發表支持政府戰爭決策的宣言后,宣布與德國知識界“劃清界限”,并加入了威靈頓館、戰爭目標委員會等宣傳組織,成為英國戰時宣傳隊伍中的一員。他們的轉向在增強英國反德輿論的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兩國思想界走向敵視與對立,這種對立情緒對戰后兩國的交往產生深遠影響。

綜而述之,在一戰期間,英國的戰時反德宣傳成為英國政府動員國內各階層民眾,爭取中立國輿論同情與支持的重要手段。憑借著對洲際交通、通信的實際控制和強大的信息傳播能力,英國宣傳機構將大量含有戰時宣傳材料的報紙、宣傳冊等圖文資料在英帝國內和美國等中立國廣泛發行,在相當程度上造成了世界各地親英反德的輿論傾向,英國的反德宣傳刺激了國內民眾的民族情緒和參戰熱情,并對美國等中立國在戰爭后期加入英國一邊對德奧宣戰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然而,英國利用社會上狂熱的民族主義情緒和出版審查制度提供的有利形勢,廣泛采用了斷章取義、歪曲事實、捏造證據等手段煽動反德輿論的策略也帶來了諸多的負面影響。在戰后,很多關于德國人暴行的虛假信息被一一揭露,英國政府和各報業集團的信譽度嚴重下降,“宣傳”一詞在一戰之后開始成為帶有貶義的政治詞匯,英美政治家和思想家們長期標榜的民主制度和自由觀念也遭到很多人的懷疑。③英國自由黨議員阿瑟·龐森比哀嘆:“宣戰之后,真相第一個受傷?!雹苡姆吹滦麄骷て鹆说聡藦娏业拿褡宄鸷?,給魯登道夫和希特勒等極端民族主義者和軍國主義分子在德國的崛起提供了歷史資源,包括德國、意大利等地的法西斯分子從英國的戰時宣傳中汲取了相當的靈感和能量,“宣傳”成為此后法西斯勢力在意大利、德國等地建立極權統治,鼓動對外擴張的重要手段。

【作者簡介】劉英奇,天津師范大學歐洲文明研究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一戰史、英國近現代史。

【責任編輯:杜敬紅】endprint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毛片网站在线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日韩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 曰AV在线无码|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夜夜拍夜夜爽|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99er这里只有精品|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 天天干伊人| 日本午夜影院| 国产精品第5页| 91伊人国产| AV老司机AV天堂|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国产精选小视频在线观看|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高清不卡| 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黄色国产在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99视频在线免费|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精品另类| 搞黄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欧美成人日韩|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91视频精品| 18禁高潮出水呻吟娇喘蜜芽|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亚洲免费三区|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亚洲无线视频| 国产麻豆福利av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天天摸夜夜操| 91丝袜在线观看|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高清视频一区| 亚洲精品你懂的|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蜜芽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中文字幕资源站|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青青操国产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蜜臀AVWWW国产天堂|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精品国产毛片| 毛片一级在线| 黄色网址手机国内免费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亚洲精品视频网| 国产97视频在线|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高清| av在线手机播放| 毛片网站在线播放|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