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鳳英 李丁霞
摘 要 學風建設是高校品牌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1]也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隨著易班在全國高校的迅速推廣,易班逐漸成為高校學風建設中不可忽視的因素,總結利用易班創新學風建設的優勢,并以蘭州理工大學為例,利用易班優課功能和資源、易班項目建設、基于易班前置新生入學教育實踐和易班品牌文化培育促進高校學風建設,同時思考利用易班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和發展機制。
關鍵詞 易班 學風建設 實踐與思考
Abstract School tradition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for university brand competitiveness[1], also an important link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Faced with problem and challenge in school tradition construc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long with the rapid promotion of Yiban in the whole country, Yiban become factors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school tradition construction gradually,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of using Yiban innovate school tradition construction,and take LanZhou University for example,using Yiban Yooc function and resources, Yiban project construction. Pre-entrance education practice based on Yiban, take cultivate Yiban brand culture as a carrier promote school tradition construction, and think further strengthen and improve long-term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school tradition construction based on Yiban.
Keywords Yiban; school tradition construction; practice and thought
根據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按年齡來看,中國網民10-39歲群體占比73.7%,成為主要群體;按職業結構來看,網民中學生群體占比最高,為25 %。[2]也就是說,青少年成為網絡主力軍,互聯網已經從工具轉化為目前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環境,無時無刻影響著每一位大學生的學習及生活方式。然而,互聯網在給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便捷、無限資源的同時,也給“三觀”不成熟、自控力不強的大學生造成自我目標及方向的迷失而影響學習的動機和學習態度,從而直接影響大學生學習氛圍,阻礙高校學風建設,進一步影響高校優良學風的形成。
面對互聯網環境下高校學風建設存在的挑戰和機遇,高校如何選擇、使用互聯環境下出現的各類技術和平臺,更好的服務大學生教育教學、日常管理,對學生學習動力、目的、態度、行為和方法等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是高校在學風建設過程中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2009年,易班作為一個以高校師生為使用對象的社交與育人平臺應運而生,經過8年在全國高校的推廣建設,在思想教育、教育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四個平臺建設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效,并逐漸成為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抓手,同時也為高校創新學風建設提供了新平臺。
1 利用易班創新學風建設的優勢
易班融合了論壇、社交、博客、微博等主流的WEB2.0應用,加入了為在校師生定制的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務功能,并支持WEB、手機客戶端等多種訪問形式。相比傳統的學風建設,在利用易班創新學風建設過程中,可以將易班功能的服務多元性、資源共享性、內容安全性、師生互動性優勢用于學風建設。
(1)服務多元性。易班是集學生思想教育、教育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于一體的大數據網絡互動平臺。易班網不僅僅是簡單的傳統門戶網站或是師生社交平臺,它主要的用戶群體是老師和學生,它的各項功能與開發定位都是遵循學校的行政體系和師生的需求與便捷來實現,因此具有學習、娛樂、交流互動、存儲等多種功能的集合體,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各類需求。[3]
(2)資源共享性。傳統的學風建設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4]如學校、學院或班級中形成的氛圍。易班網是針對所有高校師生群體開放的公共互聯網平臺,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瀏覽各類新聞、通知公告,參與校園文化活動,學習感興趣的視頻,也可以上傳自己的資料、分享課堂筆記、學習心得。這樣不僅促進了班級、本專業、學院、學校學生間資源的共享和交流,也方便了所有易班共建高校學生間的交流。
(3)內容安全性。易班網是在教育部的主導下推廣和發展起來的公益網站,以“實現教育的夢想”為目的。而且易班網用戶主要是廣大老師和學生,并且通過教工號或學號實名認證才可以完成注冊和認證,這樣在極大程度上保證了易班網的可控、綠色。給廣大師生創造了一個天朗氣清、向上向善、生態良好的網絡空間。
(4)師生互動性。易班網的本質是大學生網絡互動社區,隨時隨地互動是其最基本的功能,打破了傳統線下班級和課堂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易班線上班級、易課堂、各類交流群使得學生之間、學生與專業課老師、學生與輔導員,甚至是不同學校的學生間的交流互動成為可能,使學生的學習更為便捷、高效。endprint
2 利用易班促進高校學風建設的實踐,以蘭州理工大學為例
2.1 利用易班優課功能和資源,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當下,單純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個性化需求和多樣化發展,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積極性。互聯網作為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大環境,網絡課程呈現席卷全球之勢,[5]“翻轉課堂”、慕課、微課等新的學習模式,如雨后春筍般迅速興起。但是網絡課程質量良莠不齊,在新形勢下,為了推動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2016年,教育部易班發展中心在教育部、國新辦、工信部的指導下,整合“易班大學”和“易班學院”,聯合50多家互聯網教育龍頭企業和200多所高校,成立了基于易班體系的在線教育一體化服務平臺,專注服務于大學生職前教育和高校教育教學,給全國高校師生提供在線免費課程資源8000余門,大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學習基礎來自主選擇網上學生形式、學習內容,即從傳統課堂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參與,根據自身的課余時間安排合理規劃線上學習時間,促進學生學習規劃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同時,易班網的跨校、跨院的互動性優勢,使大學生在易班優課的學習極大擴展了師生互動和生生合作的廣度和深度,[6]大學生在進行易班優課學習的同時,可以通過學習資料、話題討論、易課堂群、課群投票等實現同步或異步的討論來協助交流、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2 利用易班項目建設,建立全員育人的教育機制。
2017年,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蘭州理工大學開展易班立項活動,立項類型有易課堂、名師工作坊項目、輔導員育人坊項目、學生達人空間項目,基于易班拓展專業老師、輔導員、學生利用輔助教學、管理、個性化發展和成長成才的環境。
易課堂、名師工作坊通過搭建線上學習交流課堂,作為線下第一課堂的延伸和補充,打破傳統課堂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老師可隨時上傳學習資料、課前課后和學生交流討論、答疑解惑等,提前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在線下更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線上線下育人相結合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動力和學習方法。
利用易班輔導員育人坊,輔導員時刻關注學生動態,給予學生更多關懷,思想教育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展開,力爭和微博、微信、社區一起形成網絡合力育人的輿論引導體系,傳遞網上正能量,在與學生交流的同時掌握學生動態,從而影響并帶動廣大學生共同實現學風建設的目標。
學生達人空間鼓勵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愛好,專注某一領域建設達人空間,將校園“朋輩榜樣”打造成易班“網紅”,讓“朋輩榜樣”無聲無息走進每一位大學生身邊,讓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引領并最終形成穩定而持久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局面。
2.3 基于易班前置新生入學教育,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
新生入學教育是新生接受大學教育的第一課,也是品行教育的第一個環節,能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形成良好學風,為成長、成才、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7]基于易班前置新生入學教育,即未進校門,先入易班,基于易班平臺搭建新生入學教育系統,幫助新生提前了解校史校情、學校制度、獎助貸政策、科技創新、考研就業、征兵入伍、住宿美食、品牌活動、學生組織等信息。并基于易班優課平臺在線考試功能開展新生入學教育考試。充分結合易班網絡平臺開展新生入學教育工作,打破了新生入學教育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新生入學教育可以更加系統化,更加有針對性,從一定程度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
2.4 以培育易班品牌文化為載體,推進高校優良學風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推進學校學風建設工作的重要載體。[8]蘭州理工大學自入駐易班以來,為了豐富易班內涵建設,繁榮我校校園文化,學校不斷根據我校實際,調研學生喜好,開展各類易班品牌文化活動,一是開展易班周邊產品設計大賽、易班LOGO大賽、易班輕應用設計大賽等與專業結合較強的線上線下校園文化活動,有意識的將設計專業、計算機技術專業滲透在此類活動中,讓學生專業能力在大賽中充分得到展現,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好專業技能的優勢,激發專業學習上進心。同時開展易班網絡文化節、易班活動日等適合現代大學生口味的線上線下易班品牌團學活動,豐富學生“第二課堂”,激發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同時為學生綜合素質的鍛煉和提升提供舞臺。三是開展導學苑、大一學業規劃、“易”周人物等線上思想引領性主題活動,以此類易班網絡文化活動為載體引導大學生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為大學生營造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的校園網絡空間。
3 利用易班進一步加強學風建設的思考
利用易班創新高校學風建設機制是學風建設在高等學校的一種新的嘗試和探索,尤其是在類似我校等初步推廣建設易班的高校,對我們而言,如何充分調動專業老師的積極性建設易課堂、名師工作坊,提升內容品質,利用易班整合高校學風建設的優質資源,探索基于易班創新高效學風建設更有效的實踐活動,利用易班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和發展機制,推動高校學風建設在“易班”中的全面發展,真正發揮易班平臺下的學風建設實效等問題值得我們重視和深思。
參考文獻
[1] 任升.新媒體時代高校校園文化與學風建設[J].決策與信息,2016(2):52-53.
[2] CNNIC發布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J].中國信息安全,2017(2):24.
[3] 徐欣怡,于童,何妮燕.利用易班促進高校學風建設的實證研究[J].紡織服裝教育,2015(3):181-185.
[4] 丁明強.基于“易班”在高校學風建設中的作用探析[J].黨史博采(理論),2014(4):50-51.
[5] 繆子梅.網絡課程對我國大學生學習方式的影響——基于對某高校在校學生的調查[J].中國高教研究,2014(11):94-98.
[6] 胡玉輝.基于網絡環境的大學英語合作學習模式探[J].外語界,2008(4):108-110.
[7] 袁姣姣.新生入學教育對高校學風建設的影響[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2(8):59-61.
[8] 崔本強.基于學風建設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成果培育問題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3):108-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