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韞文+鐘蜀蓉
摘 要: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諸多先進的智能設備不斷被研發出來,主要為人們提供高質量的生活服務與技術服務,其中智能手機成為信息化時代的代表性產物之一。智能手機作為一種高度智能化、信息化的移動終端產品,能為人們提供基本的通信、信息交流、社交與娛樂等服務,是掌上“迷你小電腦”,對中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影響很大,主要包含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兩個層面。面對此類問題,應使用辯證的態度來應對,從而讓學生正視智能手機的存在,進而科學合理的使用智能手機。對此,本文就智能手機對中學生的影響及建議展開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智能手機;中學生;影響
而今,隨著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各種檔次的智能手機不斷涌現,其功能也變得更具創新性,借助智能手機平臺和發達的無線網絡即可實現娛樂、社交、學習與媒體瀏覽等,可下載相關的軟件來滿足需求。新時期,中學生的學習壓力大,面對繁重的課業和極大的升學壓力,難免會產生厭惡感,時常會選擇智能手機來排解。但是,由于智能手機強大的功能和極大的吸引力,時常會讓中學生瘋狂的迷戀玩游戲、看小說、看視頻等,無法自拔,自制力差,最終會對中學生的學習產生非常大的影響。面對此類問題,應合理管控高中生使用智能手機,借助智能手機來開展學習,能幫助學生解決諸多問題,從而學習到更多的專業知識點。
一、智能手機對中學生的影響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止到2017年6月,我國擁有智能手機的網民數量達到7.24億,其中學生占比超過20.0%,勢必會對中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產生影響,影響主要表現為消極影響與積極影響。
1.消極影響
現如今,在中學生群體中,智能手機得到全面普及,且輕輕松松即可實現上網,也便于與家長聯系,可通過撥打電話、微信、QQ等方式來完成。此外,學生還可借助智能手機來瀏覽網頁、玩游戲、聊天等,但是中學生缺乏一定的自控力,勢必會對中學生的學習與現實生活產生消極影響。例如,中學生正處于思想波動的重要時期,極易受到網絡不良因素的誘惑,特別淫穢色情,時常會發生傳閱淫穢色情影像的行為,這樣從思想與精神上的都會形成污染,導致學生長時間沉迷于黃色影像,最終會為導致學生成績下滑。其次,部分學生遇到學習上不懂的問題,不認真思考,不是向老師求教,而是尋求百度直接查詢答案,導致不自覺的學生不求甚解,不能達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2.積極影響
智能手機的出現,除了為學生帶來系列消極影響外,還帶來了一定的積極影響。首先,學生能借助智能手機來學習與查找相關的知識點,學習起來既方便又快捷,這對于自控力強、有學習積極性的學生非常有幫助。其次,智能手機自帶播放器可為學習語言的同學提供隨身聽功能,有利于隨時隨地抓住碎片時間學習。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會板書很多內容,為節省時間,學生可直接用手機拍好來保存電子數據,形成電子筆記,既省時又省力。同時,教師還可將PPT拷貝到學生手機上,便于學生后期查找與學習,這樣在后期復習時不會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能實現學習的高效性。
二、中學生科學合理使用手機的相關建議
智能手機作為一種人們都比較依賴的現代電子產品,其存在價值與電腦、網絡等具有相似性,使用手機不存在本質上的對與錯。它的出現在潛移默化之中已經對人們的實際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為了讓中學生擁有正確而合理的智能手機使用觀念,應端正其人身觀、道德觀與價值觀,增強中學生的自控力,加強自身修養,以實現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具體可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應發揮好家長的重要作用。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此,建議家長應以身作則,以辯證的態度來看待如何使用智能手機,自己帶頭規范使用智能手機,禁止在家出現過度依賴智能手機的現象,言傳身教,進而引導中學生要規范而正確的使用智能手機。
其次,為幫助中學生養成科學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道德觀,應重視思想道德教育,增強學生自我分辨與認知能力,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及時利用好學生的空閑時間,利用課外實踐活動來進行充實,能一定程度減少中學生過度使用智能手機的行為。此外,在學校內部應設置正確使用智能手機的專欄,就智能手機的使用規范進行羅列,也就此問題可以開展辯論,以端正學生的態度,進而控制自己對智能手機的癡迷。
第三,重視法制建設,加強網絡監管,科學管理手機文化。由于中學生屬于弱勢群體,其安全意識與隱私保護意識不是很強,稍不注意會將自己的重要信息泄露出去,為不法分子所用,最終導致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智能手機不斷被研發。其一經推出,就受到了社會大眾的廣泛喜愛,它所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新時期,保證中學生規范而合理的使用智能手機,應從家長、社會與學生等多個角度出發,增強中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與自我控制能力,對智能手機使用時間、使用范圍等進行科學分配,克制住自己,不可過度沉迷于智能手機,盡最大可能來減少智能手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以求發揮好智能手機的積極影響,從而為中學生學習生活提供更多的輔助,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段亦林.智能手機對中學生的影響與建議[J].科技創新導報,2017,14(09):174+176.
[2]江錫鳳,歐啟忠.課堂教學中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的現狀研究——基于廣西師范學院的調查[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22):9-11.
[3]潘丹.與其“堵”不如“疏”——教師應如何引導中學生正確使用智能手機[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3,33(03):226-227.
作者簡介:
蒲韞文(2000.05—),女,重慶北碚,西南大學附屬中學,研究方向:中學教育。
通訊作者:鐘蜀蓉(1971.09.02—),女,四川三臺,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校,中學高級,大學本科,法學學士,中學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