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者通過問題測試和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日語學習者的擬聲擬態詞習得狀況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學習者對擬聲擬態詞的整體習得狀況較差,同時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在擬聲擬態詞重要性的認識、學習態度、運用程度、規律性認識等方面的不足是學習者習得狀況較差的主要原因,從教與學的角度提出有針對性的策略。
關鍵詞: 日語學習者 擬聲擬態詞 習得狀況調查
日語擬聲擬態詞豐富,日本人在日常生活對話及文章中都在有意無意地使用擬聲擬態詞。擬聲擬態詞具有象似性,對于以日語為母語的人來說,即使是初次接觸到的詞,不用解釋、不用查詞典等也會產生直觀的理解。日語擬聲擬態詞不僅被經常用于日常生活中,而且在廣告、商品名稱、報紙標題中被廣泛應用。漢語中聲擬態詞的數量遠不如日語多,據統計,收錄在各類擬聲擬態詞詞典里的現代擬聲擬態詞大約有2500個,是英語的3倍、漢語的2倍多。不僅如此,日漢擬聲擬態詞在形態上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另外,日語擬聲擬態詞的語義分化程度高,與漢語相比分類比較細[1]。因此,擬聲擬態詞的學習成為中國的日語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的一大難題。雖難掌握,但不能舍棄,因為自然熟練地運用擬聲擬態詞可以更加生動地進行日常對話,更深入地閱讀,擬聲擬態詞的習得水平可以反映學習者的日語水平也不為過。那么,在實際習得過程中,學習者對擬聲擬態詞的習得情況怎樣呢?筆者以肇慶學院日語專業二、三、四年級的學習者(以下簡稱學習者)為調查對象,通過問題測試和問卷調查的方法對習得狀況和問題點進行考察并嘗試針對問題點提出對策。
一、習得狀況
(一)問題測試調查狀況
為考察學習者的習得狀況,進行問題測試。
1.調查內容
對肇慶學院日語專業二、三、四年級的學習者進行問題測試。測試題選取日語能力考試(JLPT)1級和2級各10個題。要求學習者在規定的時間內不查詞典不與同學商量選取最合適的一項。結合學習者的日語能力級別進行結果分析。
2.調查結果
發放測試卷96份,收回90份,有效收回率94%,按年級分布分別為:二年級30人,三年級30人,四年級30人;按通過能力考試分布分別為:1級32人,2級40人,3級及以下4人,剩余14人未通過能力考試,無法判斷其日語能力,故不在考察范圍之內。調查結果如下表1所示。
3.結果分析
如表1所示,根據年級,2級題的正確率,二年級為70%,三年級為58.3%,四年級為79.3%,最低正確率為58.3%,結果顯示,2級題各年級的習得狀況還可以。但是1級題的正確率怎樣呢?由表1可見,二、三、四年級學習者的正確率依次為:29.6%、38.3%、49.3%,隨著年級的增長而在逐級提高。但是,就算如此,最高正確率才49.3%,還沒達到2級題測試中的最低正確率58.3%,由此可見,學習者在1級題測試中的習得狀況比較低。
排除14名無法判斷日語水平者后剩余的76名學習者根據日語等級水平,1級合格者,2級合格者,3級及以下合格者在2級測試題中的正確率依次為81.3%、62%、65.0%,1級測試題的正確率為:51.5%、37.5%、10.0%。由調查數據可見,日語水平越高,擬聲擬態詞的習得狀況越好。另外,1級測試題中即使是通過1級資格考試的學習者其正確率只為51.5%,由此可以推測,日語學習者對擬聲擬態詞的整體習得狀況比較差。
(二)問卷調查狀況
1.調查內容
前面根據日語能力測試題對學習者的習得狀況進行了考察,為了進一步掌握和分析學習者對擬聲擬態詞的習得狀況,對學習者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同樣為肇慶學院日語專業二、三、四年級的學習者,發放問卷96份,收回90份,有效回收率為93.7%。
2.調查結果
根據學習者能立刻說出的擬聲擬態詞數量和看到后知道意思的擬聲擬態詞數量兩項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表2。
淺野鶴子編《擬聲擬態詞詞典》(1978.角川書店出版)中出現了1653個擬聲擬態詞,這些詞大半是日本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2]。學習者在專業課學習中使用的《新編日語》(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1-4冊中共出現了100個擬聲擬態詞。表2的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習者(32%+43.3%=75.3%)能夠立刻說出的擬聲擬態詞都在10個以下;而看到后能知道意思這項中,(61.1%+37.7%=)98.8%的學習者能夠認出的擬聲擬態詞數量在30個以下。由此可見學習者對擬聲擬態詞的習得率之低。那么,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
二、原因分析
(一)對擬聲擬態詞重要性的認識不足
據問卷調查數據,只有31名學習者(34%)認為擬聲擬態詞是不可或缺的,多數學習者(60%)認為僅用于修飾,可有可無。由此可知,大部分學習者認為,用了擬聲擬態詞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動,不用也不會使句子產生歧義,學不學都無所謂,可見學習者對擬聲擬態詞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二)對擬聲擬態詞的運用頻率過低
語言是隨著學習而越來越熟練使用的,擬聲擬態詞的習得同樣如此,那么,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學習者對擬聲擬態詞的運用程度如何呢?通過問卷調查進行分析可知,“沒用過”的學習者占60%,與此相對,“經常使用”的學習者卻一個都沒有。由此可見,學習者在日常交流或者書寫當中,擬聲擬態詞的使用率低,使用不足現象普遍存在。
(三)沒有習得有效的學習方法
日語語言學家金田一春彥在對擬聲擬態詞的研究中,對其構成規律做了總結并進行了廣泛推廣,這對擬聲擬態詞的學習有益。那么,學習者對這種規律性了解多少呢?問卷數據顯示,42.2%的學習者僅聽說過,只有5名學習者對擬聲擬態詞的規律很了解。由此可見,大多數學習者對擬聲擬態詞的規律性不清楚,也就難以熟練習得擬聲擬態詞。endprint
三、對策
(一)提高對擬聲擬態詞重要性的認識
飯島(2004)指出:“如果沒有擬聲擬態詞,日語交流本身的韻味就難以體現。”擬聲擬態詞在日本人的語言交流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可見一斑。為了很好地習得擬聲擬態詞,很有必要增強學習者對其重要性的認識。只有認識到其重要性才能積極有效地習得,這是一切對策的根源所在。
(二)從低年級開始導入學習
在教育方面,對擬聲擬態詞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筆者所調查的肇慶學院,在日語學習的初級階段幾乎沒有給學習者導入擬聲擬態詞相關的知識點。這就導致學習者到中高級階段才開始接觸大量的擬聲擬態詞,對某些學習者來說很難一下子習得,甚至產生厭倦情緒。三上京子(2007)指出很有必要在初級階段的學習中導入擬聲擬態詞[3]。因此,基于以下兩點筆者認為很有必要在初級階段開始學習擬聲擬態詞。首先,在初級階段,盡可能早地導入日本社會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擬聲擬態詞,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習得該類詞。其次,在初級階段導入擬聲擬態詞語音和語義相關的知識點,可以更早地增強學習者的語感。
(三)習得有效的學習方法
首先,根據語境進行推測,理解記憶。作為學習者,我們很難有日本人一樣對擬聲擬態詞的直觀的語感,這是習得過程中的難點,那么在學習過程中遇到擬聲擬態詞應該如何處理呢?比如在閱讀時遇到擬聲擬態詞,可以根據語境推測其意思,繼續閱讀,然后閱讀結束后查閱詞典確認自己的推測是否正確,這樣印象會更加深刻,也更容易記憶。
其次,掌握其規律性,雖然擬聲擬態詞繁多復雜,但是有其規律性可循。如掌握了規律性,在習得過程中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中日對照進行習得,日語漢字是借用的中國文字,這為母語為漢語的中國日語學習者提供了便利,但是過于依賴漢字會導致很多誤用。在認清這點的基礎上可以對照漢語學習擬聲擬態詞的發音特點及功能等[4]。
四、結語
筆者通過問題測試和問卷調查的方法,對中文母語日語學習者擬聲擬態詞的習得狀況進行考察,發現整體習得狀況較差,問卷調查數據顯示,主要原因為對擬聲擬態詞重要性的認識、學習態度、運用程度、規律性認識等方面的不足。最后針對所出現問題提出了對策。但是,筆者僅僅對中國日語學習者的擬聲擬態詞的使用情況做了考察,并沒有從正誤用的角度對學習者擬聲擬態詞的習得加以研究,而且本次調查所采用的數據比較有限,今后將繼續增加橫向及縱向的數據、分析正誤用的情況,以期更全面地把握學習者擬聲擬態詞的習得情況。
參考文獻:
[1]田玉玲.日語學習者擬聲擬態詞習得狀況調查——以語料庫調查為中心[J]. 高教學刊,2016(12):256-257.
[2]淺野鶴子.擬聲語·擬態語辭典[K]. 東京:角川書店出版社,1978:213-252.
[3]三上京子.日本語教育のための基本オノマトペの選定とその教材[J]. ICU日本語教育研究,2007(3):49-63.
[4]徐一平.日語擬聲擬態詞的研究[M]. 北京:學苑出版社,2010: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