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閩軍
摘 要:現代教學改革中,越來越重視教學互動這一環節。創造愉快、有效、成功的教與學的互動環境,是當前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素質的需要。
關鍵詞:初中語文;互動性;語文教學
《基礎教育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從本質上來說,教學活動不是教師教、學生學,而是教師正確、恰當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以實現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參與。能否實現教這一目標,關鍵是看在教師的調控下,課堂教學能否形成一種多維互動的交往關系。強化師生互動,激發師生的情感共鳴,努力營造一種開放、和諧、寬松的教育教學氛圍。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初步探索。
一、學生要多讀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教學之目的是為了使學生練成讀書之本領”,“老師能引導學生善于讀書,則其功甚偉”。所以,在語文課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熟讀、多讀課文。那么,學生多讀什么?首先,做到“四讀”教材,即一讀提示,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中心思想和寫作特色;二讀注釋,掌握必要的文學常識和重點字詞;三讀課文,掌握文章結構和重點語段;四讀練習,掌握基本知識,訓練語文能力。其次,閱讀課外書籍,“九義”大綱明確規定:“語文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經常要學生將《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以及《唐詩三百首》、《宋詞鑒賞》等書搬進課堂閱讀,組織學生讀報讀刊,以此來增加閱讀量,擴大知識面,使學生從眾多的書籍中涉獵豐富的知識營養,提高欣賞能力和寫作水平。
朱熹曾說過,“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本烷喿x技能而言,一篇文章究竟采用朗讀、默讀,還是泛讀、精讀或速讀,要根據具體的文章(段)與我們生活間的關系,根據具體語段在全文中的位置來定。如課本中選有魯迅的文章理應精讀。就《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而言,應指導學生精讀寫“春夏秋百草原的景色”和“冬天雪地捕鳥”兩段文字,因為它用詞精美、準確、生動。其余段落則可泛讀了解大意,深入體會作者匠心獨具的對比描寫的作用來領悟文章的主題思想。
多讀,切忌“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力求做到讀有所獲。教師要教給學生記筆記、作摘記、作卡片、寫心得體會的方法。為了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教師要讀前設疑,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并進行討論,開展速讀比賽。同時,將讀和寫有機結合,如讀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引導寫“校園一角”片斷;讀《石壕吏》后,讓學生改寫成記敘文,溝通文言文與現代文之間的關系;讀了《最后一課》,讓學生發揮合理想象,以“小弗郎士離開課堂以后”為題作文等等,這樣大大增強了學生讀書的自覺性,提高了學習興趣。
二、在“問”中互動
學貴有疑,“疑”是一切發現和創新的基礎。傳統的語文教學是“滿堂灌”,講解代替思考,死記代替質疑,不允許學生提出不同見解。這種教育方法嚴重地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學重在培養創新思維能力,一節課的疑難點、奧妙處,教師不應全都明講直說,而要從發展思維的角度出發,琢磨哪里該講,哪里要問,哪里應點撥,哪里需疏導。教師要引導學生質疑,讓學生思考,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在探究中解決問題。
對于靈活性較強的知識和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甚至可以讓他們走上講臺,講述自己的觀點,切實將學生放在學習主人的位置上,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賦予學生“講”的權利,“練”的情趣,給他們“做教師”的體驗和在講臺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這樣有助于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切實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實現課堂教學民主化,有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更重要的是能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教師應尊重學生,把他們看作是有獨立思想和能力的人。首先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伙伴,其次才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因此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聽聽他們心中的疑惑,了解他們的喜怒好惡,幫助他們解決問題,為他們創造寬松、愉快的教學氛圍。
三、優化生生互動模式,改進互動策略
學生始終是互動課堂的主體,每一個語文課堂互動環節都離不開學生,因此“生生互動”模式必須得到及時優化,這樣教師就能不斷地采取創新教學策略,幫助學生在新階段中獲得學習思維的演變。在生生互動優化教學體系中,教師們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是如何讓學生始終保持較好的人際關系,換言之就是如何為初中語文多元化互動課堂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因此,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仔細分析如何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點,這有利于提高學生在新氛圍下的融合度。其次,教師可以通過組織一些課外小活動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關系,從而讓他們在友誼的基礎上共同探討課堂知識,有效理解課堂信息等。
四、根據學科特點營造寬松氛圍
語文是一門主觀性很強的學科,對于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見解,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在教學中,努力創造自由、寬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得到釋放并全身心投入,輕松愉快學習,生動活潑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發揚教學民主,提倡“七嘴八舌”和“流水發言”,充分信任學生,給學生提供發表不同見解的機會,激活學生的生活積累,引導、鼓勵和督促學生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并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這樣,我們就在教學互動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有效獲取學生的支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在互動式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更充分的體現,教師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課堂互動的組織能力和調控能力,要能根據教材實際和學生的心理創設情境,組織互動。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并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才能在師生互動中得以升華!
參考文獻:
[1]宋芳芳.初中語文課堂互動的教學策略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5.
[2]張瑞紅.初中語文課堂師生互動現狀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