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芹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教育事業也實現了改革與創新。生命至上是青少年教育理念中始終秉承的一種思想和態度,生命是支配一切活動的來源,也是凌駕于財富和名譽之上而存在的。所以,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中,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教師要在生命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正確地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這樣就能夠符合新課改提出的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優良品格的教學目標,促進小學生健康地成長。
關鍵詞:生命教育理念;小學語文教學;思考
生命教育理念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這個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重視生命。在教育中強調的是生命高于一切,強化學生對生命真諦的領悟?,F階段,我國在小學教學中也增添了生命教育理念,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在課堂中教師通過正確的方法指引,讓小學生明確生命的重要性,讓他們更加愛護生命,在健康的氛圍中茁壯成長。
一、讓小學生領悟生命的重要意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已經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小學語文課程的目標就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之間的相互滲透。所以,生命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必修內容,新課標中也已經提出了確切的要求,生命教育的內容不要過于淺顯,要包含情感和實踐方面的內容,要寓情于景。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利用正確的方式來引領學生積極地學習是極其重要的。為了讓小學生對學習更加積極和主動,教師在課堂中可以設置情境,以此來讓小學生領悟生命的重要意義。例如,在學習《再見了,親人》一文中,可以運用多媒體的優勢讓學生觀看志愿軍踏上回國列車與“親人”戀戀不舍的影像資料,讓他們快速地進入送別的氛圍中,從而能夠加深他們對軍民情的理解。學生進入到教師設置的情境之后就會展開深思:朝鮮人民與志愿軍送別時的動作是什么?他們會有怎樣的對話?他們為什么會有這么深的情誼?教師可以適時提出“志愿軍和朝鮮人民之間沒有血緣關系,為什么稱之為是親人呢?你從中能夠體會出什么?”等等一些問題,就會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得他們能夠設身處地地體會志愿軍當時的心情和想法,也更加領悟到那一刻生命存在的重要意義。
二、讓學生深入體會生命的價值
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學生尊重生命、體會生命的價值、捍衛生命的尊嚴,從而激發潛力,讓生命綻放出鮮艷的光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確定課堂教學目標,通過生命教育理念使得小學生明確生命的價值所在,讓他們認識到生命存在的價值,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讓他們將自己的個性展現出來。生命教育理念也不是光靠口頭講述就能夠將其價值充分地體現出來,需要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去體味和品嘗?,F階段,絕大部分小學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只關注學生訓練語言技巧,這樣的教學目的是不全面的,也不能滿足新課標的相關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基礎上,要充分利用語言技巧去感染學生,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生活的樂趣,進而更加珍惜生命,培養他們熱愛生命、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在《觸摸春天》這一文章的教學中,就可以在引導學生模擬盲姑娘“抓”蝴蝶的動作后,重點理解最后一個段落,之后再要求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一段落。通過這些方式能夠促進小學生深刻理解盲姑娘是怎么“抓”住蝴蝶的,這樣就會對生命的奇跡有更深的體會。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關于海倫·凱勒、張海迪的影像資料來加深小學生對生命價值的理解,這樣的課堂形式不僅讓小學生收獲更多的知識,也使學生在學習中領悟到了生命的價值。
三、讓學生通過想象的方式,加深對生命的內涵的理解
同抽象、邏輯性較強的數學教學相比,語文是一門感性的學科,也是一門基礎性較強、尊重生命的學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能夠教育學生更加注重對生命內涵的理解,從而使得他們更加愛護生命、珍惜生命。小學語文教材為小學生提供了很多感性的知識和內容,而且這些內容比較貼近生活。因為小學生是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對生命沒有一定的認識,而且他們的思想普遍都不太成熟,他們正在通過學習來獲取外界的信息。這種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在對知識的講解中要注重生命內涵方面的描述,這樣在他們的潛意識里就會對生命更加重視和熱愛。例如,在進行《小珊迪》這一課的學習中,文章只說明了小珊迪為了誠實守信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并沒有講出小利比的結局到底怎樣,教師可以就這一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展開思考,在思考的過程中小學生就會深化自己的理解和認識,這也為其在以后的生活、學習中樹立正確的觀念打下了基礎。所以說,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獨有的想象力,正確地引領他們認識生命的真正內涵,從而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生命教育理念融入其中是主要的發展趨勢,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至關重要的。課堂中,教師要利用正確的方法來引領和指導方向,充分利用小學生獨有的特點來開展教學,使他們明確生命的價值、意義和內涵,在未來的生活和學習中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