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彥希
一、研究的背景
1.理論依據
國家教委頒發的《中小學德育大綱》關于“感恩教育”的提出,是我們確立在課外活動中對一年級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研究的依據。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將無法彌補。”對一年級的孩子進行感恩啟蒙教育,有利促進他們社會化的進程,對孩子今后的學習和整個人生的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尤其對孩子道德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環境影響
五塊石小學是一所金牛區唯一授牌的農民工子弟學校。85%的學生來自農村,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對孩子的行為習慣不夠重視。孩子初入學我們就發現:有的孩子學前是家中的“小皇帝”,在父輩們百般呵護下,已經習慣了把獲得的愛視為理所當然。對“該我怎樣”“要我什么”很不習慣,不但自我、不曉得謙讓,甚至認為別人的關心幫助是應該的。針對這種現狀和擔憂,我們對一年級學生進行了感恩教育的研究。
二、研究的流程
1.聚焦研究中的關鍵點
在研究之前,我們聚焦了一個關鍵點“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識恩、知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2.確定研究對象、研究目標、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一年級全體學生,其中一班55人、二班53人、三班53人、四班56人。
(2)研究目標:感恩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課程。我們對一年級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擬以此影響他們世界觀的形成,讓孩子用心靈理解“感恩文化”,了解“恩”、體會“恩”,記住所受之“恩”,并施“恩”于需要之人。培養有情感,有靈性,有愛心,有良好道德素養,有健康人格的一代新人。
(3)研究方法:①行動研究法:在學習、游戲的自然狀態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孩子在參加活動時最真實、最典型、最一般的行為表現進行觀察和記錄;②文獻資料法:通過有關文獻收集和研究,使研究的內涵、外延更加豐富,更明確、更科學,爭取在現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和突破;③經驗總結法:在實踐和研究的基礎上,根據研究重點,隨時積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總結得失,尋找更有效的方法;④調查訪談法:收集來自家長、孩子對感恩教育的評價信息。
3.具體措施
(1)以班隊會為載體,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讓孩子學會感恩。班隊會課上,我們努力創設物質環境和心理氛圍,讓孩子受感染和熏陶。結合各個節日,開展主題隊會活動。
(2)開展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有意義的活動,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道德習慣,從小就塑造健全人格。如:感恩故事大賽、表演課本劇……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對他們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3)誦讀國學經典,知感恩。感恩教育,古來有之。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傳承了千年,也熏陶和感染了人類千年。我們通過讓學生大量誦讀國學經典,讓學生懂得感恩的意義。
(4)通過日常教育,滲透感恩。感恩教育是一種情感活動,實施感恩教育要動之以情,以情感人。孩子年齡小,情感不穩定,凡事缺乏堅持,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為使感恩教育成為一種自覺行為,把感恩教育貫穿于孩子的談話、游戲、活動、突發事件等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注意教育的一貫性和一致性,堅持常規要求貫徹始終,讓孩子的生活充滿溫馨、和諧與關愛。
(5)發揮榜樣作用,提升感恩教育。孩子對抽象的道理不易理解,模仿是他們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生動的榜樣,活動的范例,比語言的說教更容易使孩子信服。在同一個班集體中,同伴中的態度和行為成為他們最容易、最直接的模仿對象。孩子們能從同伴感激的語言、老師的欣賞的眼神、家長由衷的贊嘆中開始得到了成功和快樂的積極體驗,這種體驗的積累則是感恩教育的關鍵所在。
三、研究成果
我們對一年級學生進行了感恩教育的研究,培養了一年級學生知恩、感恩的道德品質。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學生、老師、家長在這個過程中都有不小的收獲。
1.老師方面
(1)教師對學生感恩教育重視程度的提升。以一年級全體老師作為范本調查,有意識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的教師人數從過去的60%增加到了100%。
(2)教師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能力的提升。通過一年以來的研究工作,我們發現要實現對學生的感恩教育,應做好如下幾個方面:①學科滲透感恩教育。挖掘各學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覺的、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感恩教育;②班級工作和各種教育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③聯合家長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我們經常和家長溝通,向家長介紹感恩教育成功的經驗,爭取家長的配合。
(3)教師科研能力提升。通過研究,我們老師的視野更加開闊,活動組織能力、研究能力等也都得到了提高。相關的論文課題獲獎,真正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2.學生方面
對一年級學生開展感恩教育以來,學生現在已懂得“應盡力為身邊的人做些事情”、“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為我們付出了很多”、“要有感恩之心”等道理。有些學生看到老師很累,主動走到老師身邊給老師給你一個問候“老師,你很累吧。”很多學生在家里也會幫忙做些家務。
3.家長方面
在豐富的感恩活動中,促進家長進一步了解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使其教育方法更具有科學性、針對性。同時,家長的思想也得到了凈化、升華。就如一為家長說的:“學生懂得了要記得他人的好處,要感恩。我們大人也一樣,有了這樣心態,一切覺得好了。”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有了更深的認識,掌握了更多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會繼續探索、前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