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關于如何在生活中不把英語學習當做是一種負擔,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家長,怎么才能使英語潛移默化到學生頭腦中,讓學生快樂的學好英語呢?
關鍵詞:樂中學;家庭;學校;音標;歌曲;電影;角色
眾所周知,英語作為世界通用語言在世界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國家對英語教育也十分重視,已經從小學就開設了英語課程,但事實上卻被很多老師和家長忽略,學生更是沒有引起對其的學習重視。很多學生在初中就開始對英語反感,不感興趣,其實這不但和我們平日的教學方式和家庭關注度有很大關系。
一、家庭層面的考量
作為父母,從孩子進入小學,甚至是幼兒園開始就要對孩子灌輸英語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家長要先重視英語,從而會教育孩子慢慢改變對英語的認識,家長可以從以下方面培養孩子的英語潛意識。
一是大量購買英語類圖書。許多家長會在孩子剛識字的時候給他們買認字詞書,建議買下面注有英文的書,雖然孩子當時還看不懂,但時間長還是對學習英語有個感官的刺激。如果有條件的話,市場上的復讀學習機對英語學習也有很大幫助。
二是通過出游,提高接觸英語學習和交流的機會。現在的家庭都會帶孩子旅游,我們很有必要帶孩子去大都市——北京,上海等。一方面,這些城市里的外國人比較多,孩子見到外國人,通常會比較感興趣,想和他們交流,那么就要先從他們的語言著手。這樣小孩子就會覺得英語很有用。同時,大城市里到處都是中英標語,路標是中英標語,站臺標示語是中英形式,甚至是飯店吃飯的點菜單也是中英結合的翻譯,我們家長和孩子一起消費娛樂的同時,也要讓孩子關注到這些英語,讓他們感觸到英語的實用性和普及性。
三是積極關注。江浙一帶的家長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重視他們的英語學習,假期會報名各式的英語興趣班,參加各種英語比賽、英語夏令營等。而內地的家長多數從初中才開始關心孩子的英語學習。其實在小學,就已經開設了英語學科,家長們要定時詢問和檢查孩子的英語學習,讓孩子知道原來英語和語文,數學一樣重要。
二、學校層面的考量
很多學生反映自己在七年級的時候很喜歡英語,成績都還不錯,但到了八年級就開始吃力,成績下滑,九年級就是完全跟不上。當然,這跟英語的漸難程度有關,但倘若老師在教學中加入一些娛樂環節,把英語課變得不那么乏味,學生有興趣了,帶著興趣去學,一切都不難。
大多數學生從七年級開始英語都是零階段,老師在七年級就要多花點心思把課堂娛樂起來。許多老師不重視音標教學,其實這是引起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起點。單調的音標學習,學生一定不耐煩。不妨把音標根據元輔音,單雙音節,清濁等做成彩色卡片,再標上常用的相同發音單詞,每節課定量教,但記住每節課都要先復習上節學過的內容。我當時采取的是隨音樂傳球的方式,老師負責點擊播放暫停,接著球的學生帶領同學一起練習發音,這種方式,讓學生會樂此不疲的練習音標和單詞。另外,為了培養學生的正確發音,我每星期都給學生播放著名迪斯尼動畫片,電影一定是原音,并且是中英對照的那種。一方面因為七年級的學生對動畫片還是很感興趣的,尤其是外國的動畫片故事結構很是吸引人。另一方面是動畫片里語調很夸張吸引人,特別是語速也是較慢,很適合英語的初學者模仿。
還有一點兒歌練習也是很有必要,簡單的兒歌單詞不但易學,也讓學生在學唱的同時也練習了音標單詞的發音。這些方法會讓學生戒掉對英語學習的恐懼感,并且也會不知不覺的喜歡上英語。
萬事開頭難,七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英語興趣,到了八年級,老師要想讓學生把這種興趣繼續下去,就要在教學設計上多下點功夫。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應該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在孩子身上激發求知與求學的愿望。把握每節課的前5分鐘,我們可以根據本節課內容引入圖片,小視頻,小游戲,歌曲,謎語,比賽等各種形式。從心理學研究看,人在放松和愉快的狀態下,思維較活躍,反映較快,感知力也較強,并且是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和學習活動的進行。我們都知道初中的英語語法多半集中在八年級里,這樣如何讓學生盡量在枯燥的語法環境下,不失去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呢。針對學生活潑,模仿力強的特點,把英文歌曲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引入課堂,無疑是一種在娛樂過程中學習的體驗,會大大增加學習的興趣并提高學生參與度。
我們可以選擇名人勵志演講和經典電影片段兩種方式來增加課堂的娛樂性。通常名人演講的語調抑揚頓挫,內容對學生來說有很大的啟發性和激勵性。另一方面看這些英語電影片段可以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里面的對白還可以鞏固和增加學生的詞匯,甚至每個句子都是一個語法,看得多了,就記住了,比起在課堂上的死記硬背語法點,看電影學習英語句法也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建議老師把每次播放的內容打成文稿,發給學生,帶領學生認真學習句子,鼓勵學生背誦下來,當然,學生們對這種娛樂學習也是樂此不疲。
學生在七八九每個年級階段對英語的認知能力也不同,這就要求老師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在課堂或是課外合理的安排一些娛樂性的學習,短短的幾分鐘,亦或是十幾分鐘的時間,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巧妙的設計教學,學生會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探索,學生更會主動動腦、動口、動手參與教學活動,讓英語課堂變成學生愉快交流的天地,這更需要我們教師自身身也要不斷的提高專業素養,音樂修養和文化內涵,才能更好的輔助教學,才能帶領學生快樂地學習英語這門藝術。
參考文獻:
[1]孫年琦.淺談如何打造初中英語教學高效課堂[J].新課程教育研究,2014,6.
[2]李英菊.英文歌曲對英語課堂教學的優化[J].中學外語教與學,2014,4.
作者簡介:
董明子(1985—),女,漢族,安徽界首人,中教一級,阜陽市第十一中學,研究方向為中學英語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