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佳修

摘 要:文章通過簡述漫畫的表現手法及語言,再結合將漫畫因素運用于油畫創作中的油畫家及其作品,來對近年來國內油畫畫壇一些作品創作上的漫畫化傾向加以簡要分析與思考。在分析與思考的同時亦需要辯證地看待漫畫元素對中國當代油畫創作的雙重影響,從而更深刻更準確地認識漫畫因素在今后國內油畫藝術創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關鍵詞:漫畫因素;中國當代油畫
一、漫畫的表現手法與語言
漫畫是一種以簡單夸張的手法來描繪日常生活或時事的繪畫藝術形式,多運用夸張、象征、變形、比喻、諷刺等等手法來表現作者的個人情感或對事物的看法。漫畫表現手法的靈魂就是夸張,對事物的夸張變形可以更為突出地表現描繪對象的外形特征和內在思想??鋸堃恢笔窃S多人對漫畫作品的第一印象,而這一表現手法在表現力方面相比寫實的細致描繪和情景再現的藝術作品顯得更加簡明和深刻,這使得漫畫類題材的藝術作品在視覺上更能得到被時下新媒體影響熏陶的年青一代的思想認同。漫畫的語言以諷刺和幽默見長,由此貼近廣大受眾人群的欣賞水平和觀賞需要,在滿足作品藝術性和娛樂性的同時還能引發觀者進一步的感悟與思考。諷刺與幽默也是漫畫的重要特征,這也使得漫畫在作為藝術作品和娛樂媒介的同時具有了一定的現實意義。漫畫中可以融入作者對自身、社會、國家乃至世界范圍內各種事物的看法和想法,同樣欣賞者也能在觀賞的過程中體味作者融入的思想與情感,同時在欣賞蘊含諷刺與幽默的畫面的過程中獲得視覺上的愉悅和心靈上的享受。
二、漫畫因素在油畫領域的應用
實際上,在當下國外尤其是西方國家,存在漫畫因素的油畫已經成為了藝術產業和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存在漫畫因素的油畫以印刷品或裝飾品的形式步入尋常百姓家,尤其能夠得到年輕人的青睞,而在這個時候油畫除了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之外還成為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例如,澳大利亞新銳油畫家和漫畫家阿什利·伍德在以漫畫形式和流行元素繪制油畫作品的同時將這些作品編繪成連載漫畫出售,并且合作組建了名為3A Toys的玩具品牌,專門將阿什利·伍德油畫、漫畫作品中的原創人物和機械制作成立體人偶和小型擺件出售,在國際市場獲得了不俗的文化影響及銷售成績。而在東方,以日本平面藝術家村上隆和奈良美智尤為典型。村上隆以卡通化的造型融入畫作和藝術品當中,并且以卡通化的造型在作品中體現日本人身處動漫文化和都市生活的空虛和流行文化符號。而奈良美智的油畫、丙烯畫作品以漫畫式的小女孩或寵物狗入畫,在創造獨屬自己個性的作品的同時利用作品中的藝術形象迎合大眾的契機,制作并發售了相關的潮流模型,同樣創造了文化和商業價值。
三、國內運用漫畫元素的代表性油畫家及其作品
在國內,具有漫畫特色的油畫作品及藝術家的出場亦有著不同以往的時代背景。以50、60后為代表的青年藝術家,在美術上依然沿襲前蘇聯的寫實美術教育體系,但在他們逐漸登上國內畫壇之后,他們的思想看法和行為觀念與上一代不同,有著自身的獨特性。而隨著改革開放的開展,在50、60后之后出生,成長在都市生活中的新銳70、80后畫家也開始在畫作和藝術品之中表現不同的思想認識和精神世界,并且在前者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和完善。漫畫以其夸張概括的語言形式成為他們使用最為普遍的手法之一。而將這一語言運用于油畫作品當中的藝術家也有著他們各自獨特的思想觀點與人生感悟。
談起國內的油畫作品中帶有漫畫色彩的油畫畫家,方力鈞打哈欠的光頭自畫像是他最為人所知的油畫作品形象,在忠實描繪自己面貌的同時在造型上更加夸張和概括,在顏色上則多使用橙色等比較鮮艷的顏色,由此使其直觀視覺效果相比寫實風格的自畫像更加令人印象深刻。打哈欠的禿頭自畫像除了作者的自我解嘲之外,更多的是這個夸張的形象里所蘊含的作者自身的涉世態度與感悟。岳敏君的作品則著重描繪漫畫式的諷刺與幽默,當然,主角還是畫家自己,但是畫家的自畫像上的笑容被夸張成漫畫一般開懷的大笑,包含著一種自嘲式的幽默和對世事嘲笑不恭的諷刺。而在畫作題材上,除了自嘲和抒發情感之外還將嘲笑的對象由自己再擴散到各種不同的題材:日常生活、歷史、名畫等。幾乎每樣題材中的主要形象都被自嘲的畫家“幽默化”,從側面不僅反映了屬于他和他所處時代的人們的生活狀態與精神世界,同時還包含了些許作者的沉醉自我的心態。岳敏君在創作油畫作品時充分地利用了漫畫中的夸張和諷刺、幽默等語言,在準確描繪自身形象的同時也為其作品本身添加了更深的內涵與思考空間。
相比之下,曾梵志的作品,尤其是“面具系列”,在形式上則更加直接和明確。他的油畫作品主題多以戴面具的夸張人物為主,戴著面具的人物從直觀視覺上來看就有著很多的漫畫元素與表現主義色彩,象征著當下社會之中人與人之間社交的虛偽與掩飾。而相比這個漫畫象征意味很強的藝術形象,其作品題材也同樣值得人們深思。以曾梵志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為例,圖中人物的布局來源于達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而其中的人物形象也均是“面具系列”中戴著單一表情面具的人們,除了原畫中“猶大”位置的面具人佩戴金色的領帶,其余的面具人均佩戴紅領巾。暫且不說畫面之中的其它隱喻,單說作者以一個經典的故事和名作為載體,并且以“金色領帶”“紅領巾”“面具”等富有漫畫象征意味的繪畫符號不僅生動說明了作者的創作意圖,更對改革開放巨變所帶來的思想潮流與社會現象加以簡要的概括,對自身的理解感悟加以表現。
四、如何正確認識漫畫因素對國內當代油畫的
雙重影響
盡管在當下國內外的油畫創作過程中有很多開始趨向漫畫特色的油畫藝術作品,但是除了考慮積極一面的因素,也要辯證地考慮其中可能存在的消極因素與影響。
實際上,雖然以上論述的國內外畫家們的作品都有漫畫的特征,但并非刻意從漫畫之中汲取營養并用漫畫的語言來敘述作品,而是在更多層面上受了波普藝術的影響和熏陶。盡管受到了波普藝術和西方資本主義生活思想的影響,方力鈞、岳敏君等一批在波普進入中國后受到沖擊的畫家并沒有對以安迪·沃霍爾為代表的波普藝術作者們照抄照搬,而是在認識到其中可供運用的元素之后(很大程度上類似漫畫的各種元素),再將其以適應自己的手法賦予嶄新的藝術生命力,以漫畫色彩的表現手法和廣告式的平面化作為手段來表現思想和看法。
即便是在當下,國內許多省市級乃至全國級展覽中,借漫畫手法的幌子故弄玄虛從而掩蓋自身存在的硬性錯誤的“畫手”大有人在,其怪誕的結構和混亂的顏色等等均被含糊而生硬地解釋為所謂的“內涵”,殊不知這樣的魚目混珠之舉不僅對自身發展百害而無一益,對當下乃至日后國內的油畫創作風氣更是后患無窮。實際上無論以方力鈞、岳敏君、曾梵志等為代表的存在漫畫因素的油畫如何變形、如何夸張,終究沒有偏離繪畫性和基礎性上的軌道。方力鈞和岳敏君的繪畫,即便存在漫畫因素的夸張,但卻仍堅持了古典技法和結構上的嚴謹。曾梵志、韋嘉等畫家即使對作品及其中的形象進行大幅變形和主觀處理,但仍未失去視覺上的愉悅、內容上的充實和畫面構成上的穩而有序。由此可見,雖然漫畫化的油畫作品存在夸張變形的畫面元素,但這并不能讓融入油畫作品中的漫畫風格成為個別人利用這一觀念招搖撞騙瞞天過海的擋箭牌。
五、漫畫因素對油畫創作的啟示
存在漫畫因素的油畫在當下取得各種各樣的商業上的成功,由此帶來的討論、爭議抑或是批評都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種藝術形式的獨特。在我們今后的油畫創作過程中,漫畫因素或多或少地都給予了一定的啟示:
第一,可以運用夸張變形的元素入畫以便表現主觀情感或對事物的看法,但是要注意不能違背結構和顏色上的合理性。在繪制油畫作品過程中,適當運用夸張和變形相對寫實更能夠表現被描繪事物蘊含的內涵和思想,以及更為直觀地表現自己的主觀思想情感和精神世界。在這方面存在漫畫因素的油畫絲毫不遜于寫實風格的油畫作品。
第二,在畫中加入諷刺或幽默的因素可以強化作品的現實意義或精神內涵。諷刺和幽默是漫畫的靈魂,而這兩個重要的漫畫因素放在油畫創作過程中,亦能使油畫本身的內涵更為直接地以廣為人知的方式呈現在觀者面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作品的大眾性和娛樂性,為廣大群眾所接受和欣賞。
第三,在顏色和造型上可以以簡明和概括的形式表現,但同樣要注意結構和顏色上的合理。以寥寥數筆、平面化的造型簡單而不失形象地描繪作品,不僅有利于對造型的準確理解,同時還賦予畫面獨特的視覺效果,使人過目不忘,印象深刻。
參考文獻:
[1]王林.美術批評方法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方力鈞.中國油畫家全集·方力鈞卷[M].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