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提 侯怡芬 袁小鳳
【摘要】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是由浙江省大學生命科學競賽發展而來。本文通過統計浙江中醫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生自2010年參加首屆浙江省生科競賽到2017年的畢業生去向數據,分析生科競賽對大學生畢業去向的影響。結果表明生科競賽在學生的學業生涯中有較大的積極作用,可以激勵生物專業學生更加主動的選擇考研深造,對本科畢業選擇就業的同學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生科競賽 大學生 學業影響 畢業去向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0-0178-02
2015年5月4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對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出明確要求。意見明確指出,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支持育人為本,提高培養質量,樹立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把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突破口,努力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堅持問題導向,補充培養短板,把解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作為深化改革的著力點,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堅持協同推進,匯聚培養合力,把完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制機制作為深化改革的支撐點,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創新創業教育和學生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環境。可以看出,國家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的重視程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為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意識、團隊精神和實踐能力,2007 年浙江中醫藥大學(下文簡稱:浙中醫大)發起并承辦了首屆全省大學生生物技能競賽,經過兩年的試行,2009年浙江省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正式納入省大學生科技競賽序列,至2017年已經成功舉辦9屆生命科學競賽,并于2017年秋季舉辦了第一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
那么生科競賽對大學生的畢業去向有什么樣的影響,對學生的學習工作有什么作用,需要進行系統地調查和研究,筆者通過梳理近9年畢業生就業數據,分析了生科競賽對大學生畢業去向的影響。
1.生科競賽概況
浙江省生命科學競賽是由浙江省大學生科技競賽委員會主辦,浙中醫大承辦的省級學科競賽。起初參賽對象包括浙江省高等學校全日制本科和專科在校學生,后逐漸擴大到全國部分省市的一些高校。競賽中每支參賽隊伍由4-5名隊員組成,由1-2名老師進行指導。各隊在半年內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實驗設計、開展實驗研究并進行野外采樣調查,通過對實驗數據的記錄分析,獲得結果,撰寫論文。
競賽委員會將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生提交作品的收集,對學生的實驗設計、實驗過程、實驗成果進行網絡評比,并按照一定比例選取網評成績靠前的隊伍參加現場答辯。通過對參賽隊伍的PPT制作、現場講演、回答問題,進一步評分得到名次。
生科競賽在近十年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一個競賽體制完善、專業面向廣闊、注重過程培養、影響力不斷擴大的優秀學科競賽賽事。并于2017年在國家教指委和高等教育出版社組織舉辦了第一屆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
2.生科競賽與學業
在舉辦的九年生科競賽中,參賽學生是大一到大三的本科生,生科競賽從確定實驗課題,制定實驗方案,到完成參賽項目,這個過程中讓參賽學生在思維上和技能上都有一個巨大的提升。生科競賽對培養學生專業興趣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競賽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充分地運用專業知識,發揮自主能動性和創造力。參賽者能更直接向指導老師學習沒有掌握的專業知識,團隊以一種高效的方式運行并且能動地吸收一切有用的知識。就學生而言這是一次獨立自主并且深入的將自己專業知識和實踐結合的過程,在競賽中最大限度地完成對學生專業興趣的培養和開發。生科競賽對提高綜合能力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經歷過競賽的系統性訓練,參賽者不僅學會查閱文獻、開展實驗、撰寫論文、制作PPT,還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和自控能力。對于參賽者帶來省級、校級等各種榮譽獎勵,激勵他們在學生科研方面有更多的發展和進步,使其對科研競賽、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優異的成績會讓他們在各類的獎學金申請上占據較強的優勢。生科競賽與學業之間是相互促進的關系。
3.生科競賽與畢業去向
生科競賽已成功舉辦九年,而競賽對于大學生本科畢業后的去向究竟會有多大的影響。在結合各方面因素后,我們對浙中醫大生命科學學院在2009年生命科學競賽發起后的畢業去向進行了調查和統計。總計調查分析了2010屆至2017屆學生共1654名畢業生畢業去向情況。總的畢業去向有:考研、就業、出國深造、考取公務員、自主創業、待就業等幾類。
3.1 生科競賽與考研
統計發現,生科競賽開辦以來參加考研的同學占畢業去向的13%,高于沒開辦競賽時考研人數比例。考研學生中有競賽經歷的占73.4%(見圖1),可見生科競賽對生物專業的學生選擇考研影響之深。生物是一門高精尖的學科,在生物領域想要找到自己的價值需要探索、研究和深造,這樣的價值是建立在博學而廣闊的知識基礎與創新思維之上的。所以考研是我們學好這門專業必不可少的一條路。
生科競賽給參賽學生提供開放性主題,這幾屆競賽選題領域囊括微生物,生化與分子生物、遺傳學、生態學、生物安全、生物綜合、生命科學等多個方面。
這些主題帶給參賽學生更廣闊、深刻的專業認識,讓學生知道生物這個大專業的魅力,建立他們科研的興趣,打開他們的學術之路。
從畢業去向的選擇考研的數據上可以看出影響是在逐年增長。而國家和社會也需要大量高精尖的生物工作者,來支持我們國家的科研工作以及教育工作。這條科研學術之路遠比它看起來的還要崎嶇,但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踏上科研學術之路。他們堅定的目標和方向與他們在競賽中建立起來的專業興趣和目標密不可分。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生命科學學院每年都會有2個學生被保送到浙江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而他們均是作為隊長帶隊參加生科競賽。
其次,通過調查統計發現,生科競賽中考研人數比例在逐年上升(圖2),這反映了生科競賽對生命科學學院本科人才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生科競賽可以幫助同學認識和明確自己的考研目標,在考研過程中,特別是在復試時有實質的幫助,因為生科競賽對考研的幫助導致了參與生科競賽的人數也在逐年上升,考研與生科競賽之間形成了相互促進,相互激勵的關系。
3.2生科競賽與就業
統計中發現本科畢業選擇就業的同學有80%,在直接選擇就業的同學中參加過競賽的同學占65%左右(圖三),在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反饋中,參加過競賽的同學中大多數在生物公司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這部分同學大多數是公司的實驗技術人員、醫藥代表、生物類產品的銷售或各大醫院、藥物公司實驗人員。工作所需的技能大多數來源于他們參加競賽時所學的實驗操作技術。
在參加競賽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最基本的文檔編輯工作,每個參賽團隊必須上交綜述、實驗設計、實驗論文和若干的實驗記錄,文檔要求非常嚴格,進入決賽時需要制作PPT現場向專家答辯自己的參賽內容。讓學生在科研之余掌握以后工作中需要的基本技能,這些熟練的基本技能讓他們在工作中更加迅速的進入工作狀態。也讓他們在工作面試中更加自信從容。
在競賽過程中,實驗和上交的一系列呈現整個實驗過程的文案都是同等重要,學生在競賽過程中能夠讓他們學會以及掌握基本實驗技能,甚至讓很多同學都具備了研究生的實驗操作水平。自主獨立的設計實驗,分析實驗結果,根據結果改進自己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很多同學會有額外的發現,通過競賽他們有了新的發現,競賽后他們繼續自己的研究申請省級科研課題,申請專利,轉化自己實驗成果等等。這讓他們在實驗技術員,醫藥代表等的崗位應聘中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和優勢。
我們曾經做過一次5000人的全省范圍內的調查問卷,有65%左右的同學表示生科競賽對他們就業起幫助作用。事實上競賽不僅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及實驗操作的掌握有要求,而且對學生的文案工作及個人素質也有要求。通過競賽的系統鍛煉,學生的專業、個人能力大大提高,在應聘面試時能更自信更全面地展示自己,這也是用人單位所看重的。工作中是非常需要這些能力的所以生科競賽對學生的個人能力的提升及就業都有很大促進作用。
3.3生科競賽與其他畢業去向
生科競賽對其他畢業去向也有一定的影響,但由于人數較少,統計的數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選擇出國的同學,生科競賽對他們而言有一定幫助,在參賽期間他們在英語學習、實驗能力以及語言表達等方面取得明顯的進步。若在競賽中獲獎,則對他們的履歷和面試都有一定的支持。生科競賽更像是一塊敲門磚一道橋梁幫助他們走向目標,與國際化的生物學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
4.結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討論我們可以發現,生科競賽對學業的促進效果是相當明顯的。生科競賽重視過程培養、重視技能練習、重視能力訓練,這些都在高校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有著重要意義。生科競賽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增加有利于高等學校發現人才、培養人才、輸出人才。而具有學習能力的學生的畢業去向也會因此更好。可以發現參加生科競賽的考研人數和就業人數在逐年升高,生科競賽的參與對于畢業生來說是一段寶貴的經歷,其中學到的知識、培養的能力更是伴隨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參與生科競賽的過程中,學生也會看到生命科學的博大精深,從而產生進一步深造的愿望。而成功考上研究生的事例也會進一步促進下一屆學生參加生科競賽,培養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目標。對于就業的學生來說,生科競賽的經歷也相當寶貴。生科競賽對于學生自主學習、口頭表達等方面有助于學生找到更好的工作,并在工作中獲得成果。由此可見,生科競賽對于學生的學業有所幫助,對于畢業生的畢業去向也有較大影響。
參考文獻:
[1]張劍平,章蘇靜.學科競賽促進大學生教育技術能力發展[J]. 電化教育研究,2010(8):35-41.
[2]高云鵬,滕召勝,黎福海,等.開放實驗室與學科競賽平臺相結合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4):370-372+376.
[3]王鳳,萬智萍,葉仕通,等.科研項目和學科競賽載體下創新團隊的構建[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4(1):57-60.
[4]雒亞男,李明敏.大學生專業學習與考研調查研究[J].才智, 2017(12).
[5]袁小鳳,竇曉兵,黃燕芬,等.基于科技競賽平臺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