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宇
【摘要】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是在校大學生在涉世前提升職業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的重要課程。但許多高校在講授這門課時主要以理論知識為主,使得課堂變得枯燥無味,學生學習沒有興趣,失去了原本開設此門課程的意義。因此,為提高課程實效,教師應創新教學模式,融入多種學習方式方法,切實提高課程指導質量與實效。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指導課 創新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0-0183-01
大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走向社會,而職業是他們介入社會的方式。大學生只有在社會中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業才能發揮出自己的潛能,體現自我價值。但對于在校未涉世的大學生來說,社會對于他們來說卻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開設,有利于幫助學生提前了解社會,提高自我認識,從而了解自己的天賦和性格,找準職業定位,在社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角色。而如何在為大學生上好就業指導課,在此,鄙人提出自己一些淺薄的認識:
一、課程開設時間需恰當
很多大學將大學生就業指導課設成學生的考查或選修課程,對學生學習及掌握的程度并沒有明確的要求,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無任何壓力,認為高校這樣的安排說明這門課程并不重要,因此學生在課堂上無心聽講,對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也是草草應付,抱著可學可不學的態度勉強學完。甚至于有的高校將這門課程安排在大二或大三開設,而此時的學生除了有很多的專業課程要上之外,也并沒有做好面向社會的準備。因此,應該將課程安排在大學最后一年開設,此時的學生已著手在為走向社會做準備,同時也渴望有一個人或者前輩能指引他們,告訴他們如何才能更好地適應紛繁復雜的社會,做到得心應手,而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就成為了他們的“良師益友”。
二、教學內容和形式應多樣化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門可操作性的課程,實踐性也很強,其最核心的教學目的在于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求職技能或職場能力,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為今后的個人職業發展奠定基礎。但有的老師在授課時往往只側重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實踐指導,缺乏與學生的互動,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發展,不了解學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且教學內容沒有因社會變更而及時更新,與社會人才市需求脫軌,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因此可能考慮以下幾點來加以改善:
1.將學生所學專業融入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將學生所學專業融入教學,使學生入耳、入眼、入腦、入心,得到強化。比如,對于學國貿專業的學生來說,可以向學生分析目前這個專業的大學生的總體就業形勢,學生就業時應掌握哪些技能,面試官會提出哪些問題以及學生應如何應對。在教學過程中找準學生的興奮點和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切入,以激發他們的興趣,誘導他們主動學習和深入思考,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2.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任何教學理論都不能脫離社會實踐,尤其是對于操作性強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更加重要。有條件的高校應引導學生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探索和建立與專業學習、服務社會、擇業就業、創新創業相結合的社會實踐機制。盡可能地多開展就業見習,使課程的內容更加生動,操作性更強,與能使課程更加有說服力和影響力。如果條件有限,也可以將模擬教學融入課堂。比如模擬面試:制定規范的面試程序,讓學生分別扮演面試官、應試者、計分員及其他工作人員等,設定與專業相關的問題并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給予相應的評分,讓學生有真實面試的感覺。最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對課程內容有更深地理解,真正掌握課程的實質。
3.將案例教學法融入課堂。有許多教師在上就業指導課時都是以理論、政策知識為主,一是學生難以理解,二是學生容易產生疲憊心理。而案例教學法可以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具體事例相融合,讓學生加強學習印象,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但要使案例教學法的運用達到預期的效果,就要注重案例的選擇。所選案例要充分考慮教學內容,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實際,最近發生的案例進行講授。大學生雖未涉世,但對社會已有一定的了解,并有自己的價值觀,如果教師選擇的案例不具有典型性或已過時,對教學效果反而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所以選好案例能更好地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受益非淺。
4.用電影教學法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在資訊膨脹的社會,中國的電影市場不乏各類題材的影視作品,有關大學生就業的自然不會少。而將電影或視頻融入教學中更能起到深入淺出、寓教于樂的效果。如《杜拉拉升職記》、《中國合伙人》都是很好的以就業、創業為題材的影片,可以將其作為很好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的教學素材,在課堂上播放其中較典型片段,先讓學生賞析,再由教師加以講解,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想法,使其觸類旁通,在自己的求職實踐中加以實際運用。
三、發揮高校校友資源的作用。
每所高校可謂桃李滿天下,校友資源就是高校所擁有的有形物資資源和無形的精神財富。對于那些在外打拼并取得一點成績的校友來說,還未涉世的大學生就好像是嗷嗷待哺的小鳥,等著學哥學姐們能提點他們一把。因此,高校應充分開拓校友資源,發揮其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作用。高校可以請一些知名校友定期返校作學術報告,使校友們通過言傳身教將在專業學習、做人做事、能力培養、擇業定位等方面的成功經驗講述給學生,因為這些校友與學生有相似的學習、生活經歷,對學生更加有說服力,因此可以有效地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如果有可能,還可以讓校友為大學生提供就業和實習崗位。
參考文獻:
[1]柳秋華.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模式研究[J].理論探索,2012,(12)
[2]沈陸娟.關于大學生就業指導課課堂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10)
[3]范加珍.情影模擬教學法在高校就業指導課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新西部,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