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智錦
【摘要】高等教育在快速發展,許多地方高校普遍向應用型大學轉型。在此背景下,為了輸送更符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技術人才,教師隊伍的高素質和專業化是必不可少的。文章分析現階段高校青年教師創新能力現狀,從實際出發嘗試提出基于校政企合作的模式,培養高校青年教師的創新能力的方法,以提高其專業知識、業務水平和積累豐富經驗,從而提升高校服務地方社會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校政企 應用型高校 青年教師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0-0192-02
近年,我國高等學校在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體系上暴露出仍不夠完善的問題。應用型高校是以科學知識和技能進行實踐為導向,更加側重技術與應用,依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主要培養高素質應用技能型人才,才能夠很好地適應這一現狀。但目前許多應用型高校多為地方高校新轉型而來,普遍缺乏上級部門的經費支持,且大部分辦學基礎薄弱、區域影響力不高,地方政府的投入有限。另外,還受學校精力與能力制約,青年教師無法及時對接企業、行業和社會需求,應對行業發展趨勢變化,易導致教學與實際生產脫節。諸多因素直接影響著應用型高校的發展和其教師隊伍的成長。而大多數青年教師剛參加工作,他們年輕、有活力、積極上進,是教師隊伍中育人的關鍵力量。擁有一支創新意識強、教學水平高、專業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青年教師隊伍是推動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的有力保障。筆者建議基于“政校企”多方合作的模式,共同搭建校內、外的“師資培訓基地”,修改并完善有助于教師發展的相關制度,以各種渠道提高應用型高校青年教師創新能力。
一、高校教師創新能力的內涵
創新能力是指人類創造性地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人運用知識和理論,在科學、藝術、技術和各種實踐活動領域中不斷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和新發明的能力。而高校的四項基本任務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筆者認為,高校教師的創新能力應體現在這四個過程中使用創新的思維和方法解決各種出現的問題,并創造性、高效率地開展工作的能力。
二、應用型高校青年教師創新能力存在以下現狀
1.青年教師普遍對自身的創新能力情況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且迫切想要快速提高。在平常工作中體現出教學與科研水平的不足,他們對自身的各方面的創新能力提升需求較為強烈。
2.現階段教師隊伍培養體系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青年教師創新能力的提高。部分高校創新能力師資培訓效果不理想,教師們對培訓內容不感興趣,許多培訓僅限于學習,缺乏應用實踐。學校組織的許多培訓活動流于形式,對于提高創新能力的幫助作用不大。
3.相關制度不完善。目前許多高校的績效評價、評職稱和人事管理等政策過分量化,使得教師們迫于繁重的教學任務、科研任務和職稱任務限制,使得其創新積極性不高,從而制約了創新能力的發展。
4.因為應用型高校的辦學定位是以應用為主,培養的人才應與企業、行業需求緊密結合,這也要求了應用型高校的教師須具備哪些素質。由于諸多因素影響,許多校企合作僅流于表面形式,合作下的實踐難以真正開展。此外,教師的科研結合社會服務程度有待提高,青年教師參與社會服務的機會很少,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其科研未能準確對接企業、社會真實需求,更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5.一些應用型高校對發展青年教師隊伍創新能力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培養培訓機制不夠健全,教師發展和培訓還停留在以往的形式中,培訓內容缺乏創新性、應用性和實踐性。普遍比較缺少創新團隊、創新導師和實踐進修平臺等。
6.許多高校教師申請科研項目時只關注由政府指定的科研單位代表立項的縱向課題,較少或不愿意承擔企業的橫向課題。因此,許多的研究成果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缺乏應用價值。
三、基于校政企合作模式培養高校青年教師創新能力
1.“學校—地方政府—行業企業”深入合作,構建圍繞“三位一體”的合作體系。由地方政府制定支持政策,有了政策保障,行政部門、行業優秀企業與高校三方進行合作,在校內、外建設教師實踐基地、實訓平臺和培養發展中心。青年教師在校內基地可以提高教學理論技能,在校外基地進行實踐鍛煉,通過系列培訓使教師們既有扎實的教學理論知識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建立聯盟式的合作,與社會各界常態化合作并深入完善,由行政部門專家、高校教師和企業高技能人才等構成“雙向互聘、崗位調換”等交叉培養的新模式。突出培養教師的教學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
2.學校應完善有利于提升青年教師創新能力的制度和政策。對來自企業的“雙師型”教師實行“雙評價、雙聘任”的制度。同時鼓勵青年教師開拓進取、勇于探索,在課堂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設計出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課程。鼓勵青年教師結合自身專業與興趣參與社會服務,或對接企業、行業。著力優化有利于促進青年教師創新能力發展的獎懲機制,提高勇于創新、創造的青年教師和“雙師型”教師的收入。用健全的制度體系留住人才,為青年教師創新能力的提升營造更好的發展空間。
3.完善與提升青年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體系,制定教師能力標準、培養方案與培養質量評價標準,使教師培養有規可循。著重培養教師的專業性和行業性,培訓過程中不僅要強化青年教師的創新理論水平還要提高創新實踐技能。經調查,青年教師對以往常見的集中學習的形式認可度一般,這類培訓對提升創新能力提升效果不高。因此,在開展優秀的學術論壇和知名專家報告等集中培訓形式的同時,或增加一些與同行交流研討、現場觀摩和以團隊協作進行教學科研實踐的創新培訓形式,以提高培訓學習積極性。另外,推薦優秀的青年教師到合適的企業、行業中鍛煉,或參與更多的社會服務,能更好地對接需求,提高青年教師創新能力。將這樣的培訓體系納入教師從入職前至職后進修的全過程中,并在實際工作中有計劃的引導開展創新能力訓練。在形成傳統教學定式之前,實行多元化和立體化的培養。
4.應用型高校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深入合作,搭建提升青年教師創新能力的產學研平臺,為青年教師的科研創新提供良好條件。提倡青年教師與優秀企業共同開發新產品、新技術,鼓勵申報企業橫向課題,或直接參與企業的實際工程項目,為企業解決真實問題。還要扶植和鼓勵青年教師研究具有原創性的課題,遏制科研陋習,杜絕學術作假,避免研究出無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的科研成果。同時,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校企雙方產學研合作,給予合作雙方政策上優惠和保障。
總體分析,當前形勢下應用型高校面臨著轉型發展的挑戰,對學校的辦學基礎、師資狀況和教學水平都將有更高要求。學校培養出來的畢業生要適應企業用人需求和行業需要。而青年教師是學校教學改革、創新發展的主要力量,因此急需培養一支業務業務精湛、素質高、經驗豐富、創新能力強的青年教師隊伍。基于校政企深度合作的模式培養應用型高校青年教師創新能力,從而實現專業與產業對應、教學內容與行業標準適應、學用過程與生產過程緊密結合,進而強化高校青年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更有助于踐行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李淑文.創新思維方法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2-9.
[2]徐元俊.協同創新:提高地方高校社會服務能力[J].科學管理研究,2013,(03):32-35.
[3]湯國明.高校教師創新能力現狀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2(3):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