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娟
【摘要】本調查采用《總體幸福感量表》和《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對貴州省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與人際關系進行調查。研究結果如下:1.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和人際關系的現狀良好;2.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和人際關系在人口統計學變量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3.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和人際關系顯著負相關,人際關系可以顯著預測主觀幸福感,在交談和交際方面的行為困擾程度對主觀幸福感有負向預測作用。本調查發現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和人際關系關系密切,建議從大學生個體自身、家庭、學校去改善人際關系,從而提升主觀幸福感水平。
【關鍵詞】主觀幸福感 人際關系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50-0195-02
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是指所有的人際關系,狹義上是指大學生在校期間和周圍與之相關的個體或群體的相處及交往的關系,將人際關系區分為人際相處和人際交往。黃雙權(2011)認為主觀幸福感是個體根據自定的標準對自己的生活狀況的一種整體的評估,包括認知和情感兩個方面的內容。本研究從人際關系的視角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進行調查,理論上深化了以往主觀幸福感與人際關系的研究,實踐上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幫助大學生改善人際關系去提升主觀幸福感的水平。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整群分層抽樣的方法,取樣年級跨度從一年級至四年級。共300名有效被試,男生105名、女生195名。
1.2 研究工具
總體幸福感量表(GWB)由FazioA.F編制、段建華1996修訂,量表共18個題目;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由鄭日昌編制,量表共28道題,包含4個因子,分別是在交談方面的行為困擾程度、在交際方面的困擾程度、在接人待物方面的困擾程度、異性朋友的困擾程度。兩個量表的信、效度較好。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6.0對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總體得分情況,以及在不同戶籍、是否學生干部、是否獨生子女的獨立樣本T檢驗;在月均生活費上的差異性檢驗。
貴州省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在不同戶籍上、是否學生干部上、是否獨生子女,在月均生活費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2.2 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總體得分情況,以及在不同性別、不同戶籍、是否學生干部上的獨立樣本T檢驗,在不同年級上的差異性檢驗。
大學生的人際關系總分為7.36,大多數學生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不錯。大學生人際關系在不同性別上、不同戶籍上、在是否學生干部,以及不同年級上的差異性顯著。
2.3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人際關系的相關分析。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總體與人際關系總體存在顯著負相關。
2.4大學生人際關系對主觀幸福感的回歸分析。
在交談和交際方面的行為困擾程度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具有負向影響。
3.討論
研究發現貴州省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較高,男、女生得分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城市大學生對生活的滿足度與興趣高于農村大學生,原因可能是城市學生接觸的事物的廣度和深度多于農村學生,他們的眼界更加開闊,生活壓力較小,對生活的滿足與興趣更加濃厚;農村大學生生活條件較艱辛,物質條件貧乏,要幫助分擔家務與農活,比城市大學生的精力更加的充沛與旺盛。在對健康的擔心上學生干部得分更低,說明學生干部平時更加擔心自己的健康,因為他們除了學業要用心,還需要分出更多精力和時間去當好學生干部。獨生子女在精力上得分明顯低于非獨生子女,原因是他們作為家中唯一的寶貝,沒有人爭寵,生活條件與環境條件較好,而非獨生子女需要更加旺盛和充沛的精力去爭取同等資源。
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人際關系總體情況較好。在與異性交往方面,男生的困擾程度明顯大于女生,可能是由于男女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導致,同齡女生比男生成熟,心理成熟使得女生交際能力高于男生,懂得如何處理與異性的關系。城市學生人際困擾程度比農村學生困擾程度較小,因為城市學生在生活環境、家庭條件更好,接觸事物開闊,所以交往、交際能力都較強。不同年級在交際方面的困擾程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大一新生困擾較多,新生個性獨特,社交經驗不足,易沖動行事,在人際交往上有更大困擾。
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對主觀幸福感有明顯預測作用,在交談方面的行為困擾和在交際方面的困擾程度能顯著預測主觀幸福感,如果大學生不善于交談,不懂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或者在正常社交場合上行為拘謹,在與陌生人交流場景下表現不自在,偏向孤獨的面對一切問題,這種行為和交流方式將使他們的主觀幸福感明顯低于其他學生。
綜合以上的調查發現,教育工作者可以從學生個體自身、學校和家庭層面共同作用,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從而提升其主觀幸福感的水平。
參考文獻:
[1]樊俊.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基礎綜述[J].華中師范大學,2008(05).
[2]張靈,鄭雪.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7(2).
[3]劉凌.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