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王騰
“對的人是資產,錯的人是負債。”
說起咨詢行業,很多人都處于一種霧里看花的狀態,有人說咨詢行業是一個可以讓人“比你的同齡人在同樣的時間段成長得更快、更好”的行業。也正是如此,咨詢行業也成為職場精英向往的地方,時至今日,咨詢公司依然是全球入職面試最難的公司之一。

>> 汪亮:“融入社會化媒體,大數據智庫平臺,持續的數字化投資是WPP未來的業務導向。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國外的咨詢業已經成為一個發展迅速的知識型產業部門,被列為高層次知識產權中的重要領域,成立了很多具有高水平和威望的咨詢公司。現在,咨詢業已經相當發達,除工程咨詢外,還包括決策咨詢、技術咨詢、管理咨詢、專業咨詢等領域。
Kantar Media CIC(凱度中國)是最早專業致力于中國社會化及數字商業資訊提供商,專業通過研究、技術產品和咨詢,自2004年起就率先投身于社會化商業技術開發、研究和咨詢領域。2012年1月,Kantar Media CIC被全球最大的傳播服務集團WPP旗下的Kantar Media收購。說起WPP,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作為咨詢行業的巨頭,WPP為超過一半的財富500強企業提供服務。凱度中國每年針對中國市場發布的諸如:社交媒體影響項報告,消費趨勢報告等已經成為中國市場的風向標。“這些調查報告的形成并不容易,調查結果背后是一個龐大的、系統的數據工作支持。”負責為凱度中國的調研報告提供社交媒體數據整理和處理的艾熹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CFO汪亮如是說。
WPP在國內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廣告,媒體,公關,調研和其他傳播相關業務,重心也越來越從傳統行業轉向數字化方向。事實上,早在2009年開始WPP就加大規模進行數字化的投入,包括技術投入,收購和合并,協同第三方開展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等等。進入中國三十多年以后,WPP在亞太區前二十五年取得了相當矚目的業務發展。而汪亮所在的艾熹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是WPP在中國數字化轉型的排頭兵,汪亮說:“融入社會化媒體,大數據智庫平臺,以及持續的數字化投資是WPP未來的中國的業務導向,并且,業務將會越來越多面向更多的國內企業,助力中國國內企業在國際舞臺的傳播。”
可以說咨詢行業是受到互聯網興起深度影響的行業之一,汪亮說:“我們所服務的客戶亦是如此,互聯網的這些年帶給企業翻天覆地的變化,要存活于目前這個互聯網統治的世界,企業的宣傳和廣告也必須隨之轉型,WPP的業務也在積極配合和引領客戶轉型。相應地,我們財務管理需要跟隨產品創新的步伐,在決策分析、項目成本管理控制、稅務籌劃、法律風險管控等做好配套,從制度到流程到系統的實現,以及溝通都是相當重要的。很多時候我需要學會將自己從傳統財務的角色中脫離出來,學習了解業務和策略的核心,再引入財務系統的建立,才能配合支持業務做出適當的管理,在我的理念中,財務管理本身不是限制,而是成就。”
事實上WPP一直在變動自己的全球構架,包括財務管理結構。在汪亮看來,從集團層面上,未來的WPP會在全球成立財務共享中心,將財務報告和財務商業伙伴的角色進一步分開分細,財務商業伙伴會同業務管理高層例如CEO、MD有更多的積極溝通交流,作為子公司的CFO,汪亮也已經做好了應對未來轉型的準備。她現在的主要工作包括管理報告、商業合規、稅務籌劃、商業分析、參與投資決策等。
作為典型的知識密集型行業,咨詢行業的財務管理特色非常顯著,難點也很清晰。知識密集型企業的財富在于知識,而知識是由人才創造累積傳承的,所以在預算、績效管理方面更需要“以人為本”。汪亮說:“從預算和績效的叫角度來看,我們就要從人這個點延伸出來,包括目標制定,職業發展路徑,到最后的全面預算,以人、小組、團隊、部門為單位,匯總到公司層面,都是自下而上的。人是公司最大的資源,同時也是投入。”
而在人力資源越來越昂貴的今天,想要在知識密集型企業中既保證企業競爭力又要最大程度調動員工積極性,同時還不能無限制地增加成本預算,這并不容易平衡,汪亮坦言:“我們這類企業由于成本結構相對于生產制造型企業更為單純,而且由于現代服務業的時代到來,集團重視的主要是業務增長,尤其當業務下滑的時候。作為CFO 在這方面的管理我注重三點: 第一,第三方成本。例如媒體、數據的獲取成本,從供應商管控篩選,到大供應商的合作伙伴建立,可以降低成本;第二,人員成本。我們會從人員工作負荷,項目邊際收益率來看效率,建立流動的人員池等等;第三,投資成本。尤其技術投入,因為這些投入沒有參考標準,而且要求很多,所以資源需要排優先級。我們內部建立一些評估體系流程,有數字加軟性指標最后希望反應到損益表上達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咨詢公司被譽為是全球入職面試最難的公司并不是危言聳聽,2017年熱播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就是真實還原了咨詢公司的職場生態,在咨詢行業從業生存已經很考驗智商了,而要在咨詢公司里做高管,其難度可想而知。汪亮不僅有財務專業背景,考了ACCA,還有心理學學位,可謂是智商情商雙高,談起職場感受,汪亮笑言“我現在要負責公司的人事管理,事實上從一直以來的財務專業人士只和高層對話的,變成婆婆媽媽什么都要管,一天可以有好幾波人找你談心,每天從早到晚談得口干舌燥,發現財務那塊的事情還啥都沒干呢,再加班干活,就發覺人比起數字來復雜太多太多。我也總結出我的財務人事資產負債表:對的人是資產,錯的人是負債。我曾經學過心理學,心理學的學習應該說是幫助我自己狀態更佳地處理人事問題,合理授權合適的人去處理事情,培養人才,我通常主要做的是激勵人才發現自己的潛力為自己奮斗,當然前提是人才,也要能留住人才的心。還是回到自己的狀態要好,自我修煉到位。心理學幫助的是更好的自己。我有朋友管理的方式是太極十八法,亦很有效。”
或許這種智商、情商雙高的人在咨詢行業很常見,但是像汪亮這種始終保持著樸素的職業理想卻并不多,在談到對未來的設想時,她說:“其實我不是太有抱負和野心的,我的職業理想很樸素:做個有用的人。對于未來,我認為行業一直在說變化,所以必須跑在變化前面,主動挑戰自己的舒適區,否則會就被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