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 湖南邵陽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元認知理論是美國學者弗拉維爾提出的新名詞,對于元認知理論的表述,主要指反映及調節認知活動的知識,對認知過程進行自我監測與調控[1]。對于元認知理論,當前并無統一表述,然而大多數學者將元認知理解為對認知的認知。
元認知理論包含元認知知識、元認知體驗、元認知監控三個部分。其中,元認知知識主要是指對認知活動過程、結果及其他內容的認識;元認知體驗主要對個體認知活動進行認知,并產生心理情感體驗;元認知監控主要是指認知主體依據自身認知特點及知識,對認知活動進行自我調節[2]。
元認知同知識、體驗及監控三個方面有關,其中元認知知識是人們元認知監控的前提,可使人們在具體的時間過程,對認知活動進行監控,以選擇及修正合適的活動目標及活動策略;元認知體驗對知識及監控有重要作用,主要對認知活動進行情感體驗,使得人們在認知時間過程的元認知理念得以補充與修改;元認知監控為認知主體,是元認知知識及體現相互作用的基礎。
高校以往的鋼琴教學中,教師常常采取單一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這樣常常讓學生失去鋼琴學習的情緒,這樣必然失去了鋼琴教學的價值及意義。在鋼琴教學中,教師借助元認知理論開展鋼琴教學,可以轉變教師的傳統教學理念,使得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將學生放在主體位置。
在鋼琴學習中,為了實現開放式教學,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理念,以體現教學創新性。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使得學生在平常中可獨立自主地學習鋼琴知識,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鋼琴水平[3]。將元認知理論應用于鋼琴教學中,首先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其次可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可提高學生鋼琴學習的信心,保證學習質量及效率。
高校鋼琴教學中,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是進行鋼琴理論與技能教學,幫助學生掌握鋼琴相關知識,并且讓學生形成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鋼琴教師而言,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所積累的良好認知信息能力屬于教師的元認知知識,這樣可以讓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在元認知的基礎上產生新的認知,促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依據教學經驗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出符合學生認知與接受能力的教學計劃,顯著提高鋼琴教學質量。同時,元認知理論中的認知體驗及監控,還可以讓教師不斷對教學過程進行調節,依據教學反饋信息制訂出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大大激發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進而為教師構建完善的鋼琴教學理念奠定良好的基礎。
對于元認知理論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國外學者認為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創造出一種元認知環境,并開展元認知教學行動,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而獲得顯著的教學效果[4]。對于高校鋼琴教學而言,應用元認知理論同樣強調認知環境的構建,以提高教學效果。
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讓學生深入體會鋼琴作品中表現出的藝術美,引導學生鋼琴學習中審美聽覺的參與。在審美聽覺的培養上,可在學生思維清晰的條件下,依照鋼琴演奏規律,將學生無意識的聽覺行為轉變成情緒上的審美聽覺,以提高學生聽覺能力培養的成效。在實際的教學中,需要教師不斷利用鋼琴向學生發送信號,并且引導學生認真傾聽,讓學生通過積極的訓練使自己的審美聽覺得到提升。
依據認知心理學的特點,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但需要理解與吸收相關的學習內容知識,還需要對所有認知環節的認識及監控進行調整,讓學生構建元認知理論下的主體認知知識、體驗及監測體系,進而契合元認知的實質[5]。高校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元認知理論作為實踐教學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充分了解到元認知理論的基本特征,使得學生的元認知得到訓練及發展,進而使學生對鋼琴學習獲得更好的認識,并且讓學生可以產生新的元認知體驗,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選擇合適的方法對自身的學習成果進行科學的調控。
需要注意的是,在培養學生元認知理論的核心學習理念時,一定要尊重學生這一主體,將學生的認知規律作為教學的基本前提。在實際教學中,需要為學生創設出符合教學特點的認知條件,以此達到有效培養學生元認知學習效果的目的,進而更好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控。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應轉變自己的角色,在實際教學中不應局限于引導,更多在于讓學生應用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知識革新及補充,使得學生的學習內涵更為豐富[6]。對于高校鋼琴教學而言,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但要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還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能力,進而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探究的良好習慣,同時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更好地應用元認知知識進行自我監測及調控。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自主性學習進行培育。
總之,鋼琴教學中,同元認知理論進行有效的結合,可以顯著提高鋼琴教學質量。在具體進行鋼琴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以將元認知理論充分應用到高校鋼琴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及學生的主體性,以提高高校鋼琴教學的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