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蓉
(凱里學院,貴州 凱里 556000)
王陽明原名王守仁,因居于陽明洞,稱其陽明先生,王陽明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是“心學”的一代宗師,與孔子、孟子、朱熹并稱為孔、孟、朱、王。[1]明正德元年,王陽明因冒言直諫觸犯權貴,受廷杖之刑被貶至貴州龍場驛[2]。在被貶至貴州期間,王陽明悟道,創立心學,并創辦書院、講學授徒,對貴州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3]。
下司古鎮位于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市,下司古鎮曾是清水江上游的商阜重鎮,被譽為“小上海”、有“清水江上的明珠”之美稱。下司古鎮繁華一時,福建會館、廣東會館等外來建筑都記載著其繁盛時期的輝煌,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下司古鎮的水運逐漸衰敗,如今的清水江不再具有貨運功能,僅供游客乘船游賞江邊兩岸的風景。
陽明書院位于下司古鎮相對中心的位置,在陽明書院東南側建有惜字塔,此塔周邊設有抄寫書卷的桌椅,游客可免費索取筆紙謄抄書卷。在書院的西側是侗族代表建筑鼓樓,東側為古戲臺、蘆笙廣場。書院采用徽派建筑的風格,四周較為開闊、寂靜,將書院的古色、古香的韻味體現的淋漓盡致。
王陽明一生賦詩六百余首,十一歲作“蔽月山房詩”,從此便開始了其傳奇的一生,而后他的人生頓悟與他的詩息息相關,因而在書院的大門口建有一本展開的書卷式景觀小品,上面題有詩·悟,點破了王陽明的人生。
陽明書院將王陽明的一生用“本悟、思悟、契悟、漸悟、大悟、傳悟和時悟”七個主題空間由淺及深的向游客進行講述。書院中庭院部分雖小,但卻將中式園林和日式園林的枯山水綜合運用的恰到好處,將禪意和靜美發揮的淋漓盡致。
陽明書院的中式園林主要體現在“水”這一元素的運用。進入陽明書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巨大的景觀石,此景觀石造型纖瘦立于水池之中,池中養有錦鯉,此景石將書院中的景致全數遮擋。在正對景觀石,庭院的中間位置、柱子的中間采用中式園林的造景手法,做了一個木制的對景景框,在景框的前方放置了復古高凳,由庭院內向門外望去景石、松柏類植物被框入其中,顯得格外靜美。在庭院樓梯梯步兩側,均設有回字型的水池,在回字型的中間鋪有石頭、種植竹子。自古松、竹、梅就有歲寒三友之稱,竹子堅韌挺拔象征著君子之道,與陽明書院的精神不謀而合。
枯山水景觀的意境在于禪宗,而這種靜思的意境也符合書院的氛圍。相對中式園林而言,日式枯山水園林在陽明書院中的運用較多,除了在庭院中,在室內空間中也有運用。書院在庭院中央處設有一個砂石池,該砂石池采用枯山水的造景手法,在砂石上立有枯樹枝、造型獨特的石頭,管理人員會定期在砂石上勾勒、更新線型圖案。該砂石池與中式園林相互搭配,相得益彰。
陽明書院在本悟、契悟、漸悟的空間里也將枯山水的造景手法運用進去,營造了唯美、靜怡的室內景觀。在本悟的室內景觀中,將王陽明所作的第一首詩《蔽月山房詩》的意境用枯山水的手法營造出來。設計者在砂石池上用石頭擬造山體景觀,用木制景框正中鏤空圓形模擬月亮,在圓形鏤空區域的后方擺設枯枝景觀,而此時鏤空的圓形景框,既模擬了月亮,也起到框景的作用,此處的室內園林景觀是整個書院設計的最好的。在契悟的空間中,設計者采用砂石池上疊放木條,木條上刻有不同名人有關于“理”的名句,來象征王陽明契悟的過程,在屋頂上裝有射燈,木條群在射燈的照射下,產生了交錯的光影效果。在漸悟的空間中,對于枯山水的運用較為簡單粗糙,僅僅在砂池上方懸掛投影幕布,播放與王陽明有關的錄像影片。
通過分析發現,在下司古鎮陽明書院的景觀營造中也存在不足之處。首先,在景觀營造的過程中不斷重復運用砂石、枯枝、框景、對景的手法,許多景觀過于簡單不夠精致。其次,很多景觀僅僅運用了中式園林、或者枯山水的形式,并未細致的深入研究,缺乏靈魂。
縱觀全國各地,各省市的書院都深挖各自的歷史典故、當地特色等營造出了不同的景觀氛圍。下司古鎮陽明書院借助于王陽明與貴州的歷史淵源,以打造枯山水景觀為主的同時,加入了中式園林的特色。陽明書院的中庭采用砂石、景觀石的手法打造出枯山水靜美的庭院景觀,同時還運用了中式園林框景、對景的手法,以及“水”這一元素,最終呈現出的較好景觀效果。陽明書院將日本的枯山水與中國園林的營造手法相融合是一個大膽的創新與突破,雖然在造園的藝術上有待商榷,但是卻為現代園林景觀的營造提供了新思路。
[1]王陽明.王陽明全集[M].湖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5.
[2]陳為兵.論王陽明對貴州文化的影響[J].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2017(7):16-20.
[3]劉鳳霞.王陽明對貴州少數民族影響及文化遺存論略[J].貴州民族研究,2016(1):17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