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穎 馬 眾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 100192)
伴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當前的教育環境以及教育對象都發生了極大地變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越來越多的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面臨著道阻且長的新挑戰。其中,在總結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方法精華的同時,創造性的發展載體理論,充分發揮各載體的功能,不斷挖掘新載體,也是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
隨著教育的發展,新興的思想政治教育載體不斷增多,其中逐漸發展成熟的新媒體無疑是最具特點、最有科技含量、最適應新時代要求以及最受大學生歡迎的載體形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地運用好新媒體優勢,用正確輿論和先進主流文化主動占領思政治教育主陣地,使新媒體真正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在新形勢下通過新媒體平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善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關注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
校園新媒體迎合時代發展的潮流,為高校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環境和良好的發展機遇,但是它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新的挑戰,伴隨著機遇也帶來一些問題。
當下,新媒體高速發展,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周邊已經被它不知不覺的影響。新媒體時代背景下,信息的傳播具有區域無界性、簡潔快速性、實時交互性、媒介多樣性,國際國內不法分子很容易利用QQ、微博、電子郵件等校園新媒體向大學生宣揚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沖擊大學生的原有的思想理念,使得辨別是非能力還不是很強的青年學生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防御能力降低,然后使大學生意識形態出現問題,使我國的和諧社會建設產生很多不穩定因素。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政治、文化、道德與法制觀念的教育。目前,雖然高校運用新媒體載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但是,在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等新媒體的監控上卻不具有同等的可控性。存在技術漏洞的校園新媒體技術與環境讓大學生獲取信息變得難以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輿論導向的難度,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趨復雜化。
由于新媒體的虛擬多重性,大學生多以匿名或者化名的方式進行交流,交流方式多以文字為主,個人真實情緒變化很難看見,同時,虛擬社區缺乏法制、道德的約束,缺乏現實社會中的真誠,長期沉浸在這樣虛擬的情境中,大學生對現實世界的認識不正確,當不得不面對現實生活時,巨大的落差讓人難以接受,而這極易引發青年大學生心理問題,從而影響大學生正確的價值體系的構建。
校園新媒體要健康的發展,必須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以及社會的新聞工作者的指導作用和自身價值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信息傳播的導向性,所以他們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修養,在工作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牢固樹立正確的意識形態,始終堅持國家效益第一的原則,切實高揚主旋律,唱響主題歌,講究引導藝術,提高引導水平,加深大學生對時代主流旋律的認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要遵循新媒體發展規律,建立新媒體聯盟,大力推進校園新媒體技術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同時要積極跟蹤大學生思想動態,捕捉大學生對敏感事物和熱點事件的看法,把不良勢頭控制在源頭。其次要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資源,建立健全立體化領導組織機制,主動占領尚未成熟的校園新媒體領地,要大力推動思政課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綜合運用慕課、微課、微博、微信、微電影等新技術手段,線上線下相結合,正確引導大學生對校園新媒體的使用,及時占領尚未成熟的校園新媒體陣地。
普遍來說大學生自我管理與控制能力較弱,因此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首要的就是要加強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與控制能力。而這就需要高校正確引導大學生發揮自我管理的主體作用,教育他們加強新媒體理論知識和信息特點的學習以及對新媒體的正確運用。第一,學校各級領導要把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認真重視起來;第二,高校開設獨立的媒介素養課程,通過課堂理論教育來開展對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促使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得以充分激發。
參考文獻:
[1]劉曉博.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中北大學,2016.
[2]薛雅茜.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D].陜西師范大學,2014.
[3]楊占良.對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