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郵實驗小學 呂 磊
隨著新課改在小學階段的逐步推行,素質教育要求變得越來越高,教師不能將視野局限于理論知識的講述上,更重要的是從學生文化基礎出發,在秉持人才培養原則的基礎上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引導學生挖掘數學科目的本質內涵,進而完成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最終目標。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成功培養對其未來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要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優化,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數學學習平臺,幫助完成知識點積累目標,同時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在教師傳統教學觀念中,認為低年級學生處于思維成熟階段,缺乏自主學習能力,會將大部分時間花費在理論知識講述上,其目的是幫助學生鞏固數學基礎,但是卻忽視了學生真正的數學學習需求,導致他們逐漸失去數學興趣,對探究活動產生抵觸心理,不會積極配合完成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目標。因此,教師要及時調整教學觀念,明確自由化課堂氛圍的構建對培養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促進作用,為他們的未來數學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自由化學習氛圍的構建需要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低年級學生對教師存在敬畏心理,不愿意和教師溝通,不會主動分享數學學習困惑,但是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能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低年級學生不斷變化的數學發展訴求,并以此為出發點,對教學方案做出針對性調整;二是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教師在數學課堂中要盡可能減少對學生數學思維的限制,鼓勵他們發揮天性,提高學習自由度,同時幫助學生培養自主探究能力,全面發揮自由化課堂氛圍構建對培養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促進作用。
例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的教學時,我會重視自由化氛圍的構建。低年級學生接受系統教學的時間較短,形象思維普遍較差,不能在腦海中有效構建平行四邊形,但是我會把七巧板帶到課堂中,幫助提高教學質量,要求學生通過七巧板的使用自主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基礎性質。我將課堂剩下的時間交給學生自由發揮,使得他們在寬松的氛圍下有效發散數學思維,能充分利用七巧板對本單元的知識點進行深入探究,加深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我也會走到學生群體之中,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們一起探究,并且給出針對性建議,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率。自由化氛圍的構建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這對他們之后的數學發展有積極促進作用。
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學生能靈活使用所學內容解決實際問題,這也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情境的創建達成此目標,為學生構建貼近生活實際的課堂環境,使得他們明確數學學習對生活的積極意義,進而主動地配合教學開展,彌補數學能力上的缺陷,幫助學生有效提升數學學習效率。
生活化情境的創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滿足兩大原則:首先要走進學生的生活中,了解他們接觸的環境,保證創建的情境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成功將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數學課堂中;其次要重視生活化情境和數學知識的關聯性,不能讓學生將情境學習當作一種娛樂的方式,而是在情境中能真正汲取有利于自身發展的知識。生活化情境的有效創建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有促進作用,也對他們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有不容忽視的效果。
低年級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僅僅通過課堂教學是完成不了的,適當的教學拓展也十分必要,教師要將數學學習延伸到學生的課余生活中,鼓勵他們主動將課堂學習和課外探究結合起來,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也逐步養成課外學習習慣,豐富數學知識獲取途徑。活動開展是課外學習拓展的主要形式,能較好地滿足學生的貪玩心理,通過趣味任務的布置,引導他們利用課余時間消化理解課堂講述內容,及時將其轉化為自身數學知識儲備,為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提供保障。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也要尊重學生想法,不能為了教學效果而長時間使用單一活動設計方案,要在活動中體現學生的訴求,這樣才能保證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有效性。
例如在完成了《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之后,為了提高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運用水平,我會選擇進行課外拓展。我在課堂教學結束前五分鐘給出活動任務:挖掘生活中運用到100以內加法和減法的場景,將其記錄下來,并且結合場景探究100以內加法和減法的使用技巧。此活動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成功調動了他們的參與熱情。學生為了完成活動任務會仔細觀察生活,尋找和知識點有關聯的場景,如超市買零食時計算花費金額等等,加深了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意識到課外學習拓展的必要性,他們會主動優化課外探究技巧,進而有效完成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目標。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是現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要從新課改的要求出發,結合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習慣培養需求,對傳統教學方案進行優化創新,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習慣培養平臺,同時保證數學綜合能力培養的有效性。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成功培養對體現核心競爭力有積極促進作用,也是他們未來數學有效發展的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