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周市鎮華城美地小學 張超一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古教育家孔子得出了“學與思”的關系,思考對于數學學習來說至關重要。現在的數學教學當中,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的研究很多,這些都離不開“思考”。但是目前的教學突出問題是:學生的自主學習都是在教師安排好的框架下進行,思維完全是跟著設計好的思路在走。即使是有小組合作與討論,也只是浮于形式,缺少真正的小組交流和不同想法的碰撞,缺少學生自己充分思考的交流機會,缺少養成有效思考習慣的空間。
要想達到培養學生有效思考的習慣的目的,不能單靠在課堂上使用新穎的教學手段和資源,還要在平常教學中密切關注學生思考的角度、深度。想要學生會思考,那教師就得多思考。我覺得做好以下三個方面,肯定能使學生有效思考。
要給學生思考的機會,就要先提供一個能讓他們充分思考的平臺。但這也絕不是說放任學生思考,學生思維發散開就越發容易天馬行空,這絕不是有效思考的目的。教師要在備課前下足功夫。要想抓住學生思考的點,首先要知道他們腦袋里都會想些什么、會怎么去想。其次,如何引導他們思考有效問題,怎樣整理自己思考的東西。簡而言之就是想學生所想。
例如,《多邊形的內角和》這一課的設計,常用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在學生已知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基礎上,一起仿照探究方法研究四邊形的內角和,然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究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小組交流發現的方法,從而得出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最后從以上得出的數據中發現總結多邊形內角和的計算規律。這樣的設計采用了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的方式,但是學生缺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主動性,也就是每一環節還是在教師的安排下進行的,學生沒有在這節課中產生自我思考的需求。
要想在這樣的一節課中使學生能自主思考下一環節,那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做足功課。首先了解學生對得出“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方法是否掌握好,在此基礎上提問:“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你還想知道什么圖形的內角和?”學生提出想要探究的圖形,然后自己去研究方法,發現結論。給足學生小組合作結論的時間,由其他組一起驗證是否有錯,再一并匯總分類,探討“由得到的這些,你還想知道什么?”觸發學生在得到的數據的基礎上,深入分析數據,得出一般性規律。這樣的設計中,教師做好對學生已知經驗的掌握程度的判斷,設計關鍵性問題引導方向,而不是固定學生思考方向,給學生的思考提供一定高度的平臺,讓他們在思考上也是學習的“主人”!
小學教學中,學生因其年齡特點,不可能擁有較成熟的有效思考的思維,要幫助其養成這樣的習慣,需要教師在教學設計上精心安排,每一個環節的銜接、不同順序都會對學生的思考產生很大影響;每一個問題的拋出,不同問法,用詞的準確性,也會對學生思考的角度產生影響。相對于計算和概念題,“解決問題策略”這一類的教學,以問題方式帶領學生自主探究和自我思考,更能有效幫助學生滲透有效思考。
曾聽過一節蘇教版四年級數學的“解決問題策略——列表”,課始,教師出示有很多條件的問題,產生整理的需求,“整理這些條件,你有什么好方法?”沒有任何限制,讓學生完全自己思考。在一起分析研究整理方法的時候,并沒有急于著重提出“列表”的方法,而是通過一一展示,提問:“對比整理后與原題,你有什么感覺?”“這個整理的方法,你能看懂嗎?”“你能試著說出一種整理方法嗎?”……通過這些問題進行求同比較,學生在比較不同整理方法的優缺點中,需要不斷研究和對比,這樣的課堂思考才是有效的。“整理”是要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接下來根據整理的信息完整解答。
教師是教學的引領者,引領的方式很多,如何在引領下發揮好學生的自主性,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最大限度地使學生的腦袋動起來,這一系列的問題是保證學生展開思考的基礎。如何避免“跑題”和“天馬行空”,就要看教師設計的問題的質量了。相比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掌握能力,會思考的能力更為重要,作為教師的我們絕不可在這一方面懈怠,或者減輕對學生這一能力的關注。
思考能力的養成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僅靠課堂的四十分鐘時間,不會形成有效正確的思考思維。那教師如何在不可控的課后時間里也做到對學生思考的滲透養成呢?考慮學生發展的局限性,如自我控制力不夠、偷懶應付心態等,不可能用量來達到目的,只有從“質”這個角度入手。
一是在課內時間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有興趣,就會愿意在課后時間多討論研究。二是教師在選取內容的時候,要充分貼近學生生活經驗或者符合學生年齡特點,這是維持學生興趣的關鍵。三是要有針對性,根據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掌握狀況以及學生本身的差距,不能按同樣的難度和同樣的要求去拓展延伸,否則會適得其反。四是關注學生課后拓展的思考反饋,不能僅僅是布置完任務就結束,要和學生交流思考的內容,給出鼓勵贊賞,重要的是給出建議,有始有終的過程才能真正實現對學生有效思考的培養。
“學海無涯,教無止境”,想要學生養成有效思考的好習慣,就要求教師在課前、課中以及課后充分掌握教學重難點,熟知學生特點,包括學習能力水平、知識理解程度、可理解范圍等,更要精心打磨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句話,并不斷做出調整和修改,更要因人而異、因課而異。如若在教學中真心關注和注意滲透有效思考的方式方法,對學生而言,不但對課堂學習的知識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對課外的有關知識還能做出自己的思考,更容易激起對未知的探索欲,而且對他們開始數學思維建構,開闊問題解決的思路,提升思考問題的高度都有很大益處。就為這些效果,就值得我們教師為之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