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東坎鎮坎北小學 劉 娜
簡約,有去繁剔雜、一切從簡之意,通過簡約化的探尋,能透過煩瑣的表象,舍棄一切不必要的外在形式,直擊問題的本質。簡約,有簡潔的形式,不是元素的簡單堆砌,留有對生活有益、能反映本質的東西;有豐富的意蘊,含有事物的內在屬性。教師在教學中要采用簡化的情境、方法、媒體教學,去除毫無意義的表現形式,深入數學原理的本原,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發現、探索,從而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簡化的目標制定要摒棄含糊不清,能很好地展示學生的發現,要將思維的培育、情感的發展清晰明確而簡化地落實于每節課的教學之中,讓學生在目標的指引下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能獨立提出提問與分析問題,不用寬泛的目標進行表述,要具體明確,讓學生的發展是“看得見”的。如在蘇科版五下“3的倍數的特征”一課的教學目標為:(1)知識技能:使學生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會判斷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3)情感態度:通過探索等活動,讓學生得出3的倍數的特征,體會成功的樂趣。教者用“掌握……”讓學生掌握3的倍數的特征,而不能用“體會”等無法衡量的內容表達,用“會”表述學生所要達到的學習效果,而不能采用看不見的“能力”素質。
教師圍繞簡化的目標梳理課本知識,確定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核心問題。在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用有趣的故事引入教學內容,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但如果把握不當,學生易被故事所吸引,教學重點被“淹沒”,白白浪費時間,就有點“舍本求末”了。教學內容不必求多,要集中于核心知識的學習中,讓學生學懂學透,才能為學生實現真正減負。教師要舍棄一些不必要的內容,讓學生分析、研究核心知識點,才能提升教學效果。如在學習小數的意義時,教師簡化教學內容,提出問題:什么是小數?小數的計數單位是什么?小數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什么?在學生回答完畢后再進行針對性的練習。課堂教學的內容被簡化,教師圍繞小數意義、計算單位及進率、小數數位順序等三個知識點開展教學。
提問一度非常“流行”,教師為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天南地北地提問,有些問題缺少實際意義,沒有針對性,解釋起來費時費力,會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學生提出與教學內容缺少關聯的問題,師生加入無意義的討論之中,會給課堂帶來一些不必要的干擾。教師要引導學生針對教學內容進行提問,不能追求有趣、精彩而問。教學過程要簡潔明了,要有利于學生思維的開啟和能力的提升。如在蘇教版四下《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一課的教學中,教者呈現小華家、學校、超市之間的位置圖,讓學生聯系所學的知識點說說看到了什么?(三角形)哪個三角形呢?小華從家到學校一共有幾種方法?(2種)哪兩種呢?(走三角形的兩條邊、第三條邊)如果小華要盡快到學校,他應該如何走呢?反觀到三角形中是什么呢?(兩邊之和大小第三邊)教學環節非常簡潔,課堂也并不缺少學生的探索與發現,教師之“導”在于知識的探究、興趣的激發,要在該舍棄處舍棄,否則內容再生動有趣,也缺少實際意義。我們如果追求過多的教學工具、過于繁雜的教學環節,只能讓學生失去方向,課堂雖然非常熱鬧,但學生沒有學習到實質性的內容,就無法實現思維的生長。
教學方法要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要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小學生的思維是形象而具體的,教師采用越簡單的方法越好,既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減輕學習負擔。很多教師采用多種方法教學,有討論、有合作,讓學生站在講臺前開展辯論、展示,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彰顯,課堂變得熱鬧有趣。但在熱鬧之余,我們要反思我們的目標落實了嗎?教學方法的選擇應落腳于學生的知識成長,要促進學生新知的獲取,不能一味求新求異,而置學生的發展不顧。有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授知識點后開展分組競賽,學生興致高,通過搶答題為小組加分。當看到自己的組員做錯了,就產生抱怨的情緒,當別的組分數高了,就非常擔心。他們為分數而爭吵,團隊合作的精神蕩然無存,這種比賽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知識的掌握,反而會影響生生間的情感。花哨的教學方法往往得不償失,教師要簡化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解放束縛,讓他們專注于學習重點,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教學媒體被廣泛應用于課堂,其豐富的影聲手段能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但如果在教學中,教師過于依賴媒體,以媒體替代板書,以呈現替代思考,無益于學生的思考。多媒體的使用可以讓學生直觀、系統地看到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多媒體的使用能化難為易,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但如果教師過于追求多媒體的生動形象,學生被畫面、音樂、視頻等吸引,而教學內容被“淡化”,就會有點“喧賓奪主”。多媒體的使用要基于教學的需要,教師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使用,要避免反復使用而造成試聽疲勞,不利于學生思考、想象。“如無必要,勿增實體”,教師要盡量減少媒體的不必要使用,要舍棄煩瑣的教學媒介,讓教學更簡約。
教學評價應簡明,有針對性。在傳統課堂中,贊美無處不在,但缺少針對性的“你真棒”,對學生而言無疑是一劑“毒藥”,學生聽得多了,會形成慣性,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的評價應簡明扼要,要具有啟發性,向學生滲透學習方法、數學思維,能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讓他們得到正面的引導,從而獲得健康的發展。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開展簡約化教學,圍繞教學目標去繁從簡,直達中心,促進學生思維的開啟、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