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常熟碧溪中心小學 張靜珠
《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實行啟發式教學有助于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啟發式教學是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知識基礎和思維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其學習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這樣的教學有助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更好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傳統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漠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將知識“傾囊相授”給學生,學生缺少深入理解的過程,無法把握知識的本質。因此,教師應靈活地運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將數學學習的過程變成思維活動的過程,完善良好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古人云:“凡理不疑必不過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疑問是認知的開始,也是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可以驅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靈動學生的思維。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目的、有意識地為學生設置“思維障礙”,讓學生處于“憤悱”的狀態,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期待,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獲取新知,發展能力。
如在教學3的倍數的特征時,新課伊始,教師對學生們說:“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2、5的倍數的特征,你們能否猜想一下3的倍數有什么特征嗎?”學生們受2、5的倍數特征的影響,充滿信心地說出了猜想:“如果一個數的個位上是3、6、9,那么這個就是3的倍數。”教師微笑著說:“從個位研究數的倍數的特征數是有效的方法,但不一定適用于所有情況喲。”學生們感到疑惑:“不可能吧?”學生們立即投入到了驗證中,列舉了符合猜想的一些數,然后看它們是不是3的倍數。不一會兒,學生們便發現了問題,如13、16、19、23等就不是3的倍數,而33、36、39等是3的倍數。顯然,從個位上研究3的倍數的特征是行不通的。教師趁勢追問:“那3的倍數究竟有什么特征呢?”帶著這樣的疑問,學生們進入了新一輪的探索中。
上述案例,教師通過設疑,引導學生有效猜想,然后進行驗證,讓學生在驗證中發現問題,促進他們深入思考,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假設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也是學生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在學習的過程中,當學生運用順向思維無法解決問題時,不妨換個角度,運用逆向思維探尋解題思路,實現問題的解決。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對問題進行合理的假設,通過創設新的條件來達到輕松解決問題的目的,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例如這樣的題目:“在一個大盒和5個同樣的小盒里裝滿球,正好是80個。每個大盒比每個小盒多裝8個,每個大盒可以裝多少個球?每個小盒呢?”題目出示后,課堂陷入了沉默,學生不知道如何入手,一籌莫展。于是教師啟發學生說:“如果將小盒都換成大盒,就變成了幾個大盒?所裝球的總數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學生們按照教師的點撥,很快想到:如果把小盒都換成大盒,就變成了6個大盒,球的總量會增加,增加的個數是5×8=40(個),所裝球的總數是80+40=120(個),那么每個大盒可以裝的球就是120÷6=20(個),小盒所裝球的個數則是20-8=12(個)。在教師的點撥和幫助下,學生們成功地解決了問題,但教師并沒有滿足于此,而是向學生問道:“如果將大盒換成小盒,又應該解決呢?”學生再次投入到了計算中,感悟到假設策略的魅力,提升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刻性。
上述案例,在學生面對所學知識不知所措時,教師沒有直接告知,而是巧妙引導,讓學生順著假設的方向積極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思路,深化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追問,是提問的一種形式,也是教師組織課堂的有效手段。追問是在首次提問之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的“二度提問”,旨在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觸及知識的本質,開拓學生的思維,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因此,教師應在學生回答的膚淺處、認知的模糊處、課堂的生成處進行追問,尋根問底,讓學生深入地思考,掌握知識的內涵,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走向深刻、走向高效。
如在教學百分數時,教師出示:在學校的植樹節活動中,小樹苗的成活率為93.6%,教師向學生問道:“成活率93.6%是什么意思呢?”有個學生舉手說:“如果栽100棵樹,那么成活了93.6棵。”教師追問:“其他同學有不同的想法嗎?”有學生說:“成活的棵數怎么會有0.6棵呢?”也有學生說應該運用四舍五入法,大約成活了94棵。還有學生說如果栽1000棵樹,就應該有936棵樹成活。教師進一步追問:“是不是學校在植樹活動中,只能是正好栽了100棵樹或者1000棵樹呢?”教師的話讓學生進入了深思中,學生們都認為肯定不是正好栽了100棵樹或者1000棵樹。教師趁勢追問說:“那成活率93.6%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這時,學生們想到是用成活的棵數除以栽樹的總棵數,就得到了成活率93.6%,所以93.6%不表示具體的數量,因此說“成活93.6棵”是不對的。
上述案例,教師直擊問題的本質,對學生進行一步步的追問,學生在追問中,思維逐步走向深入,掌握知識的本質,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最大化課堂教學效益。
總之,啟發式教學是數學課堂的“點睛術”,也是促進學生思考、開啟思維的金鑰匙。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精心研究教材,落實新課改理念,順學而導,巧妙地啟發、引導學生,讓學生主動地融入課堂,學會數學思考,讓他們養成數學思考的意識和習慣,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使他們真正擁有可持續學習的資本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