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塘橋中心小學 陳 蓉
江蘇省特級教師陸麗萍說過:“數學課,思維不能缺席,有益的思考方式和應有的思維習慣應放在數學教育的首位,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可見,思維能力在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思維特點,優化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思考,實現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讓學生參與知識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讓學生的學習有度、有質、有效,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使數學課堂成為發展學生學力和智慧的舞臺。
“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數學知識有很強的抽象性和復雜性,對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學生來說,難以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年齡特點,巧設疑問,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探索新知的內驅力,讓學生在積極的狀態中學習數學,積極探究,提升他們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如在教學3的倍數的特征時,新課伊始,教師引導學生猜想3的倍數會有什么特征呢?學生受2、5的倍數特征數的影響,因為這兩個數倍數的特征都是從個位入手的,所以學生們認為對3的倍數的研究也是從個位數入手,認為一個數的個位是3、6、9,那么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教師聽了學生的猜想后,并沒有進行評價,而是讓學生動手進行驗證。不一會兒,學生們便發現了問題,有的個位上是3、6、9的數,是3的倍數,如33、36、39等;但有的個位上是3、6、9的數,卻不是3的倍數,如13、16、19、23等。顯然,先前的猜想不完全正確,學生們自然心生疑惑:3的倍數的特征到底是怎樣的呢?有了疑問,就會想著解疑、釋疑,為學生的學習注入了動力,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思考。
上述案例,教師立足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進行猜想,誘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讓學生的思維轉入活躍狀態,更好地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當前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注入式”“滿堂灌”的做法,應還生于課堂,搭建探究的有效平臺,為學生搭橋、鋪路,并為他們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主動探索,掌握知識的本質,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提升他們思維的深刻性。
如在教學長方體的體積時,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師沒有直接講解,而是讓學生動手實踐進行探索。新課之前,教師讓學生準備了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上課時,教師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小正方體,拼出一個大長方體,拼好以后,看一看自己所拼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厘米,自己一共運用了多少個小正方體,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聽了教師的話后,學生們立即投入到了動手操作中,不一會兒,便拼好了自己滿意的長方體,然后教師組織學生們進行了匯報、交流:
生1:拼成的長方體的長是5厘米,寬是3厘米,高是2厘米,一共運用了30個小正方體,所拼長方體的體積是30立方厘米。
生2:拼成的長方體的長是4厘米,寬是2厘米,高是1厘米,一共運用了8個小正方體,所拼長方體的體積是8立方厘米。
生3:拼成的長方體的長是5厘米,寬是4厘米,高是2厘米,一共運用了40個小正方體,所拼長方體的體積是40立方厘米。
……
學生們爭相匯報著自己所拼長方體的相關數據,然后教師順勢利導,問學生們:長方體的體積應該怎么求?學生們回顧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聯系匯報的數據,自然地總結出了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上述案例,教師聯系教學內容的特點,為學生設計了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發揮指尖智慧,為突破難點搭建了平臺,加快了新知的內化歷程,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刻性。
《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數學教學活動,特別是課堂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顯然,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小學數學課堂的重要任務。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不走尋常路”,大刀闊斧地進行革新,設計開放性的練習,讓學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問題,在拓展延伸中學會思考、學會創新,更好地提升想象力、思考力和創造力。
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知識后,教師給學生設計了這樣的練習:有兩本完全一樣的字典,它們的長都是3分米,寬都是1.5分米,高都是1分米,現在要用包裝紙包裹好,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裝紙?顯然這是一道靈活性很強的題目,答案也不唯一。因為兩本字典擺放的情況不同,所需要的包裝紙數量也不一樣。為了更好地探究解決問題的思路,學生們列舉了兩本字典擺放的情況:①拼成長6分米、寬1.5分米、高1分米的長方體來計算;②拼成長3分米、寬3分米、高1分米的長方體來計算;③拼成長3分米、寬1.5分米、高2分米的長方體來計算。學生們確立了解題思路后,很快算出了結果。
上述案例,教師教學完相關的內容后,為學生設計了開放性的練習,讓學生運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靈活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總之,思維是學習數學的有效支撐,沒有了思維,也就沒有了數學學習。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置于課堂中央,積極探索,引領他們走向深度學習的境界,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構建優質、高效的數學課堂。